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上,我們傾向於將戀愛看成兩個人的事情,
只要你情我願,相處甜蜜,就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然而當關係從愛情走入婚姻,迎面而來的狀況就變得複雜許多,
從與對方的父母、手足甚至是在妯娌之間的相處,
再到雙方家族之間互動上的「眉眉角角」,需要煩心的事情變多了,
一旦有了小孩,人際往來之間的情形更是越加複雜,
若再加上離婚過後再度遇到心儀的對象,
如何讓孩子們接受新的父母,就變成一個深奧的哲學。
「如何讓孩子接受我的新伴侶」這個主題,看似簡單,
實際上卻牽涉到許多相關人士,自己的伴侶固然是最大關鍵,
但對方或舊伴侶的原生家庭有時也會造成諸多影響,
除此之外,若當初離婚時,與原先伴侶的分離未有妥當的處理,
一旦新伴侶出現,有時與原先伴侶的衝突,也會顯現在孩子與新伴侶的相處上……
本篇文章將會先聚焦在我們如何陪伴孩子適應新伴侶的出現,
(亦即如何協助孩子們接納自己的新父親或新母親)
後續文章則會針對一些特殊情況或是如何與相關人士互動,進行更多的說明。
不同年齡的孩子,面對新父母的態度不太相同
上一段婚姻的時間、孩子與原先父母親的互動品質,
也會決定他與新父母之間的磨合情況,
不過一般而論,孩子們在乎的重點多半可歸納成下列幾點:
1.新父母是否願意疼愛、關懷自己
對於越小的孩子來說,這件事會顯得更為重要,
因為對越小的孩子來說,父母親就是他們世界的全部,
新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決定著自己的生存是否得到保障,
無論這份生存需求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對孩子來說都相當重要。
這時候我們會很需要新伴侶大方展現對孩子的關心,
這種關心不僅僅是展現在物質上,如請客吃飯、買玩具等,
而是在孩子可接受的範圍內,給予實質上的情感陪伴,
新伴侶不一定要沿用原先舊伴侶陪伴孩子的方式,
但仍須適度展現自己的善意與誠意,
當我們與孩子獨處時,也可以適度引導孩子看見新伴侶的友善,
例如「叔叔雖然不像爸爸以前一樣,會跟你一起玩,
但他今天念了一本故事書給你聽對不對?你喜歡這樣嗎?
叔叔講故事書,就跟以前爸爸跟你一起玩積木一樣,都是一種愛你的行為喔!」
2.新父母的管教方式跟原先已經適應的模式有多少差異
新伴侶的加入,會打亂原本家庭中的平衡,
孩子好不容易適應了沒有父親(或母親)的生活,在心情上獲得平復,
也適應了原本父親(或母親)的管教方式,
隨著新伴侶的出現,孩子需要學習適應新的規則,
這對他們來說將會是一項挑戰,
如同原本孩子與父母之間需要時間不斷磨合,
直到彼此都適應對方在生活上的各種教養規則一樣,
新伴侶出現後,孩子一樣需要時間來磨合。
這時候我們多半需要跟孩子解釋新的規則產生的理由,
因此我們會需要先與新伴侶取得教養孩子的共識,
態度一致的向孩子說明,例如:
「你會覺得新的阿姨管你比較多對不對?
因為她覺得……會對你比較好,會讓你……,
所以她才會希望你可以遵守這樣的規則,
我也覺得阿姨說的話蠻有道理的,
但我也知道你想要有多一點自己的時間,
我們一起來討論看看,這個規則可以怎麼調整,
可以既讓你……又能保有自己的空間,
又或者是或許我們可以嘗試新規則兩週看看,
如果真的受不了,我們再看看要不要調整規則,如何?」
3.新父母的出現,是否會奪走親生父母對自己的愛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與新伴侶陷入熱戀,暫時收回一些原本投注在孩子的心力,
對孩子來說,原本享有父母親兩個人的愛,隨著舊伴侶的離開只剩一位,
若這時候剩下的這位父母又將心力分給新伴侶,
則孩子會在情感上感到不安,並有一些非理性的想像,
例如媽媽會不會因為有了新爸爸就不愛我了?
即使在國高中的孩子們看似有較完整的認知功能,
有時仍免不了會產生這種情感上的不安。
因此我們需要確切的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對他們的愛是不會改變的,
我們可以嘗試這麼告訴孩子:
「雖然我最近花了比較多時間跟叔叔相處,
但我還是很愛你的喔,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所以我不會因為跟叔叔戀愛、結婚了,就把你丟在一旁,
而且我也很在乎你對叔叔的感覺,我希望我們三個人在一起是開心的,
所以你如果有什麼心情或想法,歡迎讓我知道喔!」
4.我會不會因為有了新父母,就慢慢遺忘舊父母?
即使孩子們在面對新父母時,我們已經妥善的對待,
新伴侶也展現出對孩子們的關愛,安撫孩子的焦慮不安,
但有時候孩子仍然會有個心結是:
我會不會因為跟新父母關係要好,而忘記原本的父母?
在諮商心理學中,我們將其稱之為忠誠度的兩難抉擇,
一方面孩子渴望與新父母有更多互動,另一方面卻又擔心這是一種「背叛」。
在這種情形下,原本的父母親可以花點時間與孩子聊聊內心的感受,
嘗試同理也接納孩子的矛盾心情,
並給予孩子充足的時間及空間,慢慢適應新伴侶的出現,
一方面再度確保新伴侶對孩子的關愛,另一方面也讓孩子保有對新伴侶稱呼的選擇權,
(例如暫時以叔叔的稱呼代替父親這兩個字)
讓孩子有機會用一些行為來保有對原本伴侶的想念,
並讓他們學到對新父母的愛,與對原本父母的愛是不衝突的,
他們可以同時保有對兩者的關懷,此時我們也會需要獲得新伴侶的支持,
兩人共同面對孩子的內心掙扎,並且不因此而收回對孩子的關懷。
5.新父母對原本的父母態度好嗎?
有些孩子看著原本的父母因爭執而離婚,在心中會產生不捨與難過,
當我們認識新伴侶時,孩子會很在意新伴侶是否會對我們好一點,
甚至擔任起「糾察隊」的角色,睜大眼睛檢視新伴侶的優缺點,
從旁觀者的立場,往往能看見一些我們自己看不見的盲點,
因此當孩子數落新伴侶的不是時,不必急著解釋或反駁,
可以先靜下來想想,這些數落是否有道理,
以孩子的角度來看,他們是如何理解這些言行的?
如果孩子說的有理,但我們並不在意,可以安撫孩子擔心的心情,
如果孩子的理解其實是一種誤解,也可以有耐心地向他們解釋,
如此一來,比較可以避免孩子與新伴侶的衝突。
總結上述五點,我們可以把握一個關鍵:
對已經穩定的家庭系統中,成員的離去與加入,都會干擾原本已經平衡的系統,
正如同當我們生下第二個、第三個孩子時,對原本的孩子來說往往會造成劇烈的衝擊,
進而延伸出手足之間的競爭與對立議題,
新伴侶的加入,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一種衝擊,這份衝擊又會與他們與原本父母的關係結合,
進而造成更複雜的連鎖效應。
然而一如孩子們會慢慢適應弟弟妹妹的出生,
只要我們願意用心,與新伴侶一起面對,孩子們多半也能慢慢安穩地適應新父母的存在。
(本文同步刊載於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中,
作者為諮商心理師,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進行文章分享)
1 comment
我是巴西人和住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