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很小的時候,曾經看過一本印象很深刻的書,名為「前世今生」
直到我踏入心理諮商領域開始學習後,才知道這本書在當時引發多大的震撼,
作者魏斯醫師身為醫療人員,對於「前世」這個在精神醫學中頗為禁忌的話題,
是如此開放的侃侃而談,甚至在書中引用眾多病人的經驗,
相較於現代,我想在當時確實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即使如此,他後來又出了「續集」,在書中提到更多「高靈」或大師,
透過病人口中給予教誨的描述,又是另外一個重大的衝擊,
因此在看到他的第三本書翻譯成中文時,對於他想傳遞的資訊實在非常好奇。
若跟我印象中的前兩本書相比,這本書可說是非常的輕薄,
或許是作者想傳遞的重點不同了,也可能是我自己也正走在催眠師的道路上,
書中陳述許多前世經驗所帶來的衝擊,已經不若我閱讀前兩本書時那麼強烈,
我幼時閱讀前世今生時,只是把這些記憶當成是一種奇幻文學來閱讀,
然而此刻我受過諸多心理學與催眠的訓練,因此在閱讀的重點上,
更加傾向於學習魏斯醫師的催眠手法,將其與我所學的歷程相互對照,
同時,思考著這些經驗對當事人與作者的意義,以及對我的意義。
我很喜歡魏斯醫師在許多篇章後面,所穿插的其他案例,
以及透過這些案例,他分享的自我省思過程,
前世與輪迴等經驗,之所以會成為茶餘飯後的話題,讓我們產生濃厚興趣,
主要源自於我們對於「未知」的恐懼與好奇,
魏斯醫師強調,進行前世回溯,除了從中釋放過往壓抑的情緒,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經驗,理解自己這一世所要進行的生命功課,
當我們能夠如實修練自己的生命功課,就能避免來世一再重複相同的經驗。
除此之外,透過前世回溯,我們將更謙卑的理解到,
人性中充滿各種可能性,我們需要在這過程裡學習發揮自己的善,避免自身的惡,
更重要的是,對於各種與我們不盡相同的人們,帶著謙卑的心來理解,
否則我們可能會需要透過來世成為這樣的人,
去體會在那些我們所不認同的表象之下,究竟有著什麼樣的信念與心情,
本書的另外一個重點在於「愛」這個主題,
魏斯醫師並未將靈魂伴侶過度浪漫化,
他以擁有一千片葉子的大樹作為比喻,清楚的描繪我們與其他靈魂的關係,
靈魂伴侶不見得就會是此生的愛人,卻必然是累世以來與我們相當親近的靈魂,
透過與靈魂伴侶相遇,我們得以學習各種生命功課,相互陪伴與扶持,
這有賴於我們將心敞開,並對自我探索及成長抱持著高度的意願。
他也提醒我們,不需過度強求與靈魂伴侶相聚的時間,
因為「重點在於相處的品質與深度,而非時間」,
我們與每一個靈魂的相遇,關鍵在於是否能從彼此身上有所學習,
學習的深刻程度,與相聚的時間並無絕對關係,
只要我們願意付出愛、以愛與他人連結,就能持續體驗生命的奧秘。
總結來説,作者對於如何透過前世回溯來進行自我省思,
以及透過自身的心理訓練,來省思回溯的倫理議題,
是我在閱讀過程中非常佩服的兩個重點。
前世回溯往往會帶出充滿曲折、高潮迭起的記憶片段,
如何不迷失在各種神奇的劇情中,不過度運用理性來分析過程的虛實,
而能與當事人一起經驗整個過程,並從中學習此生的課題,是魏斯醫師所看重的,
這也是我在進行催眠的過程中,非常看重的一環。
此外,雖然魏斯醫師先一步發現,本書中的男女主角是彼此的靈魂伴侶,
(男女主角都是他的病人)
考量到醫療倫理,他沒有過度介入彼此的互動,也沒有向另一方透露對方的資訊,
能夠在一心為善與專業倫理之間求得平衡,是難能可貴的事情,
這也讓我在「有所為,有所不為」這件事上,有了深刻的學習。
對於前世這個主題有興趣的伙伴,除了閱讀本書,亦可參考作者的前兩本著作,
從書中的許多案例中,將能對自己的生命有著更豐富的體會,
對於前世催眠有興趣的伙伴,這本書可以當成小品來欣賞,
同時,真正的前世回溯催眠,不同催眠師會有不同的進行方式,
不見得都與書中所描述的相同,
對於身心靈成長有興趣的伙伴,閱讀這本書,或許能夠從中獲得啟發,
雖然本書的英文出版時間,已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然而即使於今日閱讀,仍有許多值得借鏡之處呢!
幽樹文青小檔案
諮商心理師、愛療法帶領人、塔羅講師、心靈圖卡帶領人、家族排列師,
熱愛閱讀、喜歡書寫與文字創作,
透過一頁頁書籍中的文字,我更懂得什麼是「人」,
而人性中又存在著哪些矛盾難解與值得敬佩,
曾幾何時,我也成為一位寫手,
透過文字,喚起讀者心中的情感與力量,
期待能透過每一篇文章,支持著閱讀的人,繼續走下去。
(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進行分享)
1 comment
他也提醒我們,不需過度強求與靈魂伴侶相聚的時間,
因為「重點在於相處的品質與深度,而非時間」,
喜歡上述兩句所言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