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會不會一邊工作,一面想著好希望能夠放假休息,然而真的有休息時間了,又滿腦子想著工作,擔心這個沒做好,那個沒做完?
我就是這樣的人,相信不少人應該跟我有一樣的矛盾。
然而,今年年假我做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完全放下手上的工作,每天好好睡覺、吃飯、走路……單純地,好好跟身體在一起。
為什麼說是很奢侈的事情?
因為對許多自由工作者來說,過年其實並不能真正放假,反而是趁機宣傳、行銷、推廣的大好時機,因為這是大多數人最有閒也最有錢的時間,我知道有些同業不太放假,甚至過年也照樣工作。
然而去年的身體情況讓我明白,潛意識正在向我發出訊息,要求我正視自己長期以來過度投入專業能力提升,靠意志力生活,忽略身體需求的習慣。
以榮格心理學來說,我知道這是劣勢功能正藉由身體症狀發出訊號,企圖平衡我生命的流動的召喚。
榮格認為人為了活下來,通常會不自覺地仰賴其中一項最擅長的功能,進而導致某種必然的弱點存在,前者稱之為優勢功能,後者則稱為劣勢功能。
人的前半輩子需要靠優勢功能存活,後半生則需要藉由補足劣勢功能生活。
在年假裡我幾乎天天煮飯,然後走路近一小時,並且完全放下所有跟工作有關的事情,好好過生活。
當跟身體感受如此靠近的時候,我才發現自己多年來為了跨界整合心理諮商與催眠,早已過度消耗身體資源,即使每天都睡好吃飽,還是覺得不太夠。
在過年這幾天裡,身體渴求更多營養、睡眠、放空與運動,這讓我深刻感受到,人要存有一口氣,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或許我們從來都沒有想過,光是為了能夠維繫日常生活的運作,竟然需要拼盡全力才能辦到,需要處理的事情如此之多,以致於大多數人都是靠意志力硬撐,而身體正是我們平常最習慣忽略,卻也最重要的部分。
創傷知情中有個很重要的觀念:當身體沒有得到充分滋養的時候,心理也會連帶覺得失去餘裕。
很多時候我們內在覺得不足、匱乏,其實是身體在毫無覺察中,習慣了緊繃跟消耗,進而產生心理上的不配得感。
資本社會不留情地想要榨乾我們的每一寸精力,又鼓勵我們用消費來補償情緒上的枯竭,最後形成一個解不開的循環:
我們總是認為自己沒有價值,需要外在權威來加持,必須藉由物質成就來自我肯定,但其實這種內心的空洞,有一部分可能來自於身體長期失衡與磨損。
然後,我們又會因為這種匱乏感而認為自己不夠,並習慣從外界而不是自己身上尋求肯定與認同。
今年刻意選擇讓自己休息,其實一開始我有點忐忑不安,尤其是看到同業們毫不手軟的日更,內心難免會浮現:「我是不是太懶惰」的自責與焦慮。
然而每當我問問身體:「你想寫文章嗎?你想規劃一下工作內容嗎?」得到的答案卻都是否定的。
這讓我逐漸感受到,意識可以為了某些社會主流價值觀,例如勤奮、意義感、成就感來遮蔽來自身體的潛意識訊號,唯有安靜與內在核對,才有機會聽見真實的呼喚。
很有意思的是,當我允許自己安靜跟身體相處的時候,內心有個空間被啪的一聲打開了,就好像原來籠罩在心靈之眼的烏雲慢慢散去,我忽然對自己有更深刻的認識。
同時,我對於身旁的人、發生在生活裡的事情,以及社會上發生的事件,有了很不一樣的看見。
我彷彿可以看到每個人都是如此努力地,設法在自己的生命道路上前進,而且是用自己認為正確、不可質疑的態度努力著,然而每個人所抱持的正確,卻又都是如此不同,於是產生誤會與衝突,甚至是帶來傷害。
透過溫柔地重視自己的身體需求,潛意識似乎也正協助我用更溫柔的眼光,來看待他人,以及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種種看似光怪陸離的事情。
我想起自己在書寫碩士論文時,教授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
「當我們深刻懂得自己的生命,就會越加深刻地懂得另一個人,因為人與人的生命故事,細節上各有不同,底層卻是相通的。」
在這個年假裡,我透過學習跟身體連結,打開了與內在連接的通道,進而對他人的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最珍貴的還是,我又對自己的身心變化與情緒有了更深的認識。
因為有了這份認識,於是找回了多一些的溫柔,能夠在需要的時候,好好陪伴自己,守護身心安定。
如果你想學習怎麼溫柔的對待自己,歡迎報名2/19「擁抱自己:開啟內在力量的情緒療癒旅程」。
我會與你分享我的生命故事,以及陪自己轉化情緒的心路歷程。
祝福你對自己溫柔。
擅長催眠的心理師,生命幽暗處的引路人,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與Bing,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