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紅藥丸嗎?這派說法是這樣子的,對異性戀男性來說,努力提升自我價值,就不需要當工具人去把妹,而是能讓美女自己反過來主動靠近你。
提升自我價值聽起來很不錯對吧?畢竟無論你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甚至是雙性戀,能夠不斷自我成長,對戀愛及伴侶關係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
但是,就是這個但是!紅藥丸推崇的自我價值,建立在外貌、社會地位與成就上,雖然我有看過少數一些文章會提倡男人也需要有一些情商能力,但隨即又會談到更多關於情感操弄、測試界線等等,讓我聯想到PUA的技巧。
整體來說,紅藥丸推崇的真男人,是所謂的阿法男:有資源、有力量,是關係中的涉獵者,而不要隨便坦露你的脆弱,更不要說什麼關係平等了,這樣想只會讓男人被女人吃得死死的!
紅藥丸雖然有很多不同支派,但大致上都共享著這些相似的邏輯。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會不會懷疑,都2025年了,怎麼還會有人擁護這種「男人應該扮演強壯大猩猩,提供保護與資源,好成為階級霸主」的思維?
但如果你有關注最近美國總統川普一連串的行動,以及他與烏俄雙方的談判風格,似乎又好像懂了些什麼,對吧?
我是擅長催眠的心理師,創立的明鏡催眠同時從深度心理學跟社會文化角度切入,我深深知道,如果社會上有一群人共同推崇某種價值觀與信念,那並非他們全是傻瓜,而是這個信念滿足非常多人的生活需要。
紅藥丸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在《男性廢退》這本書裡,作者從他在美國的「男孩與男人計畫」中,發現雖然性別平等的浪潮勢不可擋,而且已經獲得很多成果,然而過去我們在談性別平等的時候,經常落入一個盲點:
過度專注男性跟女性之間的差異,甚至彼此都視對方為敵人,滿心認為自己需要跟另一個性別的敵人競爭有限資源,你得到的多,我就獲得的少,於是平等共好變成一場你爭我奪的戰役。
從榮格心理學來說,這是陰影(shadow)的如實呈現,雙方都把自己的恐懼、渴望、焦慮與需求,投射到爭取平等的討論上。
在這裡我想先暫停一下,我並不是說女性不該爭取屬於自己的利益,也並非暗示女性應該用溫柔、平和的方式表達訴求,我想說的是,如果在捍衛權益時,沒有深刻認識自己,那麼很容易啟動一場大戰。
無論是社會運動,還是伴侶關係,守護自己是重要的,清楚知道自己內在的感受與想法,也是重要的,榮格經常強調陰影會在情緒渲染下,披著各種看似合理的藉口現身,而性別這個古老集體潛意識中的原型,總能輕易喚起我們內在的傷痛。
《男性廢退》就用了6個章節,一一從美國政策、經濟與學校教育體系的研究數據裡,指出男性其實正逐漸趨於劣勢—但僅限於特定階層的男性。
這些數據讓我想起自己大學修習女性主義,以及研究所選修多元文化諮商時,老師們曾經提到文化交叉(Intersectionality):
對於菁英階層的男性來說,他們確實比大多數女性都仍擁有更多資源,這讓女性同胞們仍然感受到在職場與關係上的不平等,然而對勞工階級的男性同胞而言,他們的地位甚至低於全體女性。
這會帶來什麼問題?女人受到知識啟蒙後,開始認同與肯定自己的價值,向男人發出怒吼,要求「歸還」自己的權益,而社會上也有一群男人認同這個想法,於是從政策到社會價值觀,都有一部份的人,更傾向於認同不分性別,都值得擁有相同權益。
然而當還不是菁英階層的女人,開始順著這條階梯往上爬時,勞工階層的男人卻沒有辦法爬上同一條階梯(因為社會改變是針對女人,而不是男人)。
