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說《榮格與史坦納》真的是非常不討喜的一本書,為什麼呢?因為這本書把時下流行的靈性療癒談得非常嚴肅,差不多是學術論文研究等級,是很適合睡前讀一讀,然後昏沉睡去的那種書。
《榮格與史坦納》之所以讀來會這麼沉重,是因為身為心理學者的榮格,以及靈性科學家史坦納,都是用非常嚴謹的角度來思考靈性這回事,他們甚至用「走在刀峰上」來形容靈性探尋這條窄路。
簡單來說,三人(包括作者)一致認為,想要探求屬靈世界,首先得受過足夠的訓練,否則我們可能會被各種玄幻的現象迷惑,榮格已經用他發瘋的經驗向我們證實了這點,史坦納也提出貿然闖入靈性領域,可能招來的幻象跟傷害。
雖說如此,在我們每個人心中必然都有靈性療癒與成長的需求,因為靈性絕對不是只跟靈魂有關,靈性更觸及了生命意義的層次,讓我們在看似混亂與無意義的世間,因為找到了看待世界的方式,進而深刻的與世間建立起內心聯繫。
關於這點,榮格跟史坦納各自選擇了不同的前進方式。
史坦納畢生奉獻給靈性科學,並從神智學發展出屬於自己探求靈性的方式,他稱之為人智學,華德福教育即與此學門有密切關係。
史坦納認為透過非常精緻的思考訓練,加上想像力意識,我們就能帶著清醒的自我,不斷擴展意識的版圖,最終神智清醒的與屬靈存有打交道。換句話說他認為天使、神與惡魔都是存在的,只是我們需要發展另一個層次的知覺,才能予以辨識跟對話。
榮格則藉由實務觀察發展出潛意識理論,他認為只要專注於病人的潛意識世界,從中就會浮現大量的原型跟內在意象,而與這些內在意象交流對話的過程,將有助於解除病症、恢復健康。
若用隱喻來說,史坦納想訓練我們成為魔法師,神妙的魔法確實存在,然而要學習魔法的先備條件,是我們需要有經過嚴謹訓練的大腦心智,否則我們將會直接被召喚來的神靈摧毀。
榮格則訓練我們成為具有覺察能力的人,因為人之所以會心理生病,源於心中被太多社會灌輸我們的想法與情感淹沒,因此我們要學著從群體裡獨立出來,重新發展自己跟世界的關係。
史坦納往外發展,進而從內在找到跟屬靈交流的方式,榮格邀請我們往內看,最後促成我們與世界的新關係。
兩人採取的方式雖然有很多差異,不變的原則只有一個:屬靈世界不會輕易向未受訓練的人開放,如果擅自闖入,等著我們的可能是災難性的後果。
看到這裡,你應該可以明白這本書有多麼不討喜了吧?
兩位心靈界的前輩想送給我們的只有一句話:「非誠勿擾」!
如果你沒有下定決心走上靈性道路,那就乾脆別開始,如果你只是把老師們的話當成金句照念一次,那也只是流於形式的偶像崇拜,拿靈性成長貼在自己身上當裝飾而已,千萬別說你是學榮格或人智學的!
兩位前輩說教起來就是如此不客氣,而這本書處處都可以看到類似的警語,搞得讀者好像都是不認真的學生一樣。
我猜,他們一定看過許多人走入靈性陷阱,才會做出這樣的警示,甚至榮格自己就曾身處劫難當中,我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偶爾也會遇見需要從靈性上癮中抽身的當事人,陪伴他們遠離「靈性」,回歸塵世。
然而既然靈性追尋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存在的渴望,我們要如何安心上路呢?在看完《榮格與史坦納》一書後,我認為兩位前輩不約而同提出兩點建議。
首先我們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這是前往屬靈世界與潛意識深淵的救命繩索,也是當我們迷失在花花世界裡的地圖,讓我們可以穿透表象,繼續前進。
同時我們需要獲得親身體驗,而不是把專家的話語當成自己的經驗,榮格跟史坦納都非常反對學生單純背誦卻不願意親身體驗。
榮格認為沒有接受分析、進行積極想像或內在對話的經驗,這門心理學不過就是文字遊戲,史坦納走的是冥想路徑,同樣認為學生應該具備他所教授的冥想體驗後,才能真正明白屬靈世界的面貌。
最重要的是,他們都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質疑,因為他們都不搞宗教信仰的,在他們眼中,只有宗教才不可質疑,而無論是靈性科學或心理學的演變,都是建立在懷疑跟驗證的基礎上。
我認為他們的觀點與對話式催眠非常接近,催眠需要擁有足夠的知識體系,才能觸及療癒的層次,同時催眠是非常個人化的體驗,因此光是從書籍跟演講裡去理解催眠,或全然被經驗綁架,都只能經驗到催眠的其中一部份。
無論是人智學、榮格心理學還是對話式催眠,我認為都在反覆強調一件事:縱使我們可能會誤觸禁忌而受傷,仍然值得堅定地為自身心智啟蒙而努力,因為成長的道路上本來就不會是一帆風順。
若我們因為害怕而止步於此,成長就只能到此為止,而每一份陷落經驗,都可以成為生命蛻變的養分。若想永保平安,只需要一輩子蒙上眼睛就好,靈性療癒本就是一場帶傷前進的旅行,大膽前進,謹慎觀察,靈性即是從此縫隙中開出花朵的。
我想《榮格與史坦納》想帶來的,即是在諄諄教誨中,仍不忘勉勵我們前進的智慧與勇氣吧!療癒的目的即是發展生命的意義,而意義必然是從一次次行動中找到的。
我在明天晚上即將與理書老師對談《隱喻催眠》這本書,主題訂為「催眠與靈性療癒」,即是想跟你們聊聊,究竟什麼是靈性療癒,催眠又可以如何帶來靈性療癒?
已經報名的伙伴,我們明天見,還沒報名的伙伴,歡迎一起上線聆聽我與理書老師的對話!
擅長催眠的心理師,生命幽暗處的引路人,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與Bing,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