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師不只學習催眠別人,同時也需要學習療癒自己】
在身心靈領域裡,流傳著一個關於「自我療癒」的故事,
有位國際間非常知名的療癒大師,他非常擅長療癒當事人,
據說他有時候甚至只要默默坐著,當事人就覺得變好很多,
這位大師經常在世界各國舉辦療癒工作坊,
在某一次的工作坊會場,他詢問現場的學員們,
「你們有誰本來的工作就是心理治療師、精神科醫師、催眠師或療癒師?」
不少人紛紛舉手,只見大師深深的看著這群人說:
「那……從現在開始,請你們繼續好好的清理與療癒自己!」
「或許你們當中的不少人,會覺得療癒是自己提供的服務跟專業工作,
但請別忘記了,如果沒有需要被療癒的人,你們的身份根本就不存在!」
不同人聽完這個故事,可能會有不同的感想,
對我來說,我覺得這個故事在教導自己對生命謙卑,
以及「學生準備好了,老師就會出現」這句話,
身為資深講師與督導,我從大量的個別督導與教學中,
親身經驗到「師生共學」的道理,
我也從每一次的催眠晤談裡,從當事人身上學到生命的功課,
因此,我越來越明白,專業催眠師甚至是催眠講師的頭銜,
其實並不如表面上看起來的光彩亮麗,這反而提醒了我需要更深的療癒自己,
療癒師真正追求的其實不是以多會療癒別人為傲,
因為如果沒有尋求療癒的人出現,就不會有療癒師存在的必要。
【催眠師的成長,除了來自於專業學習,更來自於當事人的生命故事】
我是催眠師,同時也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諮商心理師,
在心理諮商界裡,有一句行話:「心理師最好的老師,其實是當事人」
這句話有時候會被解讀成,資深心理師似乎都是一路把當事人們當成白老鼠,
透過不斷的嘗試錯誤,最後才學會足夠有效的諮商方式,
其實這句話的本意,比較接近「從當事人的生命裡,我們可以學到課本以外的經驗」
對催眠師來說,催眠晤談的過程也是如此。
無論是心理師還是催眠師,如何聽懂當事人的困擾與需要,
並能夠發揮深層同理心,去理解當事人尚未說出口的隱微糾結,
是療癒之所以可以發生的重要關鍵因素,
心理學的研究也指出,同理心以及關係建立,是跨理論的療效因子,
因此在進行催眠的時候,如果催眠師無法深入走進當事人的生命裡,
那麼療癒的品質往往會顯得有些不足,
在催眠裡,表面上是催眠師在療癒當事人,
對我來說,更像是兩個人願意因為信任,在生命底層的故事裡產生交流。
在我非常有感觸的催眠晤談經驗裡,
表面上在陪伴當事人放下對父母的憤怒與埋怨,
從他們一步一步與原生家庭和解的過程裡,
也促使我反思自己與父母親之間的關係。
在陪伴失戀、離婚甚至是身為第三者的當事人時,
除了引導他們去重新看見關係中糾結的關鍵是什麼,
陪伴他們重新肯定自己在親密關係裡的需要,
也引發我在生活裡,去觀察我跟伴侶之間的互動,
進而對愛情與婚姻,有了更遼闊與深入的視野。
對於有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或創傷經驗的當事人,
在循序漸進細膩陪伴他們的過程裡,也幫助我重新理解,
在自己的生命經驗中,不同的情緒究竟帶來什麼樣的幫助?
【催眠,像是兩個生命旅行者,共同探險的過程】
因為我熟悉各式各樣的催眠技巧,
同時又有超過15年以上的諮商訓練,以及大量的諮商晤談經驗,
所以在進行催眠的時候,我可能會自動被視為專業人員,
事實上我確實也具有專業能力,可以提供細膩而深入的催眠服務,
然而我並不認為身為專業催眠師,除了在專業地位上與當事人有落差外,
自己跟當事人在生命的地位上,會有明顯的差異。
在我早期向當事人介紹催眠過程時,經常會使用「地陪」的隱喻,
如果把當事人的生活,以及潛意識世界,比喻成將要前往探險的國度,
那麼我的專業知識與技巧,可以提供當事人在這趟探險中必要的保護跟支援,
同時,當事人也會在旅行的過程裡,分享他沿途所見所聞的心情與想法,
因此我在催眠裡的貢獻,是支持當事人可以如願化解生命的困境,
當事人除了提供金錢來支付服務費用,他所分享的困境以及穿越困境的經驗,
同樣也支持到我對自己生命課題的理解,
因此我認為在這樣的專業互動之下,當事人並不會因為遇到難關,
就在生命的位置上,比我來得弱勢或缺乏力量,
就像是曾經有位資深的國外精神分析治療師在書中提到:
「當事人雖然具有自己的難題,但他在生活中至少會有一個以上的領域,
在這領域裡,他的能力與洞見,是遠遠超越治療師的。」
【一場有效的催眠,需要兩個人的同心協力才能夠被完成】
回到想要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為觀察到有些來預約催眠的人,
除了對於要揭開自己過往的痛苦經驗,感到猶豫不決與擔心,
有時候更會帶著「我的問題好糟糕」,甚至「我是個糟糕的人」的心態,
覺得自己只能被動接受我的專業協助,卻不知道真正有效的催眠,
很大一部份的關鍵,在於自己想要療癒的決心跟意願,
光是願意預約,並前往提供催眠的地點,
接受我的催眠服務,就已經很需要勇氣跟決心了,
我只是善用這份決心,讓替每個人量身打造的催眠技巧,可以順利發生效果。
因此一場有效的催眠,往往需要我跟當事人共同合作才能好好完成,
在這過程裡,不只是我的專業訓練與生命歷練可以幫助到對方,
我也同樣從當事人身上,收到一份生命的禮物,
這種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交流、共鳴與感動,
正是讓我持續踏上催眠專業成長的原動力!
我相信,身為催眠師,願意以謙卑的態度迎接每個當事人,
不僅僅可以幫助來接受催眠的人,認識更深刻的自己,
並且找到自我療癒的力量,突破原先的困難與限制,
活出越來越美好的生活品質之外,
我也因為見證了當事人的蛻變與內在力量,
幫助自己對生命有了更深一層的省思成長,
能夠以催眠師與心理師的身份,陪伴這麼多人在生命旅程中成長,
真的是很讓我感謝與感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