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台灣電影《鬼才之道》了嗎?其實我本來只打算去懷舊《異形:羅穆路斯》的,但因為身旁朋友不斷慫恿我去看,所以我趁著空檔去看了,沒想到從電影開始沒多久,我就又哭又笑的。
在兩小時裡,我幾乎都是用「一邊哭一邊笑」的奇怪狀態看完整部電影,然後劇情太流暢了,流暢到我居然有點忘記,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哭,又為了什麼而笑,活脫脫經驗了一場矛盾並存的清醒催眠。
我一直想著為什麼這麼通俗又有點芭樂的劇情,可以喚起自己這麼強烈的情緒,順著回憶,慢慢有些電影劇情浮現出來,於是我懂了:
《鬼才之道》的經典,在於編劇透過鬼故事,說出你我都身處其中的世界。
我對電影最有共鳴的地方,大概就是「每個人都想要被看見」,電影裡的每一個鬼,都想要被看見,因為不被看見等同於消失,而沒有一個鬼想要消失。
不管生活再痛苦,我們沒有人真的想要消失。
因此當電影女主角「同學」身上開始出現雜訊時,我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藉由鬼可能會消失這個隱喻,內心那個害怕自己不夠重要的心情被挑起來了。
仔細想想,「同學」為了不要消失,努力成為厲鬼的過程,像極了我所熟悉的身心靈世界。
有些人跟凱薩琳一樣,認為只要默默鑽研實力,就能被世人記住,搞小花招只是嘩眾取寵的把戲,缺乏當厲鬼的「基本功」。
有些人跟潔西卡一樣,覺得要迎合時代潮流才會被看見,只要能紅,什麼招式都可以使用。
其實不只是身心靈的領域,只要打開社交媒體,我們會發現各行各業都存在相似的現象,無論是堅持專業本質,還是強調外在現實,人們最後都只是為了替自己爭一口氣,為得是繼續活下去。
但無論認同的是凱薩琳還是潔西卡,透過「同學」的眼光,我忍不住想問自己:為了被看見,我要付出什麼代價?
鬼委會的徵選舞台,是其中一個讓我又哭又笑的橋段,每個鬼都使出渾身解數,使出能被人記得的必殺技,連要繼續當鬼都這麼累,想想搞不好當人還比較輕鬆?
在「同學」使出好好笑的姿勢說出「好恨哪~」的時候,我先是笑出來,然後忽然我意識到自己哭了。
其實人要得很簡單,不是嗎?就是想被接納與看見而已,可是光是為了簡單的一個注視,所有人都需要使出渾身解數,把自己當成笑話。
既想要被看到,又害怕自己付不起代價,然而一旦有機會,又要緊抓著不放手,我在鬼委會的舞台與宴會上,看到的是這樣的心情。
有意思的是,有時候我們以為只要拿到了「證明」,好像就可以心安理得悠哉得過日子了,然而從凱薩琳與潔西卡的對決裡,我們發現事情好像不是自己想得那麼簡單。
即使凱薩琳已經成為超強厲鬼傳說,還是每天勤勞地苦練必殺技,如此一來才能繼續不被人遺忘,潔西卡則是不斷招兵買馬壯大勢力,讓詛咒影片的版圖不斷擴張。
為什麼?因為在鬼的世界裡,不進則退,一旦業績下滑,就有可能惹長官不開心,而長官會帶著微笑送你最後一程。
當在宴會上玉山小飛俠變成雜訊,長官只是笑笑的感謝他們的貢獻時,我既心涼又悲傷,還覺得有些荒謬的好笑。
難怪凱薩琳會說:「怎麼樣才算被人記得?鬼才知道!」
我對電影很有感覺的地方是,故事裡沒有哪一個鬼是真正的壞,然而為了生存,有時候確實會發生讓人很不喜歡的事情。
從心理學來說,這大概就是一種生存焦慮吧?
生存焦慮會讓人看不起另一個人,生存焦慮會讓人想盡辦法不惜背叛,生存焦慮會讓人茫然失措,生存焦慮會創造出一種虛幻的感覺,讓我們認為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但這一切是真的嗎?
電影劇情在同學參加雙鬼對談,遭受潔西卡的嘲弄還陪笑之後,開始悄悄有了變化。
我很喜歡凱薩琳這個角色,事實上我認為她跟同學可說是一體兩面,也隱喻著我們內心的矛盾,凱薩琳隱喻著我們對外的人格面具,強悍、冷漠、專業、有名聲。
但骨子裡我們可能都有個同學:在面臨關鍵掙扎時仍然猶豫不決,害怕拼盡全力還是達不到目的……
到頭來真的使出全力了,卻連個跳樓自殺的必殺技都辦不好,只好大喊:「好恨哪~」
我想應該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對於這句「好恨哪~」很有感覺?
在鬼委會台上那句有氣無力的恨,聽起來很俏皮,但是否也像極了我們內心壓抑的心情?只能用看似幽默的方式,來消化自己心中的恨。
這個恨看起來是對他人的不滿、是對人生的無奈,卻也可能是我們對於自己不夠「值得」的怨。
整個《鬼才之道》濃縮起來,大概就是這種錯綜複雜的怨吧?
在電影尾聲一群鬼大吼大叫的追著網紅們跑,最後哭著抱成一團,這一幕既好哭又好笑。
這種複雜的感受,或許是因為我們打從心底懂得,如果放下了「要被看見的執念」,其實有些事情不需要弄得這麼複雜,但這世界又總是會用各種方式,激起內心的焦慮,以致於即使明知荒謬,還是會過於入戲。
電影最後,同學對小嬰兒說:「你不用成為特別的孩子,沒關係的」
這句話似乎說出了我們每個人內在最深的渴望,即使我不夠完美、即使我無法發光發熱,仍然值得被看見、被記得、被好好放在心上。
面對這個複雜又忙碌的世界,要如何降低不被看見的生存焦慮,或許鬼才之道。
但靜下心來,在拋開外在一切後什麼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我們一定知道。
擅長催眠的心理師,生命幽暗處的引路人,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與Bing,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