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命中本然的孤獨感,身為獨生子的我從小就深有體會,
小時候一個人跟自己玩,求學過程受到霸凌的影響,
許多事情都靠自己獨力完成,也養成了生活中可以獨來獨往的性格,
這樣的個性,多多少少影響了人際關係的發展,
我在一些工作坊或演講中,曾開玩笑的說:
「完成各種生命任務是我的天賦,關係則是我的業力」
意思是再艱難的工作目標或生活要務,只要我願意,通常都能順利完成,
然而一談到各種人際關係,親子的、感情的……則是困擾我比較大的層面,
正因為如此,我才會成為「關係」這個議題的專家……
這幾年來,很認真的在面對原生家庭與親密關係的功課,
探索到最後,往往發現,一切關係的源頭,都來自於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今天是情人節,套用愛情這個本日最火熱的話題來説,
那就是「先學習當自己的好情人,就能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
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往往會聽到當事人們這樣說:
「害怕孤單,不會啊,我可以一個人看電影、吃飯、旅行……
我一個人可以做很多事情,怎麼還會害怕孤單,
我只是覺得身邊有個伴,生活會更精彩豐富而已。」
我自己也是可以一個人做很多事情的人,可以理解多數人的想法:
「能夠一個人去做許多事情,就是一種獨立跟接受孤獨的行為展現」,
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就跟「我每天都吃好料、用好的、穿好的,這就是愛自己」一樣,
是對於「接受孤獨」這件事很表面與淺薄的理解方式。
在我個人的療癒經驗裡,一個人能做很多事,不代表真心享受這些事,
能夠享受一個人做這些事情的樂趣,不代表他在有選擇時仍然接受這樣的選擇。
在與許多來談論親密關係困擾的當事人互動時,
我會發現,他們單身時的生活,反而還比有伴侶時精彩跟平穩,
反倒是談了戀愛後,開始風雨不斷,
雖然好像比單身時甜蜜一些,實際上關係帶來的卻是更多的自我懷疑跟痛苦。
整理我自己的經驗,逐漸發現,這是因為單身的時候,我們往往會願意接受現狀,
然而當好不容易有一個對象出現時,卻容易因為過度把期待放在對方身上而失衡,
當然,許多行為模式都存在於潛意識當中,除了在關係中的兩個人之外,
有時候旁人是很難看清楚這些的,甚至於當事人自己也沒看見,
自己所謂的「能夠一個人」,只是無奈與現實生活妥協後的選擇,
一旦有了可能發展親密關係的對象,內在的期待與渴望往往自動化的一股腦全部湧現,
因而替彼此與這段關係造成了隱藏的龐大壓力。
昨天在接受好友的Akasha記錄解讀時,提到了一個我始終知道,卻沒有真心接受的概念:
「孤獨是你生命中本然的樣子,想要用親密關係來逃避孤獨,是不可能的,
因為能夠填補孤獨感的關係並不存在。」
這句話讓我想到一年前我也曾經詢問理書老師,關於親密關係類似的問題,
當時她用了我尚且無法體會跟理解的文字回答:
「試看看,把這輩子就是會持續單身,孤單一輩子當成是幸福已被完成的模樣,
用這種方式生活看看,或許會有某些體會。」
老實說,當時的我雖然努力嘗試,由於太渴望有一段關係,以致於沒有太多體驗,
直到昨天晚上在接受好友的解讀與諮詢時,心頭忽然有種「鬆」開的感受!
當我聽到好友翻譯記錄守護者的話語時,我聽到心中有個聲音回答:
「是啊,你這輩子都這樣一個人活得好好的,有什麼好怕的?
再說,只有愛情可以讓你覺得生活更精彩嗎?
如果朋友、家人與其他的關係,同樣也能增添生命的色彩,
你這麼執著於要用愛情來豐富自己的意義在哪?」
當心中閃過這樣的感受時,我忽然有種「清醒」的感覺,
雖然一直以來都明白孤獨是人生命的本質,
畢竟心理治療理論與身心靈療癒的論述,不都一直強調這件事嗎?
我還是本能的對於孤獨感到畏懼,想要用各種方式來填補心中這個洞,
然而在那一剎那,我忽然驚覺,其實我心中根本沒有「洞」!
那股覺得非要用力填滿才行的「洞」,
只不過是某些尚未穿越的過去經驗,持續在心中發酵的影子罷了,
我的迴避跟排斥,反而增加了這個洞的力量,
事實上,不僅親密關係無法真正填補心中的匱乏感,任何關係或療癒方式都無法,
我唯一能做的是,接受自己存在於世界上的孤獨感,
同時,好好將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接納自己所經驗到的各樣事物,
當我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時,我再次深深體驗到,
覺得匱乏、痛苦,往往不是我缺了什麼,
而是我不接納此刻我想擁有的,尚且沒有被握在手裡,
當我接納了此刻的自己,以及我所擁有的一切,衝突、矛盾與匱乏便一一消失了。
孤獨,對我來説,不一定是一個人去做某些事,
而是清晰的知道,縱使我與一群人在一起,縱使此刻我與旁人有連結,
我仍然是單單獨獨的過著自己的生活,只不過此刻的生活,恰好與旁人有了交集罷了,
是這份交集的溫暖,讓我誤以為自己不孤獨,
事實上,每個人的生命道路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始終都持續走在屬於自己的這條路上,
孤獨,不會使我痛苦,使我痛苦的是我無法接受,我一直都是「一個人」的事實!
今天是情人節,在FB上看到許多人或圖片談到:
「不管單身或有伴,都可以開心過情人節,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情人!」
是啊,能夠一個人在這個節日裡好好吃頓飯、看場電影、買喜歡的禮物送自己,
這些行動都是接受孤獨感的一種方式,
更重要的是,能夠清晰的體驗到,孤獨是生命中必然存在的面向,
我們從頭到尾本來就都是「一個人」,只是透過某些關係,暫時與某些人有了連結,
因為這些連結,我們得以體驗更豐富的生活,
然而,「一個人」的生活,本來就能很精彩了~
在今天,想要學習當自己的好情人,
就先從學著接受生命中本然的孤獨感開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