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替自己設定的狀態是「臣服」,很共時的是,從一月開始,就接二連三遭遇前幾年很少碰到的困境,這些困境推著我不得不開始思考,是什麼支撐著自己活著?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
前陣子看了榮格取向的著作《中年之路》,驚覺自己竟一晃眼已經是可以被稱為大叔的中年人了,書中提到區分成年人與孩童的方式,並不完全是依據生理年齡,而是取決於心智狀態,我覺得非常有感覺。
不知道你覺得自己的心智夠成熟了嗎?
其實我們只要環顧一下周圍,就會發現有許多人雖然已經年過三十,甚至已經四五十歲,心智成熟度卻可能還不到十八歲,反觀我們自己,也可能在這個狀態。
有些來找我諮商的人,甚至會有些羞愧的說:「我怎麼會到了這把年紀,還有這麼不成熟的想法?」我總是回答:「從精神動力學的角度來看,心智成熟本來就是很難的事情,當然這個學門的標準比較高,但確實從來沒有人教導我們怎麼從孩子變成大人啊!」
《中年之路》裡提到要從孩童變成大人,需要擺脫英雄思維,什麼是英雄思維?我想借用《鬼滅之刃》這部日本動漫作為隱喻。
《鬼滅之刃》的故事很單純,講述著一名少年為了找到讓妹妹從鬼變成人的方式,選擇成為鬼殺隊的一員,與其他伙伴共同對抗鬼王的經過。
在這個故事裡有個很特別的設定,那就是所有的鬼,都曾經是人類,他們因為各式各樣的執念,因而被迫或自願成為強壯而幾乎不死的鬼族。
我不知道你在看電影或漫畫時,會比較容易把自己代入主角的一方,又或者是敵對的一方?大多數時候,我觀察到的是人們習慣把比較多的情感投射到主角群,也就是鬼殺隊的隊員上。
換句話說我們的潛意識裡都渴望自己成為英雄,然而以榮格心理學來說,英雄更近似於一種人格面具,集結了我們的願望、夢想與期待自己能成為的理想化身為一體。
英雄講白了就是我們想要卻不可能成就的模樣。
為什麼我會說我們不可能成就英雄的模樣?因為沒有人是可以永生不死、青春不老的,我們也不可能像是鬼殺隊的柱一樣,面對生命威脅寧死不屈。
生命的逆境很少能夠讓我們眼睛一閉、牙一咬,忍忍就過去了,更多時候我們遭逢的逆境沒有解答,面對沒有敵人的敵人,很多時候我們缺乏如同電影動漫那樣單純的人生解答。
「只要我夠努力,就一定可以克服困難」「只要我願意犧牲,就能換得我所想要的結果」這都是英雄思維,《鬼滅之刃》讓我們感動落淚的,正是這股英雄般的氣魄。
然而真實的人生卻是,我們渴望活成勇敢無懼的柱,實際上卻活得像是緊抱執念的鬼。
接納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正是《中年之路》這本書想描繪的真實人生,也是我們邁向成熟的必經之路。
那麼我們可不可以選擇不要長大,我認為如果你有個可以愛你照顧你一輩子的父母親,或是有個能夠把你當孩子疼的伴侶,讓你一輩子不需要替人生抉擇負責,這可能是個還算可以接受的選項。
然而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在我漫長的接案生涯裡,大多數的當事人,都是因為再也無法擁抱破碎不堪的英雄思維,於是走入會談室裡的。
那些期待諮商或催眠像是魔法靈藥,只要按時服用就會讓生活回到美好如初的人,通常會失望的繼續徘徊在其他宣稱可以有效治癒人生失意的攤位前。
那些願意允許英雄思維逐漸凋零,從空洞內在逐漸長出力量的人,雖然痛苦,卻逐漸能夠打開截然不同的思維,最後擁有心靈自由。
這份自由並不是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自由,而是知道自己能夠承擔多少代價,於是在責任範圍內可以任意選擇的自由。
或許你注意到了,心境邁入中年的一大特徵,就是因為懂得節制,於是越加自由。
覺得自己只要想要,就一定要得到,甚至覺得別人本來就該雙手奉上的心態不是自由,是嬰兒式的自戀,英雄思維某程度上就是進化版的自戀,承諾我們心想事成,卻沒告訴我們世界不是以我們為中心運轉的。
看到這裡想必你充分感受到了,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大人,遠比想像中的不容易,對嗎?
我們不是用轉念的方式來迴避痛苦,而是選擇承擔著這份痛苦,承認自己的限制,同時仍然願意踏實努力的為了生活傾盡一切努力,如果缺乏生命意義,我想幾乎沒幾個人能辦得到。
回到一開始我提的生命意義,年輕時我總覺得這份意義一定要夠偉大、夠崇高,好像一定要對社會有所貢獻,或像是我景仰的前輩一樣,在專業領域上發光發熱才行。
但在今年經過一連串身體病痛、專業挑戰跟情緒翻攪後,我發現真正支撐著自己活到現在的,或許是一份很單純的念:「為了我愛的人,以及愛我的人,好好活著。」
好好活著意味著學習越加溫柔的呵護自己脆弱的心情,維持運動習慣、注意飲食均衡,以及把時間留給在乎自己的人們,如果可以再增加點什麼,那就是開始找到支撐自己的生命信仰。
那些踏入會談室裡的人們,不管帶著什麼樣的議題,最後想要的,通常也不外乎就是這些而已。
是什麼讓這些簡單的願望難以達成?我想大概就是英雄思維帶來的執念吧!對我來說,《鬼滅之刃》裡的人與鬼或許沒有那麼明確的區分,懷抱執念而活的人,對抗著懷抱執念想活下去的鬼,兩者的界線很模糊的。
如果我們可以明白,不需要強迫自己一定要活成光鮮亮麗的英雄,而是允許自己能夠活出如實的模樣,接納自己的限制、欣賞自己的限制,於是可以更有力量的承擔起生命的重量。
我想這就是走在中年之路上的感覺了。
祝福你破除幻象,擁抱真實。
擅長催眠的心理師,生命幽暗處的引路人,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與Bing,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