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體健康受到遺傳影響,愛情體質同樣有先天要素】
你相信親密關係有時候不光是靠自己拼命努力就能修成正果嗎?如果關係靠的不只是努力,甚至不只是靠自己的願意,那麼究竟是什麼決定了兩個人之間最後的發展?「愛情體質」一詞更精確來說應該是「親密體質」,就像是我們先天身體的素質,會影響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你知道某個人可以工作狂的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是因為在基因遺傳上有家族優勢,相較之下你可能更適合細水長流且平衡的過日子,並且同樣可以把生活過得好好的,是不是比較能夠感到安心了呢?
在上一篇文章「搞定你的愛情體質,跳出潛意識的感情迴圈」裡,我已經與你分享愛情體質對親密關係的深遠影響,在這篇文章裡,我將會專注與你一起重新看看,愛情體質裡有哪些先天要素是需要注意的。
在心理學中最常用來討論愛情體質的理論,即是有名的「依附理論」,在這裡我想先強調依附理論雖然會將人分類,事實上我們平常都有能力讓自己回到身心安全的狀態裡,同時親密關係往往會帶給我們不小的壓力,因此當關係動盪或生活事件造成壓力爆表的時候,我們才會被打回原形,呈現出自己原始的依附模式。
【你在親密關係中,最像哪一種潛意識內在居民】
接下來我會透過心靈原型卡的4位內在居民,與你分享依附理論中的4種不同關係型態,你不妨順著文字閱讀,回憶自己在親密關係遇到壓力山大的情況時,比較像是哪一種內在居民的反應。
首先是心靈原型卡中的「愛人」,這個內在居民內在有較充足的愛,能夠大方分享對對方的在乎,當在感情裡遇到挫折時,第一時間通常會想到跟對方討論,平心靜氣的一起商量解決方法,當自己受到不好的對待時,也會願意用有同理心的方式告訴對方,甚至在必要的時候,主動離開會傷害自己的人。
愛人在親密關係中的穩定度通常比較高,這樣的人在心理學上稱為「安全依附」,安全依附不保證關係一定會幸福,不過這確實表示這些人擁有比較強健的愛情體質,在面對衝突跟難題時可能也有比較多資源能夠與對方攜手穿越挑戰。
心靈原型卡中的「隱士」,與等一下要介紹的「少女」,是我們最常看到的關係組合,隱士在面對關係裡的困難時,通常傾向於直接撤退,或是認為溝通也沒有用,這並不表示他不需要一段親密關係,而是比起經營親密關係所帶來的沉重壓力,他寧可默默撤退回自己的世界裡,這樣的人稱為「迴避依附」。
與隱士相反的「少女」,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焦慮依附」,對感情有很深的渴望,卻也很容易不安,往往習慣快速抓住一個人好讓自己能夠有一段關係,卻又對感情充滿許多懷疑,以致於需要對方提供許多保證,甚至即使對方一再保證,仍然無法感到心安。
依附理論中的最後一種型態稱為「混亂依附」,就像是「受傷孩童」加上「孤兒孩童」兩位內在居民的組合,一方面渴望關係,另一方面卻又會不由自主地做出破壞關係的行為,常常在關係裡進進退退的,讓對方不清楚現在到底該給予冷靜空間,還是應該積極安撫,通常這些人都經歷過童年逆境或具有心理創傷,也是在愛情體質裡相對先天不良的一群人。
【檢測你的先天愛情體質,瞭解親密關係裡的自我樣貌】
看完上面的陳述,我猜你很有可能會覺得「怎麼寫的跟星座書一樣,看完後覺得自己好像都各有一點相似?那我到底要怎麼知道自己的依附模式?」如果你有這種心情,絕對是很正常的,如同前面說的,成年人在親密關係裡表現出來的行為,經常都經過社會化的修飾,以及意識層面的壓抑與調整,所以依附模式的覺察與檢視,通常不只是透過你平常在關係裡的互動來決定的,還要一併考慮許多因素。
舉例來說,你可以回憶一下,小時候跟父母親的關係怎麼樣?現在與父母親的關係又是如何?依附理論的基礎來自於嬰幼兒時期與主要照顧者的關係,因此如果你是阿公阿嫲甚至保母帶大的,也可以透過回憶你與他們的互動,來進行自我覺察。
