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快不一定走得好,走得好不一定走得久】
「生命奧德賽」系列文章的起源,來自於我之前製作的問卷「我追求靈性,也需要麵包」,裡面彙整了145位伙伴們真誠的回饋與資訊,其中不少人都提到,想知道要如何長久經營身心靈工作,不一定要賺大錢,好歹要能夠養活自己,這突顯出大多數認真的伙伴都逐漸發現:身心靈工作發展起來,並沒有比其他行業快到哪去,相反地,這可能是個深坑!
系列文章取名為「奧德賽」,是我借用古希臘經典史詩的名字,奧德賽的故事講述著希臘聯軍在特洛伊戰爭勝利後,大將奧德修斯因為各種緣故,而在海上漂流10年,最後平安回到妻兒身旁的經過。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身心靈工作一開始入行算是相對容易,然而真的要在這個領域立足,甚至成為穩定的斜槓收入,其實非常困難,就像是奧德修斯遭遇狂風、獨眼巨人、女神誘惑一樣,需要費很大功夫,才能逐漸讓自己安穩下來。
在這一系列的文章裡,我無法與你分享透過身心靈賺大錢的方法,也沒有什麼速成捷徑能告訴你,我可以與你分享的,都是在漫長工作經驗裡,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心得與觀察,這不一定是真理,甚至也可能有一點倖存者偏誤的味道,所以我想請你把這當成資深工作者誠懇的分享,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省思與支持。
接下來我會剖析一個成熟並能養活自己的身心靈工作者,需要哪6個基本能力,這些能力其實有優先次序,不一定都要技能滿點,但我們至少都需要有些涉獵,才能在發展過程中相對安穩平順。
【知道自己是誰,是所有行業的起點】
清晰且中肯的自我覺察能力,我認為是身心靈工作者必備的核心技能,在問卷裡不少伙伴都提到不清楚自己的市場定位、不知道從何開始、不知道要怎麼發展比較好,在我過去督導或陪伴學員的經驗裡,有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我不知道自己是誰」,當我們不夠清楚自己有多少能力、從事身心靈時的特質是什麼,甚至是有多少資源可以投入學習,定位與方向是很難弄清楚的。
自我覺察的面向除了瞭解自己的內在慾望、陰影面,甚至還涵蓋了對自己生命發展歷史、家族史的瞭解,這些複雜的因素很難寫進文章裡,不過這裡我可以簡單分享的是:身心靈工作跟任何一個工作一樣,具有個人層面、心理層面、生活層面、社會文化層面,所以在這些不同層次裡,我們是否都對自己有足夠的認識?這是影響自己能否在奧德賽旅途中安然航行的關鍵。
當然,我們不必等到所有層面都釐清之後才出發,而是邊行動邊修正自己的觀察,你可能也發現了,這裡談的覺察不單只是個人內在世界而已,還要涵蓋與他人的關係,以及我們與社會如何接軌的層面,因為任何工作要能永續經營,絕對都要能夠回應社會大眾拋出來的困擾與需求,而且覺察絕對不會是某個時期做完就沒事了,最好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一點時間想想,好替自己調整發展方向。
【紮實的身心靈技術,是奠定你發展的穩固基礎】
除了自我覺察能力之外,我觀察過大多數能穩健發展超過5年以上的身心靈工作者(我指的是提供服務,不是從學習的那一天開始算),大多數都有內外兼具的特性,你可能很常聽到有老師用武功來比喻助人工作,若說催眠、塔羅、靈氣甚至通靈訊息都是一種「技巧」,他們比較像是當事人會立刻感受到、接觸到的層次,也是我們比較容易透過商業文案直接與潛在當事人溝通的內容,這部分我稱之為「專業技能」。
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我同時也修習幾套不同的靈性系統,所以我認為身心靈工作者本身已經可算是自成一套專業,只是這套專業與心理諮商、心理治療走的路徑有所不同,各自著重的層次也不一樣,兩者之間的差別請直接參考我之前寫過的文章「靈性療癒V.S.心理諮商:跨領域專業實踐反思與經驗整理」。
