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在你身上留下傷口,卻也帶來力量】
不知道提起「創傷」這兩個字,你會不會立刻想著:「拜託,人哪來這麼多創傷?」又或者是你深受某段成長經驗所苦,覺得自己「永遠都走不出去」?如同先前系列文章所提過的,影集《怪奇物語》可說是一部創傷療癒的壯烈作品,霍金斯小鎮可以被當成任何一座現代都市,小鎮居民的傷痛反映出我們在生活裡的傷痛。
我覺得《怪奇物語》之所以吸引這麼多全球觀眾的喜愛,不只是因為編劇很精準的刻畫出1980年代的氣氛,更是因為這個故事裡的女主角小艾,讓我們在潛意識深處有所共鳴:她原來可以是個單純快樂長大的小女孩,卻因創傷而失去童年,又因創傷而需要不斷在生活裡掙扎奮鬥。
小艾就像是心靈原型卡裡的戰士一樣,她從來不是為了自己而戰,相反地她每一次出手,都是為了身旁的人:威爾、麥可、哈普、以及她所愛著的人。很值得我們留心的是:小艾的超能力來源與開關,其實源於她的創傷經驗。
在剛開始進入實驗室的時候,她的能力比同儕弱很多,也很難控制自己的能力,然而在神秘隊友彼得的幫助與挑釁之下,她首度展開具有攻擊性的行為,她不只將彼得打入顛倒世界化身為魔將威克那,打開顛倒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的大門,更因此啟動體內潛伏的超能力。
從那一刻開始,她數次增強自己能力的時機,都是在憤怒與悲傷的情緒湧現出來的時刻,甚至當她有意識的回憶自己最悲痛的記憶時,亦是最有能量的時刻,我們可以這麼說,小艾的創傷與超能力是一體兩面,創傷供給超能力能源,超能力也使小艾可以保護自己與他人。
【創傷是一把兩面刃,守護你的同時也帶來傷害】
在心理治療史上剛開始研究創傷時,比較是以負面意涵來定義與解讀這些行為:不由自主跌入痛苦的回憶、難以入睡、人際退縮或對社交場合感到焦慮、酗酒與藥物濫用、一再強迫性的讓自己重回可能帶來傷害的場合或人際互動,在早期的心理學家眼中,創傷是因為心理受創,導致生活不健康的身心狀態。
然而我並不是從這種角度來理解創傷的,因為我自己是創傷倖存者,更是榮格心理學的愛好者,在陪伴創傷倖存者重新建構安穩的生活時,經常發現他們跟小艾一樣,一方面飽受過去回憶的折磨,另一方面也在與創傷對抗的過程裡,長出各式各樣的「能力」:對他人更有同理心、對生命意義的探求、在特定領域取得卓越成就……他們都是生命裡的戰士,緊握創傷這把劍,設法替自己與在乎的人開出一條路。
榮格學派心理學家唐納.卡爾謝便曾在《創傷與靈魂》一書中提及,成長過程尤其是童年的創傷經驗,會在兒童的潛意識心中形成一個矛盾的保護機制,這個保護機制會以天使、神仙教母、可靠穩重的男性等方式出現在內心幻想或夢境裡,向兒童保證會提供絕對的安全與保護,然而隨著兒童日漸長大,這份保護也變成可怕的牢籠,天使會威脅創傷倖存者不可以隨便相信別人,因為這世界上到處充斥著可能會傷害他的怪物。
如果你看過《怪奇物語》,一定對上面這段描述很熟悉,因為這就是發生在小艾身上的事情:無論是自認為是他父親的博士、研究室護工彼得,都是用這個方式對待她的:保護,同時囚禁小艾,因此最後她會打開顛倒世界的大門也就不意外了,顛倒世界某程度上,可說是小艾創傷經驗的具現化,那是一個殘酷而恐怖的世界,有著會吞噬一切的怪物,在影集中怪物是純然邪惡的存在,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創傷倖存者心中的這頭怪物,原來想要提供的是保護。
