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韓國文化反思台灣人的心理狀態】
這本「我已經忍你很久了」的作者是韓國心理師,全書案例當然也都是根植於韓國社會文化而來,如果你有追韓劇的習慣,閱讀書中的8個故事時,應該會很自然地浮現韓星們劇中的口吻,很多人戲稱韓國人講話聽起來都好像在吵架,看完這本書後,我發現這不只是語言系統的緣故,而是韓國文化本質上非常保守與壓抑。
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我跟幾位同行都認為從一個國家的戲劇情節,可以看出該國家人民集體潛意識裡的內涵,韓國影視以帥哥美女出名,無論男女主角經常都在成熟的表面性格下,藏著任性耍賴甚至有點幼稚的個性,許多時候語言表達都非常直接,這似乎反映出在保守的風氣之下,人們普遍有不敢生氣的議題,或許這是「我已經忍你很久了」一書會受到好評的原因吧!
雖然書中案例多半在語言上非常直接,跟台灣人的語言習慣不太相同,然而如果仔細觀察台灣社會,其實也普遍有崇尚理性、壓抑情感,甚至排斥生氣的文化習慣,雖說在歐美心理學傳入後,台灣這幾年開始意識到情緒對生活的影響非常深遠,然而普遍來說,師長仍然會期待孩子「懂事」、「乖巧」與「聽話」,談論伴侶關係的專家們,也經常強調夫妻和諧的重要,似乎凡事只要扯到生氣,就意味著這個人不懂事,這讓我們很容易認為生氣等於情商差,可是對心理師來說,這是很大的迷思。
【好好先生與好好小姐的內心戲】
坦白說雖然我的催眠與諮商風格專走經驗與情緒取向,以前我也是個很害怕衝突的人,更別提到要對別人生氣了,我開始正視自己與生氣之間的關係,源自於我發現自己好像非常容易「憂鬱」,在一次潛意識覺察的課程中,我驚覺有些時候我真正感受到的不是憂鬱與難過,而是生氣,只是因為我害怕表達對對方的不滿,只好反過來攻擊自己,最後才導致憂鬱心情浮現。幸好我是個勇於求助的人,在一次次的療癒過程裡,逐漸打開心結,與人之間也才能夠有真正的親密。
在本書的第5個故事裡,勝元就是這樣的狀態,因為過度猜測別人對自己的感覺,又怕提出疑問或表達不滿會破壞關係,只憑著自己對他人的猜想來互動,最後真的讓關係出現破裂,進而導致自責與憂鬱的心情產生,當作者循序漸進地鼓勵他把內心話說出來之後,他才開始恢復對生活的希望感與活力。這點很符合我的接案經驗:大多數憂鬱症的患者心中,都藏有一個無法憤怒的自己。
翻開這本書,我們會發現好好先生與好好小姐心中,經常都有各式各樣的戲碼在上演,「我怕說了對方會討厭自己」、「我擔心表達不滿之後關係就會斷裂」、「我覺得生氣是一種任性撒野的行為,我應該要表現成熟一點」,因為有這些心情,他們很容易會先一步討好對方,卻不明說自己的期待,而是等著對方主動看見自己的善意與付出,然而大多數人都不可能永遠保持這種敏感度,甚至心理師也不可能永遠都敏銳地瞭解當事人,於是他們容易自己暗中內傷,要不自我責備,或是當壓抑不住時,一次爆炸性的宣洩出來,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對自己與關係非常不利。
【書中的專業知識,是助力也是阻力】
作者在每個故事後面,都會提供一些心理學專業知識,有些非常實用,例如「自我防禦機制」,幫助我們瞭解在人際關係中,這些心理機制如何阻礙了與對方之間的真誠交流,搭配書中案例,我們可以對自己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然而有些章節提供讀者精神診斷手冊上的資訊「自我診斷」,站在專業立場,我不是這麼贊同。
我在大學與研究所時,都有修習關於心理症狀的訓練課程,當時老師開玩笑說:「讀完這一學期,你們應該會覺得自己每個病都有」事實上當我們在練習中替彼此撰寫心理評估報告時,還真的一不小心就把對方描述得很像精神病人!當我們帶著困惑的心情跟老師討論這件事情時,老師說:「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自己心理上的弱點,如果你一直往病態的方向思考,最後一定會得到病理的結論」
這件事情一直讓我放在心上,也成為我現在提供諮商與催眠時的準則:比起確認對方有什麼症狀,我更關心他說話的方式、他的想法與行為習慣,如何阻礙他發展想要的生活,心理學傳入台灣後,一直有個問題是太聚焦在個人內心,卻忽略個人情緒穩定度很多時候來自於社會結構因素,最簡單來說,當疫情最近再次升高時,人的心情一定會比較容易焦慮不安,這時候有一些失控言論出現,未必是這些人不理智,而是恐懼超過了他可以承受的範圍,事實上在這麼高壓的情況下,如果有人真的完全心如止水,要不他已經修練成仙,要不就是他潛意識裡正運用理智在壓抑那些情緒壓力而不自知。
【懂得自己的心情,就可以擁有好關係】
這本書最精彩之處,在於作者細膩詳實的描繪出各式各樣因為無法自在表達,導致各種情緒困擾的真實案例,而且他就像是電影旁白一樣,逐一拆解背後的心路歷程,引導讀者慢慢走入這些人的內心世界裡,並從中學習如何好好說出心內話,雖然韓國與台灣文化不同,但在心路轉折上仍然比歐美故事來得更貼近本土文化,這是精彩之處,然而書中的專業知識如何運用,我建議讀者還是要諮詢專業人員,才不會胡亂把病名套在自己頭上,徒增困擾。
看完「我已經忍你很久了」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所有的情緒困擾幾乎都脫離不了人際關係上的煩惱,反過來說,如果能夠理解並照顧好自己的心情,那麼人際之間的親密感也會大幅提升,因此這本書非常適合在職場、同儕、戀愛、婚姻與親子關係上有困擾的人一讀,相信你會從中看見自己與對方的影子,進而找到一些修復關係的方式。
延伸閱讀:我值得一段好關係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一書,若要預約諮商、催眠或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為維護隱私,文中當事人資訊皆已經過特殊處理與變造。圖片取自網路,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