除此之外,如果邀請你用3個形容詞來描述父母親的婚姻,你的心中會直覺冒出什麼樣的關鍵字呢?這些形容詞往往代表著你潛意識裡是怎麼感受與另一個人之間的親密,舉例來說,如果你冒出來的形容詞是平靜無波幾乎都沒有爭吵,那麼或許你對於關係裡有衝突這件事,會不太自在,因為你幾乎沒有看過他們吵架的樣子,因此吵架這件事對你來說,可能會感到很很陌生。相反地如果你的父母親一天到晚吵個不停,你可能也會學到吵架會破壞關係,因而努力壓抑內心的憤怒。
最後比較有意思的是,手足關係有時候也會影響你的親密關係!我遇過不少當事人表示跟姐姐或哥哥感情很好,在催眠探索中發現,自己一直將哥哥姐姐當成找尋理想對象的標準,卻也因此造成很多困難,因為這樣的人並不真的適合自己,況且對方也不可能真的把自己套入這個劇本裡,這些潛意識裡的期待,反而成為在關係裡的阻礙。
【所有你所愛的人,在不同身影下其實擁有同一張臉】
我遇過有些當事人覺得自己每一任交往的對象,或是每次喜歡的對象都不一樣,實在想不出有什麼共通點,然而當好好深談之後,卻發現其實每一次自己心動的時候,幾乎都在重演初戀的戲碼,又或者雖然自己沒有真正談過戀愛,可是每次動心,好像都可以看到自己第一位好感對象的身影。
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我常說「所有你所愛的人,在不同身影下其實擁有同一張臉」,意思是當探究到深處,那些我們曾經動心過、喜歡過、交往過的人們,大致上都具有某一種核心本質,這也是為何許多心理學家會用「愛情劇本」來描述我們的親密關係,因為我們往往是透過潛意識而非意識來挑選自己的伴侶,那些能讓我們怦然心動的人,會與我們一同墜入愛河的人,其實都具有同一種吸引我們目光的特徵。
然而我們不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就察覺到,是因為當相同劇本因為年齡、你的工作收入、身體健康、人生發展階段,而展開不同的故事細節時,我們往往難以直接看出不同故事之間的相似性,就像是所有能夠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或是引爆討論熱潮的影集,表面上在主題、人物刻畫與劇情發展上各有不同,若你能從榮格心理學的角度一一解析,就會發現彼此間共享著極為相似的心靈主題。
【如果我的先天體質不佳,還有機會好好享受親密關係嗎】
看到這裡,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個很容易在關係中焦慮的人,甚至開始想起從前那些在原生家庭與情感裡的受創經驗,可能會開始產生疑問:「我這輩子還有機會好好享受一段親密關係嗎?我真的可以找到一個我喜歡對方,對方也喜歡我的人嗎?」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如果你已經發現自己的先天愛情體質不佳,就需要願意花更多耐心與時間去療癒自己。
心理學研究發現,雖然安全依附的人確實比較容易在關係裡感到滿意,然而並沒有明確線索可以證明,其他3種模式的人無法享受親密關係帶來的幸福,從我的實務經驗中也看到,當生命經驗整理到一個程度後,即使愛情劇本沒有變化,跟另外一個人的親密關係卻仍然可以往穩定幸福的方向發展!
在下一篇文章裡,我將會繼續與你分享,打造後天愛情體質的方法,如果你想趁著七夕前夕,好好與一群願意真誠勇敢面對自己的伙伴,探索自己的愛情體質,也很歡迎你報名「改善你的愛情體質」對話式催眠X心靈原型卡親密療癒工作坊~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若要預約諮商、催眠或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網路,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