【每個心理治療大師的誕生,幾乎都與自身創傷有關】
我想邀請你暫時離開影集的故事,因為你很有可能還沒有機會欣賞這個精彩的故事,然而我想與你分享一個對心理師來說不是秘密的秘密:放眼心理治療的歷史,絕大多數的理論創始人或「大師」,從佛洛伊德、榮格到艾利斯,甚至是催眠大師米爾頓艾瑞克森與吉利根,都是從創傷汲取能量開立自身宗派的倖存者。
榮格一生苦於父親的冷漠疏離,夾在道德僵化的父親與情感豐沛具零媒體質的母親之間,讓他很早就感覺到自己心中有兩個人格在爭奪主導權,這使他創立了一個能夠包容各式衝突對立的治療取向;艾利斯曾經搭訕100個女生都宣告失敗,他發現這並沒有摧毀自己的信心,於是創立了理情治療學派;米爾頓艾瑞克森一生受制於小兒麻痺,卻因此發展出對人類行為細膩的觀察能力,他們都有各自的創傷經驗,也從創傷的灰燼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識堡壘,走出一條自我療癒的路。
事實上,台灣的完形治療大師曹中瑋老師(也是我在諮商領域的恩師)便數次在自己的書中提到,她曾經很不喜歡自己多愁善感的個性,並常飽受情緒起伏所苦,直到她遇見了心理諮商這個領域,才發現這種纖細敏感的特質,是成為心理師很重要的能力。
【願意停下腳步面對過去,創傷將能成為你的力量】
我的碩士論文即是研究自己生命裡幾個重大的創傷經驗,透過這個研究,我發現創傷療癒中最需要的是「人際陪伴」,就像是小艾剛開始很難信任麥可這群朋友,甚至在與麥可交往後,仍然會在某些時刻本能地懷疑對方,矛盾的是,她仍會不由自主的想要尋求這些人的陪伴,這是因為創傷事件本身有時並不會帶來很嚴重的影響,然而在這個經驗裡所摧毀的人際信任感,往往是最有殺傷力的,對創傷倖存者來說,既渴望與人連結,卻也心懷恐懼。
所以如果你在生活中能夠與人建立基本的社交關係,卻觀察到自己會本能的在親密關係中感到不安,即使對方做出許多保證仍然會覺得焦慮,又或者平常習慣壓抑情緒,不太會透露心事或煩惱給親朋好友知道,那麼你可能值得好好回憶一下,這份心情受到過往成長經驗的哪些影響?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因為創傷需要在一段能夠開誠布公、傾訴私密心事的關係裡,方能療癒。
看到這裡,我想與你分享的是,創傷這個詞彙可能是墊基於歐美心理學的詞彙,給人一種很恐怖很嚴重很難好的感受,我認為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沒有受傷過,重點或許應該放在我們是否知道自己受傷了?是否能夠在受傷時,長出呵護自己的能力,並減少這些不由自主反應帶來的困擾。
就像是小艾在被奪心魔封印自身的超能力之後,為了取回超能力保護她在乎的親友們,在信賴的大人陪伴下,自願回溯那些來自於童年的創傷記憶,直面那些曾經想要逃開的回憶,當創傷封印解開的時候,也是再次獲得超能力的時刻。創傷會在身上留下難以完全抹平的痕跡,然而帶著這個印痕,我們有機會從最脆弱的地方,長出自己的獨特與生命力量。
或許《怪奇物語》最打動我們的,就是小艾所展現出來的生命力吧!
延伸閱讀:當守護天使變成原魔:潛意識創傷療癒之路
如果你對創傷療癒或是面對陰影這個主題有興趣,我在11/10晚上將會舉辦一場線上講座,(有提供回放)詳情請參考「勇敢擁抱陰影,黑暗即是你的力量」心靈轉化線上講座,直接點底線文字就可瞭解講座內容喔。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