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擔心自己沒辦法進入催眠】
小羅是名認真的年輕女性,他先看了我所寫的催眠文章,
做足了行前準備的功課,才來預約催眠服務,
他進到會談室裡的第一句話就是:
「心理師,想先請問一件事,我是個自我防備心比較強的人,
請問這樣是不是比較不容易進入催眠?」
雖然進入催眠需要信任感沒錯,但也不見得這麼絕對,
比起直接開始解釋催眠到底是什麼,
我更有興趣瞭解在這疑問背後,小羅想要知道的資訊是什麼?
「你可以多說一點嗎?」
「我覺得自己算是理性的,也比較容易懷疑,
我看了你的文章,催眠好像不是讓我睡著對嗎?」
「你說的很對,催眠不是讓你睡著,
我剛剛聽到你說,你比較理性,
好像你會對於保護自己這件事有些擔心。」
「是啊,因為我想要看看自己怎麼了,
可是又覺得如果一直放鬆不下來,會不會無法進入催眠?」
「嗯嗯,所以我聽到的是,你對催眠有蠻高的期待。」
【對談式催眠,可以陪伴你安全的進行探索】
在我跟小羅剛開始的對談裡,看起來好像只是在繞圈子,
透過不同的方式,核對他對催眠的擔心,
甚至好像只是在交談,還沒有開始正式進行催眠,
其實當我開始說出「多說一點」以及「對催眠的擔心」時,
催眠已經悄悄開始了!
大多數人之所以會認為這只是晤談,是因為以為催眠一定要閉上眼睛,
又或者是需要進入恍惚出神的狀態,才算是真的被催眠了,
然而在比較淺層的催眠裡,你可能只是單純覺得自己比較放鬆、注意力比較集中,
卻不一定會很明顯感受到,自己在意識狀態上有什麼特別異於平常的現象。
在艾瑞克森取向的清醒催眠裡,催眠師除了要對操作技巧很熟悉,
最重要的是,需要發揮深層同理心,引導當事人投入催眠過程裡,
因此當小羅慢慢從擔心無法進入催眠,聚焦在對催眠的高度期待,
之後更進一步從期待的心情,連結到他想來接受催眠的目的時,
一場對談式的艾瑞克森催眠,已經悄悄展開:
「我希望可以釐清自己在愛情中的困難是什麼,為什麼好幾段感情都這樣?」
「我聽到你說的是,在好幾段感情裡,都覺得有些困擾。」
「是啊,好想要有個人可以陪伴我,卻總是被那些不能照顧我的男人吸引,
我身旁的朋友有時候都笑我太賤了,不懂怎麼珍惜好男人。」
我看著擅長打扮,有著不錯外貌的小羅,暗自猜想他應該不乏追求者,
果然他接著就開始分享,雖然他總是想從眾多追求者裡,
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對象,但卻老是跟會忽略自己、不夠體貼的男人在一起。
【催眠可以幫助你解決困擾,深層同理心卻能帶來療癒】
談著談著很快的第一次催眠的90分鐘即將結束,
我開始引導小羅進行這次催眠經驗的整理,
「咦,已經談了這麼久嗎?我覺得自己沒有被催眠啊!」
從頭到尾都睜開眼睛的小羅,有些驚訝的說,
「是的,我們已經要結束這次催眠談話了喔,
你感覺一下,自己的身體跟一開始坐下來的時候,
有什麼不一樣的變化嗎?」
「好像比較輕鬆,剛開始胸口悶悶的,現在整個舒服多了,
然後肩膀也比較沒這麼僵硬了。」
「那對於你一開始要來進行催眠的期待,你有什麼新的看見嗎?」
「好像跟我的原生家庭經驗有關?剛剛忽然想到一些小時候的經驗。」
「蠻好的啊,這可以作為下次催眠繼續探索與療癒的方向。」
艾瑞克森取向的催眠,經常被誤以為是由許多高階語句拼湊起來的取向,
好像透過話語的暗示跟引導,就能讓我們脫胎換骨,解決生命中的各種情緒與關係困擾,
然而在藍海催眠研究機構的催眠訓練裡,
艾瑞克森或所謂的清醒催眠,其實涉及我們潛意識裡深刻的動力改變,
催眠師如果想細膩瞭解當事人的潛意識流動,
就需要對人有著高度敏銳的同理心,
因為所謂的同理心,是對人心的深刻理解,
當我們可以被深深承接住時,自然而然會感到放心,
並且更加明白自己想要進行改變的方向。
(延伸閱讀:催眠師的同理心,是對你的深刻瞭解)
有些人對催眠的想像,可能是閉上眼睛,舒舒服服的享受放鬆,
有些人則可能認為催眠是語言上的暗示,
有些人甚至可能認為催眠可以進入深層潛意識,去發掘生活困擾底下的原因,
這些都是催眠的一部份,也是催眠可以達到的幫助,
然而催眠如果可以帶給你任何實質幫助,都需要催眠師可以發揮細膩敏感的同理心,
並且透過精緻的語言回饋給你,
這是艾瑞克森催眠之所以如此出神入化的關鍵,卻也是最難體會與學習的地方。
回到缺乏信任感,是否可以進入催眠這個疑問,
因為艾瑞克森式催眠需要透過同理心來陪伴與引導你進入催眠,
而同理心是幫助我們建立信任感時,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關於這個對催眠的疑惑,相信看到這裡的你,心中已經有了屬於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