這一群人,再加上菁英階層中開始覺得自己被威脅的男人,就是紅藥丸主要的信徒。
《男性廢退》從歷史、社會與文化演變的角度,訴說著美國當今困境:需要被幫助的男孩,更傾向於在求學過程裡躺平,即使學校依然有提供資源,但這些資源更容易給到懷抱希望的女孩手中,因為女孩們相信努力就能改變,而男孩們卻容易放棄希望。
為什麼會這樣?《男性廢退》從大腦理論來解釋,事實上對多數人來說應該都清楚,從男孩到男人的成熟之路,比女孩成為女人晚一兩年,因為男性負責發展衝動控制與理性思考的前額葉,成熟速度相對比較慢。
這並非表示男人比較粗魯、容易下半身思考都是正常的,而是對於相對弱勢的男人來說,他們比起另外三個階層的人,更難獲得幫助他們爭取資源的機會。
除此之外,《男性廢退》還提出一個值得反思的重點:有毒的男子氣概是社會文化的產物,但我們提到這件事情的時候,很容易認為那是男人的個人問題。
甚至有些人會開始產生迷思:性別平等下的新好男人,應該要沒有脾氣、纖細敏感,總而言之,應該跟我們的爺爺與爸爸不一樣,最好是完全不一樣。
我讀到這一段落的陳述時,回想起許多過去的教育訓練,以及當時自己內心的迷惘:「我是不是應該要把自己變得跟女人一樣,才是一個夠好的男人?」
所謂跟女人一樣,是指對情緒敏感、貼心、願意表達脆弱,最重要的是,避免展現過多傳統男性特質。
這曾經在伴侶關係上帶給我很大的困擾,因為我會卡在兩種模式裡動彈不得,當伴侶難過時,我要提供溫柔安慰與支持,但當現實中遇到困境時,我又被期待要「像個男人一樣」的扛起責任,一夫當關勇往直前。
我覺得這個期待好像只有韓劇裡那些霸總才能完美演繹,但心理師訓練告訴我,這些霸總其實就是病態人格的翻版啊!
看到這裡,你或許發現了,性別平等致力於讓所有人都盡可能在立足點上可以平等,而隨著社會快速改變,有部分男性其實落隊了。
他們一方面感覺到自己必須改變,否則將會被社會拋棄,因為傳統價值中賦予男人的位置:保護、幫助、資源提供已經逐漸被拿走了,然而他們又缺乏資源如同菁英一樣,順著原有的社會階級往上流動。
另一部份的男人雖然順著遊戲規則佔據了相對頂層的位置,甚至學會了新的遊戲規則:情感連結、深度對話、關係建立,但在他們內心並沒有真心認同這些價值觀,因為人的價值觀要快速改變,本來就很難。
這兩類男人都可能在心中覺得自己被女人壓迫、奪取自己應有的權益,但他們忘記了,社會結構與價值轉變,才是真正造成這一切的主因。
這種長期受怕、委屈而導致的憤怒,或許正是他們成為紅藥丸信徒的關鍵吧!
最後,再次回到深度心理學,上述這些過程,恰好描繪出,在這場爭取權益的過程裡,是如何讓陰影佔據了個人潛意識,使我們把彼此當敵人而非盟友,最後導致兩敗俱傷。
《男性廢退》提出3個很有意思,我認為也很呼應時代演變的可能解方
1.讓男孩晚一年上學,等待其大腦發育更穩定
2.增加男人往HEAL職業(例如健康、教育、護理)發展的機會,並制訂相關政策
3.讓男人直接走入家庭,共同擔負育兒責任
台灣的性別平等思潮,一直都移植於歐美心理學,然而如果沒有仔細思考文化情境,我們可能無法真正清楚,究竟什麼樣的平等,適合生活在台灣的我們?
從《男性廢退》的美國處境,回頭來看台灣人未來的發展,我想,我們還很值得回到自己的性別裡,重新認識自己。
祝福你不再紅藍藥丸裡掙扎,如實活出自己~
張義平(幽樹),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明鏡催眠創始人,生命探索的引路人。
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與Bing,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