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想要符合社會期待,有時真的不容易】
在全球各國推行的性別平等教育中,雖然不斷鼓勵男性發展細膩情感與關懷家庭的責任感,
然而這樣的思維經常在現實生活中,面臨許多阻礙,
在韓劇<夫妻的世界>裡,在赫靠著帥氣臉蛋跟還不錯的工作能力,在女人之間很吃得開,
相對於泰伍因為經濟上長期受到女性資助,卻一直沒有起色,
以致於經常在他人面前抬不起頭來,甚至每次見到會長就需要鞠躬哈腰,
都顯示出雖然一方面有越來越多聲音,呼籲男人們發展在人際情感上的連結,
另一方面卻仍習慣以事業成就來定義男性價值,
這使得男性很習慣保有競爭心態,並感受到自己必須掩飾遇到困難時的脆弱,
相同的理由,也常讓現代女性為了在職場上獲得與男性相同的成就,而逐漸發展出果斷跟競爭的一面,
這也造成在第三篇系列文章中所提到的,現代女性在發展自我時陷入的困境。
除此之外,也有越來越多專家學者關注到,對於有心想要投入家庭的男人們,
很多時候會遭遇「不知道該從什麼地方開始」、「沒有管道可以學習如何照顧嬰幼兒」、
「想要學習如何對伴侶體貼,但不知道從何開始」等困境,
甚至有時想要幫忙卻又笨手笨腳的,反而惹怒已經忙到不可開交的太太,
幾次下來只好躲回沙發或自己的房間,以避免一直被指責成為「豬隊友」,
我也曾聽過當事人跟太太一起去上關係經營的課程,
結果一直被講師或學員糾正甚至指責,搞得信心全失的慘痛經驗。
【在職場上勇敢果決,在家中又要溫柔體貼】
有些來探討婚姻困境的男性當事人曾經對我說過:
「我現在好像有一點理解老婆的感受了,
以前不是有一句話這麼說嗎?身為妻子要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
在臥房裡還要嬌媚多姿,這怎麼可能辦得到?
像我在上班的時候,大家都期待我要是一個情緒控管高、做事能力強的人,
每天出門都像是打仗一樣,回到家還要關心老婆跟孩子過得怎麼樣……
我其實不是不想,而是沒力氣了!但我猜老婆應該也差不多吧?」
從整個系列文章的一開始,我就不斷強調外遇往往是關係出現裂縫的結果而非原因,
現代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同樣面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伴侶對自己的期待變高了,但感覺上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卻變少了,
除此之外,在婚姻中伴侶雙方幾乎都要面臨「在職場上堅強,在關係中柔軟」的雙重挑戰,
雖然我們理性上都知道不能拿工作時的習慣來對待伴侶,
然而對於一直以來被鼓勵競爭、比較才有前(錢)途的男性來說,
示弱有時會很直接勾起他們的存亡危機,於是有時仍然回到在職場上的慣性,
或是撤退到沉默、分心的防衛策略裡。
在我服務過的大多數男性當事人裡,很容易就可以在催眠或諮商過程中,
感受到他們擁有一顆真誠而柔軟的心,然而這份心意往往很難在婚姻中展現出來,
「我很想懂太太在想什麼,但很常抓不到重點,幾次吵架後就只好算了。」
「她總是希望我滿足她的需要,那我的需要呢?最後只好去喝酒。」
「我也很想好好說話,但可能真的太累了,有時候我好怕聽到她的聲音,怕又要被念。」
「我也知道要溝通,可是每次輪到我說話時就被打斷,或是告訴我這樣不對,我該怎麼辦?」
很多時候,他們似乎只能在安全的會談室裡,才有機會吐露自己的真實心聲。
(很有趣的是這點換成女性當事人,同樣也是如此,可見有時是社會結構而非個人問題)
【如果我不符合以上條件,是否就沒有資格進入關係?】
現代男性有時還會遇到一個困難,那就是「缺乏進入婚姻的條件」,
很早就已經有研究顯示出,在社會上最有權力的會是符合主流期待的男性,
例如高收入、高競爭力、高產能,而現在還加上了「情感智商高」、「共同擔負家務」等條件,
接著會是符合主流期待的女性,例如外貌姣好、溫柔細心、能操持家務,
再來會是不符主流期待的女性,最後則是不符主流期待的男性,
簡單來說,對現代女性來說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增加自己在性別結構中的權力,
但對男性來說則是接近「成王敗寇」的威脅,
因為一旦不符合社會的期待,男性將直接被打入社會結構的最底層,
這點讓不少資源沒這麼豐厚、能力普通,個性又不那麼細膩的男性感到焦慮不已。
舉例來說,雖然我擁有心理師的身份,看起來社經階層還算可以,
然而在整體行業來說,心理諮商其實是個不大能「賺大錢」的工作,
主因來自於專業門檻高、維持專業的進修花費也高,
因此收入中有很大一塊都需要拿去繳交督導跟研習費用了,
想要在這行業中立足,說真的需要耗費很大的心力,
此外,心理諮商訓練雖然幫助我可以更懂女性的心理,卻也讓我在親密關係中壓力更大,
因為伴侶會更理所當然期待我以高度同理心對待她,
這對幾年前剛出來成為行動心理師的我來說,實在是雙重打擊,
一方面需要在工作成就上獲得一席之地,另一方面在親密關係中仍要給予情感照顧,
曾經我以為是自己缺乏能耐,無法兼顧工作與親密關係,
後來才發現這同樣是很多在意親密關係的男性正在面對的困境。
【在婚姻裡,永遠記得彼此是盟友】
在婚姻裡最具殺傷力的事情,就是當彼此需求相互衝突時,
其中一方或雙方將對方當成奪走自身需要的敵人,
卻忽略了有些困難可能是社會結構造成的,
例如薪水收入、養育孩子、雙方家長的影響力、婚姻中的親密感……
當彼此都同意,在婚姻中出現的挑戰,有些可能真的具有個人因素,
但很多時候可能來自於彼此間默契不足,甚至可能來自於社會結構時,
才有機會真的冷靜下來,把焦點放在「關係」而不只是「你跟我」上。
我永遠佩服那些願意一起來預約伴侶諮商的夫妻們,
從一開始的互相攻擊與委屈,到後來可以發現其實彼此之間的需要好相似,
都是希望對方尊重自己、在乎自己、希望在關係中感覺自己是安全的、有份量的,
只不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底層需要沒辦法說出口,又被對方誤會,
於是索取愛的語言,變成了指責、攻擊、冷漠、找藉口……最後形成惡性循環,
書寫這一系列文章的用意,其中一項就是希望可以幫助你們明白,
婚姻中的某些問題,可能不完全是個人造成的,
無論是婚姻中的哪一方,表面上的差異可能掩蓋了實質上的相近,
許多衝突可能源自於各自需求被壓縮時,不恰當的解決策略,
除此之外,當我們不把新時代裡性別平等的觀念變成絕對唯一的真理時,
才有機會讓彼此真的可以將婚姻當成生命的港口,成為相互滋養的花園。
透過前四篇文章,我們細膩的瞭解了親密關係的樣貌,
以及現代男女性各自遇到的難題是什麼,
下一篇文章,我們將要繼續探討外遇、婚姻對孩子的影響,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