延伸閱讀:靈性療癒V.S.心理諮商:跨領域專業實踐反思與經驗整理
就像是心理師雖說強調同理心,然而完全沒有技術與知識架構的話,還是很難真的貼近當事人的內心,身心靈工作就更是如此了,所以身心靈工作者上完課程後,後續精進這些專業技能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然而你可能會發現光有「專業技能」,怎麼好像還是很常在困難個案上卡關?例如當事人一直跟我抱怨同一個問題,或是慢慢產生依賴,甚至他根本沒有想要聽你告訴他的那些有用建議!這是不少身心靈工作者會遇到的瓶頸,因此「人性素養」會是另一個重要的能力,這即是許多老師口中的「心法」。
【除了要有外功,也需要修習心法】
在這裡我想強調一個行之有年的觀察:有些人可能以為只要去坊間上上心理學的工作坊、參加課程培訓,就可以獲得心理學素養進而剖析人性的,然而大多數的工作坊都不會提及心理學中最基礎最也最核心的概念,例如同理心、關係建立、服務架構設置、生理心理社會三軸評估……因為這些工作坊大多是開給「已經有足夠心理學背景的人」上的。
這些工作坊或課程很棒的地方是,在特定範圍內給予你一套清晰的知識,讓你可以照著老師教的步驟操作,然而這很可能還是圍繞著外功打轉,因此有些人上了很多課之後,慢慢發現:「奇怪,我怎麼還是卡關?」如果你有這個疑惑,可以思考的是,當面對那些難纏的當事人時,真的是缺乏技術或專業知識嗎?還是因為沒有人真的好好帶你把這些知識內化到自己生命裡,又或者是服務卡關的重點其實是在別的層次,例如我們無法有效與當事人建立互信的默契?
心法相對於外功,通常比較是一套不容易照著清晰架構訓練的東西,所需時間較長,也需要教學者懂得如何引導學員反思,而不只是按表操課,執行難度很高,文案可能寫起來也不太吸引人,因為心法就像是華人社會談的「氣」,他無法直接拿來幹嘛,卻是所有招數之所以有威力的原因,這種談來有些「虛無縹緲」,不太符合功利主義的東西,老師不容易教,學生也不一定能在第一時間感受到重要性。
通常要養成一套心法,也就是培養出自己的人性素養,除了跟著願意示範自身生命態度、手把手帶你的老師深入學習外,另一個可能性是往深度心理學例如榮格、精神分析等領域學習,比較可以從老師這個「人」身上,慢慢消化吸收一套具體而微的人性觀,然後發展出你自己的人性觀,最後深化成為個人的人性素養,去化解實務現場裡許多原來的瓶頸,有機會的話我也想在系列文章與課程裡,與你分享這部分的修練訣竅。
【身心靈工作之所以叫身心靈,正是因為需要內外兼具】
我在很多年的學習後,才發現心理師真的太偏重心理層面,而許多身心靈工作者又太強調靈的層次,然而我們不是都習慣說自己是「身心靈」工作者嗎?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對身體與社會文化脈絡的研究才開始加深加廣,因此在這篇文章裡,我們談了比較多聽起來好像偏內心層次的能力,下一篇文章,我將會與你分享回到現實生活裡,還有哪3個能力值得好好練起來。
同時我也想分享的是,接觸身心靈領域已經超過20年了,我發現所謂的內功與心法、現實與心靈之間的分野,可能也不如自己原先所認為的那麼二分,兩個看似對立矛盾的領域,其實有相當多可以深入探究並整合的地方,因此「奧德賽」系列文章,將會繼續以這種內外平衡的方式,陪著你一起來檢視自己所需要的能力,梳理發展過程中會遇到的困難!
不知道你還想到有什麼樣的能力,會是永續經營身心靈工作需要的呢?在你閱讀下一篇文章前,我想與你分享「Daisy占星生活誌」的文章:身心靈工作者的生存議題。從這篇文章裡,你可能會發現,不少資深前輩的感想,都有相似之處喔!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若要預約諮商、催眠或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網路,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