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我整合心理治療與催眠的專業好書】
對大多數的催眠師包括我來說,俗稱「清醒中催眠」的艾瑞克森催眠簡直像是一團迷霧,就像是我多年來研究的榮格心理學一樣,清醒催眠之所以神秘,在於艾瑞克森本人極少解釋自己所做過的事情,使得後來追隨他的弟子們紛紛演繹出自己的詮釋,薩德博士即是其中一位箇中高手。
在我剛成為催眠訓練師時,即透過蔡東杰醫師認識了薩德博士,之後拜讀他的《經驗式治療藝術》,讓我對於擅長使用曖昧模糊的語言來進行的艾瑞克森催眠取向,有了更為完整的認識,透過帶領薩德博士《經驗式治療藝術》與《喚醒式治療》的導讀跟實做,從中帶給我許多啟發,也奠定我後來發展對話式催眠的基礎。
薩德博士最獨特之處,在於他本身即是國外的治療師,這在當代催眠領域中算是不太尋常的事情,尤其在台灣,擅長催眠的心理師並不多,擅長艾瑞克森取向催眠的心理師又更加稀少。大多數的催眠師比較擅長進行的仍是前世今生、觀元辰宮或靈魂藍圖等方面,然而薩德博士卻能清晰地將心理治療理論與催眠實務相互結合,對他來說,催眠即是治療。(因為他是醫療人員,講這句話比較沒有法律問題)
正是因為如此,當心靈工坊告訴我薩德博士這本《催眠引導》即將上市,我可說是相當振奮,將心理治療與催眠相互結合是這幾年我的專業發展重心,能夠有一本心理治療前輩寫出來的好書作為指引,實在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催眠不只是心理技巧,而是你一生的總和】
薩德博士並不只是在專業上啟發了我,更從整個人的內在改變我,他在《經驗式治療藝術》以及《催眠引導》中都曾提到,催眠並不只是枯燥乏味的治療技術,被催眠的人不一定需要躺著,更不一定要閉上眼睛,當事人甚至可以在過程中走來走去、唱首歌或自在地與催眠師交談。
薩德博士很喜歡用藝術來形容催眠:催眠就像是貝多芬的交響樂,開場有個震撼的主旋律,這個主旋律會以各種形式進行變奏,一層一層地引導觀眾來到聆聽的絕妙境界,最後再以主旋律收束起來,給人餘音繞樑的感受。催眠也像是一部啟迪人心的電影,通常在開場時會緊抓著觀眾的目光不放,中間會放入更多不同支線的故事,讓劇情變得飽滿豐富,並在結尾引領觀眾到達高潮,覺得自己的身心深深被撫慰。
於是我深刻領悟到「催眠即是生活」,若說催眠除了存在於電影跟音樂裡,還可以存在於廣告裡,甚至可以存在於愛人的呢喃裡,催眠現象可說是無所不在,因此催眠絕對不只是存在於會談室裡的技術,放眼我們的一生,生活裡處處都是催眠!學習催眠絕對不只是用來療癒創傷而已(雖然這是心理師的專長),催眠還可以用來改善伴侶關係、親子關係,甚至協助我們進行職涯決策、提升心情穩定度,或是開啟生命潛能。
至於催眠究竟要怎麼達成上述這些層次?在《催眠引導》裡已經寫得很清楚,容我不再贅述了。
【催眠跟你想的不一樣,別被電影誤導了】
我很驚喜的看到薩德博士在這本書裡,對許多催眠迷思提出說明,舉個例子來說,許多人會覺得催眠是否能成功,取決於催眠師的意志力有多強,順著這個邏輯來說,如果你想被催眠,似乎就得交出一部份的自主權,乖乖聽從催眠師的指令,否則將難以進入催眠裡。
事實上催眠跟意志力一點關係也沒有,薩德博士表示催眠之所以能夠成功,取決於催眠師是否可以瞭解你心中的催眠長什麼樣子?如果你認為催眠的過程比較像是傳統催眠那樣,藉由催眠師「碎念」引導語帶來不可思議的身心變化,他也會從善如流使用這種方式,然而如果你希望全程睜開眼睛進行,那他也樂於用這種溫和的方式提供服務。
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如果用我的話語來解釋薩德博士的概念,那將會是「催眠的成功與否,取決於雙方是否能夠互相信任。」
另一個當事人甚至是新手催眠師常有的迷思是:催眠深度越深越有效。這個迷思同樣來自於電影,為了戲劇效果,電影或影集中的催眠往往特別深沉,然而如果你對清醒催眠有基本認識,就會知道淺層催眠就已經可以達到瘦身、改善睡眠、戒除甜食甚至是情緒穩定的效果了。
【越是能專注於細節,越是能量身打造專屬於你的催眠】
《催眠引導》這本書中雖然羅列不少專業技術,然而薩德博士也在書中反覆提醒:「會讓催眠產生效果,並不是因為你使用了某樣技術,而是你能夠很仔細的觀察到當事人的身心反應。」我舉幾個自己在催眠實務中的例子,譬如說當看到當事人用微笑的方式講一件難過的事情時,這種情緒跟事件的不一致即有其特殊意義。
又或者是當事人表示自己很急切的想要改善伴侶關係的困擾,過程中卻鉅細靡遺的陳述伴侶帶來的種種傷害,這也是催眠師值得注意的地方,因為當事人的潛意識裡,可能正想催眠師:「我是這場婚姻的受害者,我好可憐」。甚至是當事人今天走入會談室時的姿態與神情,也都早已透露出許多值得觀察的線索。
我很認同薩德博士所說的,當事人針對這項技術做出什麼反應,才是催眠師應該專注觀察的焦點,越是資深的催眠師,越是會從當事人對每個技術的反應中,越來越認識當事人的個性、情緒、價值觀與行為習慣,並在之後替他安排合適的技巧。
寫到這裡,我想起有些伙伴曾經問我要怎麼挑選合適的催眠師?我想「催眠師有沒有能力為了你改變自己的作法」是非常關鍵的要素,如果一個催眠師永遠只會做前世、召喚光又或者用固定的台詞說話,甚至無法允許你在過程裡呈現真實的自己,那麼這可能不會是值得信任的催眠師!
回到《催眠引導》這本書,如果你是個「催眠麻瓜」,想對貨真價實的催眠治療有基本理解,那麼這本書絕對值得你買回家一讀,如果你已經接受過催眠師訓練,想要精進自己的專業實力,這本書更會讓你腦洞大開,顛覆許多對催眠的認識,當然,假如你是心理師、占卜師、靈氣療癒師等助人工作者,那麼透過這本書,也能藉由心理治療的角度,開啟你很不一樣的療癒視野喔~
這本書的導讀與實做課程正在規劃中,期待明年我們能夠一起來深入讀讀這本好書!
延伸閱讀:存在催眠治療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認證催眠訓練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