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是療癒一切的關鍵】
很早就有心理諮商的研究文獻指出,
治療理論、取向或技術與當事人是否有所改變的相關性,
遠比諮商關係的品質來得低,
白話來説,諮商關係的好與壞,將會大大影響諮商的有效性,
另一個研究也發現,當事人多年後回憶起來的重要片段,
往往是晤談過程中,充滿正向情感的回憶,不一定都是心理師精闢的分析。
在我個人的諮商或催眠實務經驗裡,
確實也發現當能夠與當事人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時,
這個穩固的關係的品質,本身就能帶來很好的轉化效果!
然而讓人頭痛的是,關係是會隨時間變化的,
尤其對於帶著越沈重議題來的當事人,關係往往會進進退退,
好不容易在這次穩住了,下次來可能又有新變化,
非常考驗我內在的自我穩定性,
同時,我在研究所第一個認真學習的治療理論,
如今很火紅的「人際歷程治療」,同樣也強調運用晤談關係來評估、改變當事人,
這讓我對這本「關係治療理論與實務」產生了興趣。
【以關係為本,說來輕鬆做來難】
雖然打從踏入心輔系的第一天,每堂課的老師都會強調:
「要以當事人為中心,要建立好的諮商關係」
然而在成為心理師這麼多年後,我還是覺得這句話實踐起來很有難度!
在這本書的開頭,作者就提到關係治療(RFT)聚焦在關係類型變化歷程,
並整合了精神分析、客體關係、依附關係、溝通分析、自體心理學、
當事人中心(書中翻譯為案主自我中心)以及自我心理學理論,
從我研讀心理治療專書的經驗裡,我知道上述的每個理論,
都值得用一本書的篇幅,來好好描述裡頭豐富的內涵,
簡單來説,想搞懂關係治療理論,比我想像中得困難!
書中提供了豐富案例說明,讓我們能夠將理論與實務進行整合,
也讓我們瞭解在不同的晤談階段裡,需要把心力放在哪些評估的重點上,
正如同我前面所敘述的,隨著晤談持續進行,
心理師與當事人之間的關係,往往會出現複雜而微妙的變化,
晤談關係不像登山,是一直線往上的,更像是海浪,有高低起伏的變化,
如何在過程中,從當事人的語言或身體動作中,
敏銳發現當事人的移情或心理師自己的反移情,
在這本書有精彩的描繪,也讓我們更能透過這本書去檢視自己的諮商實務經驗。
我自己在閱讀這本書各個章節時,往往會很共時性的想到某些當事人,
透過作者生動敘述,以及清晰的理論架構說明,
感覺上我就像是在與督導討論當事人這樣的,看見某些晤談為何走向奇特的結束,
又或者是我在過程中,是否受到自身反移情的干擾,使得晤談變得不那麼順利,
當然,我也透過書中的案例,再次看見自己做得不錯的地方,
透過書中知識,與自身實務進行驗證,是閱讀這類心理治療專書的一大好處!
【內在穩了,才有能力建立有品質的關係】
這本書中不只談如何建立有品質的諮商關係,
許多時候,作者更是透過精神分析或客體關係的角度,
引導我們留心與當事人互動中,自身反移情所帶來的影響,
我覺得這是與其他類似專書很不一樣的地方,也很實用。
實務經驗豐富了,懂得理論多了,有時會習慣太把注意力放在當事人身上,
或是太習慣先用專業理論,去詮釋或理解當事人的各種反應,
卻忘記當事人的某些狀態,很可能也與我們自己的態度有關!
在書中作者常會提到一些實務上的自我覺察經驗,
示範著怎麼運用關係治療的理論,重新檢視自身反應是否恰當,
自己是否因為當事人的某些價值觀或行為,產生過強的反移情,
最後讓晤談關係卡住了呢?
閱讀這些段落時,我想起自己這幾年來的專業學習歷程,
確實有更多時刻,會將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
因為唯有我自己的心是安定的,才有能力在起伏變化的晤談歷程中,
帶給當事人安定與穩定的陪伴!
在我提供督導過程裡,往往也發現雖然理論跟技術的訓練很重要,
然而很多時候,真正讓晤談關係卡死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
就像是書中反覆強調的,當我們內在尚未穿越的生命課題,
受到當事人的「刺激」而被挑起時,
往往會不自覺的做出自以為專業的判斷,潛意識底下,
我們的判斷與回應,卻正好與當事人的負面經驗相共鳴,
自我覺察、自我安在的能力,也是關係治療所看重的!
【閱讀專書前,先看清楚自己的專業位置】
在做專業演講或研習的會場上,有些認真的伙伴會來詢問我是否能提供書單?
有時候在帶完牌卡或催眠的工作坊後,也會有伙伴私下詢問,
如果要增加對自己的瞭解,或是助人實務上的能力,該讀哪些書比較好?
雖然我每年都要看將近40-50本書,有許多書單可以提供
但我習慣先瞭解伙伴們的工作性質、閱讀習慣,以及期待透過閱讀獲得什麼?
就像是在進行諮商或催眠前,一定要先釐清當事人的需求,
否則後續對話往往會無法回應當事人內心真正的需要。
以這本「看懂關係,療癒心靈:關係治療理論與實務」來説,
我比較會推薦給具有一定實務經驗的心理師,或助人工作者,
至少對於書中提到的溝通分析、精神分析、客體關係等治療理論,
要有一定的知識熟悉度,
否則可能會覺得讀起來不太容易,
這是因為作者雖然花費大概快100頁,詳細解釋關係治療中整合的各個理論,
然而每個理論幾乎都需要用一本書的篇幅,才能詳細說完其中的精髓,
如果閱讀的人沒有一些基本概念,看起來恐怕會覺得頭暈腦漲!
除此之外,雖然書中有大量案例,然而對於實務經驗還不夠豐富的人來説,
很難開啟與書中案例的「自我對話」,
很可能就是自然的翻過去,覺得似懂非懂,卻又說不出實際上讀了什麼,
我想這是作者將此書設定給專業人員閱讀,非大眾心理學書籍,
也不是給新手助人者閱讀的,因此在用字淺詞上顯得比較正式且生硬,
需要一個字一個字慢慢閱讀,才能真的吸收與領略
雖然敘述流暢、深入淺出的專業書籍閱讀起來方便許多,
然而每隔一陣子我也會閱讀這類比較「硬」的書籍,
無論是心理諮商、催眠、心理圖卡….我覺得要累積足夠的能力,
還是需要要專業知識上,有充足而深遠的瞭解,
如果只是一直閱讀大眾化、口語化的心理學書籍,
很可能會導致知識廣泛化、平面化,卻無法垂直整合、深刻學習,
因此像這樣一本需要耗費時間閱讀的專書,對於專業助人工作者,
尤其是想走關係取向的伙伴來説,仍然是值得一讀的~
本名張義平,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
現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新北市國高中特約心理師與督導、
藍海機構催眠治療師與催眠訓練師、
藍海機構家族系統排列師、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心靈圖卡諮詢師、訓練師與督導、聊心話大冒險桌遊帶領人。
以謙卑的心情迎接來到眼前的人們,
相信在每個生命挑戰中,都潛藏著邁向幸福的韌力,
用溫暖的心與如實的樣貌,與每個尋求服務的伙伴,
一起替自己的生命,創造出不同的可能。
(歡迎分享本書資訊給愛閱讀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