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
最近鰻魚媽的新聞吵得火熱,
老實說,光憑一段視頻,身為旁人的我們真的無法評論什麼,
畢竟我們都不是24小時隨身跟在鰻魚旁邊的鰻魚飯…
身為心理師,我對自己的期許是,
儘可能不太快去對一個現象做出解釋或評論。
反過來說,為何我們看到這段影片時,似乎有某種情緒被挑起呢?
或許是因為從小到大,多數人都歷過類似的「要求」吧?
「如果不把飯吃完,等下就不可以玩玩具囉!」
「再哭!媽媽不要你了!」
「你看看,旁邊那個叔叔都在看了,小聲一點!」
這些話語,是不是很熟悉?
或許大人們只是一時心急,為了趕快擺脫旁人的眼光,
或者是想趕快安撫我們的情緒,
但年幼的我們所聽到的卻是:「我不好」、「我不對」、「我要被拋棄了」
長久下來,這些羞愧跟自責都儲存在潛意識裡,陪伴我們成長到現在。
我記得母親從小到大在因為我的一些行為而焦慮時,
很習慣脫口而出一句話:「這輩子都不會有人愛像你這樣的人!」
還記得我第一次失戀的時候,心中真的懷抱著莫大的恐懼,
覺得自己真的驗證了母親從小到大的「告誡」,
就是因為我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這麼嚴重,
就是因為我沒有做到一些家裡要求的事情,
所以你看吧,我最喜歡的女孩子果真選擇了別人,不是我。
一直到對心理學有了更多的認識,透過論文好好整理成長經驗後,
我才驚覺,自己一直都受到父母親從小「諄諄教誨」的影響,
在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情緒界線」,
因為我把自己跟母親的情緒混在一起了,所以連帶用母親的眼光來檢視自己,
然後,這個眼光就一直陪伴我長大成人,深深烙印在潛意識裡頭,
一直到現在,在我身體比較不好的時候,在我內在比較脆弱的時候,
「沒有人會愛像你這樣子的人!」這句話,還是偶爾會跳出來,
只是經過了漫長的自我療癒過程,現在這句話的威力,
比起當年已經銳減太多,只會偶爾像是幽魂一樣,
輕輕的飄出來,提醒我還有更深的傷需要穿越、修復。
我想,正因為影片中的鰻魚這麼幼小,鰻魚媽的言詞又過於聳動,
於是乎,在觀看視頻的當下,我們潛意識的回憶起,
那些從小到大,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父母親曾說過的話語吧!
現代的父母其實是很為難的,嚴謹管教容易被稱為虎媽,
太過於給孩子空間又被認為是「失功能」,
自從各種親職教養與心理學理論的流行開始,
父母親這個角色開始被放大檢視,重要性似乎也日漸提升,
然而父母也是人,也會有疲憊、無法好好回應孩子需求的時刻,
鰻魚媽的作法,自然有值得探討甚至調整的地方,
不過回到我們自己身上,或許當關掉視頻之後,
值得替自己做一件事:拿出一張紙,列出剛剛看影片時,
自己心中浮現出來的,那些曾經傷了自己很深很深的話語,
然後好好的、認真的對自己說:「這些話語不是完整的我」
「真正的我,除了這些部分,還有更多值得珍惜與呵護的地方」
然後,在紙的另外一面,寫下這些年來,
長大成人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出來的,美好的地方。
我們都不再是當年那個脆弱無力、只能哭泣的鰻魚了,
長大成人,意味著我們已經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需求,
甚至回過頭來理解當年的那些傷,可以如何修復,
承認自己受傷,願意直面這些傷口,然後給予溫柔的照顧與呵護,
是我們可以替自己做的,很重要的一件事。
本名張義平,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
現為啟宗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新北市國高中特約諮商心理師、諮商督導、
藍海機構家族系統排列師與催眠療癒師與催眠訓練師、
心靈圖卡諮詢師、訓練師與督導、聊心話大冒險桌遊帶領人。
以謙卑的心情迎接來到眼前的人們,
相信在每個生命挑戰中,都潛藏著邁向幸福的韌力,
用溫暖的心與如實的樣貌,與每個尋求服務的伙伴,
一起替自己的生命,創造出不同的可能。
(圖片取自網路,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分享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