【不懂曆法也能輕易上手的有趣工具–I Maya馬雅卡】
許多對於13月亮曆有興趣的朋友,常會不知道該從何處入門,
這時候如果手邊有些從曆法延伸出來的圖卡媒材,
可能會讓你在接觸曆法的過程中,覺得比較輕鬆愉快。
I Maya馬雅卡是陳盈君老師所設計的圖卡,
裡面根據13月亮曆的基本結構,設計出調性、圖騰跟力量動物三大類卡片,
方便初學者藉由圖像投射搭配圖卡文字的方式,連結曆法知識。
舉例來說,許多人可能會對於「調性」的概念感到困惑,
當你把調性1「磁性」的字卡,與對應磁性的力量動物「蝙蝠」放在一起,
或許就可以藉由對於蝙蝠圖像的感受,去理解磁性的意義是什麼?
又或者是你可能會好奇「黃太陽」的三個關鍵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透過對黃太陽圖像的聯想,搭配相對應的祈禱文,
你可能也會更容易理解這個圖騰所要傳遞的意義,
這樣圖文互相對照、經由美麗圖像引發情感投射的方式,
是這套圖卡應用時最大的特色,也是很方便入門者使用的設計。
盈君老師將I Maya馬雅卡的每張卡片都設計得美美的,
在使用的時候絕對可以讓你感到賞心悅目及喜悅,
這是我們身為學習曆法者的一大福氣,
然而正因為這些卡片裡的圖案,已經脫離原先的圖騰與調性形狀,
而是設計者加入許多個人詮釋後延伸繪製的補充細節,
因此若要使用這套圖卡,協助意識對焦於13月亮曆法的能量,
有可能會需要經過好幾層的轉譯後,才能精準調頻,
就像是有些塔羅牌為了增添美感,將原先神秘學元素修飾掉了,
雖然看起來更具故事性、更具有美感,卻也在解讀上不容易還原本意。
【精準對焦1328頻率的曆法工具–13月亮共時圖卡】
由我的老師Mei及13月亮共時遊戲場團隊,所設計的共時圖卡,
同樣也是協助我們學習曆法的實用工具,而且運用上更加精準,
相較於馬雅卡附上說明手冊、圖案精美,適合新手入門,
共時圖卡是替有經驗的學習者所設計的,分為圖騰、調性與等離子三大類,
除了方便你直接排列星系印記與第五力量神諭外,也更容易對焦到每天的共時頻率裡。
在圖像設計上,無論是圖騰或調性,
共時圖卡都保留了曆法中的原始圖像,完全沒有修飾,
這種質樸的風格,方便我們直接對焦每張圖卡的頻率,
同時也比較容易去除腦袋在理性邏輯上的制約,
因為當圖像本身就不具有「故事性」時,
潛意識會更本能的投射出當下的狀態,並從顏色及形狀裡完形自己的生命狀態。
(完形是指我們習慣將不完整的資訊拼湊成完整或有意義的圖像)
正因為共時圖卡是設計給對曆法有基本認識,甚至頗為熟練的學習者使用,
在進行共時相談或曆法沙龍時,這套圖卡可以延伸出更多不同的變化,
例如圖騰解構、調性置換、圖案拼貼等順流而為的操作方式,
然而對於想要接觸曆法的初心者而言,會覺得難以順利使用,
如果是習慣需要在意識層面先有學習的人,可能也會覺得不夠親切。
【曆法的語言,是對時間的隱喻】
無論是馬雅卡或共時圖卡,都是基於13月亮曆的架構所設計的探索圖卡,
然而回到曆法核心的精神,始終只有「月亮繞地球一圈約28天,一年繞行約13次」的本質,
基於這個自然時間的本質,所延伸出來的各種符號、圖騰跟語言,
我認為都只是一種對於時間的隱喻,
就像是詩人喜歡用玫瑰代表熱情,莎士比亞以太陽形容茱莉葉一樣,
當我們不斷嘗試理解調性中什麼叫自我存在,什麼叫水晶,
又或者設法感受圖騰裡紅龍、黃星星還有白橋到底是什麼意思的時候,
或許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深呼吸,重新記得自己為何想要學習曆法?
也重新讓自己的頭腦清空,好去捕捉當下所感受到的頻率振動。
我很喜歡Mei所說的:「學曆法不是為了去航行宇宙、穿越古文明的時空,
而是記得此時此刻如何好好的活,
曆法不是拿來知道些什麼,而是用來生活的。」
雖然創始人荷西博士說5歲的孩子就可以學會曆法了,
然而在接觸了一個又一個充滿神秘的名詞後,我深深感受到記得曆法精髓其實不簡單,
當我開始運用這兩套圖卡來服務自己與朋友時,
有時候難免會在許多圖案跟文字裡迷了路,
這時候我會做幾個深呼吸,讓自己的意識聚焦回當下的共時場域,
感受此刻可以如何陪伴自己或眼前的當事人,安然活出自己的生命。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好奇,需要精熟13月亮曆法才能使用這兩套圖卡嗎?
我會說,運用每一套圖卡確實都需要具備相對應的知識,
馬雅卡是設計給初學者入門之用,共時圖卡則提供給有經驗者解構曆法玩出變化,
熟悉曆法絕對可以讓這套圖卡的應用增添許多變化,
然而如果你可以掌握住人性中千變萬化裡的一點不變,
那麼每一套卡片到了你手中,都可以自然產生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