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問我說:「幽樹,你怎麼有辦法在接案、帶課程之餘,還有能力產出這麼多深刻的文字?」
曾經我以為這是因為我熱愛寫作,從無名小站時期一路寫到今天,自然而然能夠擁有的能力。但在接觸創傷知情後,我卻發現或許潛意識裡,我是用陪伴跟療癒自己。
對於高敏人來說,最可怕的其實不只是大量環境刺激,以及在人際互動中心情受影響而已,最難受的其實是「我不確定自己到底怎麼了?」「現在這個情緒到底是我自己的,還是我被周圍環境影響所帶來的?」
在創傷治療的臨床經驗中,我發現命名很重要,當一個人可以說出「我被暴力對待了,好痛苦」「小時候爸媽在客廳吵架時,我好害怕」他就正在獲得描述與掌握這份經驗的能力。
反過來說,當一個人沒辦法陳述自己的感受與遭遇時,這份痛苦往往會停留在身體裡更久,難以釋放與轉化。
回顧年輕的時候,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有能力用這麼細膩而深刻的文字,來描繪我對自己與世界的認識,這些文字功力是從每一天的書寫、反思與對話中,逐漸成熟的。
因為長達3年被校園霸凌的經驗,讓我喪失大多數的人際社交功能,也讓我變得很難開口與他人訴說自己的經驗,很多時候,學生時期的我跟本不懂自己為什麼會哭泣、想要怒吼,或是莫名全身發抖。
當時沒有任何一種心理學知識可以解釋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台灣引入創傷治療已經是很晚的事情了)我被日復一日的痛苦囚禁住,本能的想找尋平靜的出口。
所以我大量看電影與小說,將自己投身於故事中,讓書中人物陪我走一套穿越痛苦的旅程。然而我發現這樣還不夠,我渴望把從書中與電影裡感受到的人性幽微描述出來。
所以大學時我寫很多電影心得,不只練習用心理學理論來解析劇中的人物,也嘗試我我眼中幽微的人性轉折與世界,透過文字描繪出來。
後來我開始寫心理學課程帶來的收穫,記錄自我反思的過程,最後開始寫閱讀筆記,替我對書中文字帶來的反思與覺察留下痕跡。
寫著寫著,我遇見自由書寫這套接觸潛意識的書寫方式,更進一步打開自我催眠的學習與探索。
很多年後的某個夜晚,當我閱讀創傷治療的書籍,讀到每個飽受痛苦的人,都會無意識的發展某些「天賦」,來保護自己不被波濤洶湧的情緒經驗壓垮時,我忽然懂得文字及書寫對我來說,無意識地打開自我療癒的過程。
書中提到有些人鍛鍊出強壯的肌肉來嚇退威脅者、有些人善於逃進幻想來假裝現實威脅不存在,有些人發展出超強的分析能力,用理智隔絕情緒,有些人則特別懂得察言觀色,在他人動怒前就安撫對方的脾氣。
我發現這些陳述很符合對高敏人的描述:不少高敏人會發展出高度同理心,特別擅長體察他人內心的想法,又或者有些高敏人會藉由運動來排除多餘的能量。
我則是透過發展出非常細膩的文字陳述,來協助自己辨識此刻的混亂從何而來,又可以透過什麼方式來與龐大的情緒相處。
看到這裡,不知道你發現了嗎?我的文字「天賦」其實長在生命的傷口上,正因為年輕時經常隱隱作痛又無處安放自己的混亂,所以我找到了文字這樣工具,替自己打造出一個可以在裡面安心休息的家。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是高敏人,或是在生命中曾經經驗過巨大的痛苦,又或者你常對內心的糾結矛盾感到不安與困惑,那麼從現在開始,去找到至少一樣願意持續投入的活動吧!
透過這件事,讓自己一天比一天越加貼近自己,理解自己,於是從混亂與痛苦中,走出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我想說的是,雖然這時代強調作者應該為讀者服務,我也同意一篇文章若寫到讓人無法理解,或從來不考慮讀者,那這篇文章其實不適合公開,應該要歸類為私人日記。
然而一直以來,其實我都是粉絲頁文章的第一個讀者,我在打開WORD、臉書或網站編輯器的時候,心中第一個想到的,其實是我自己。
我關心的是如何能夠讓文字貼近自己的內心,去反思、整理、沉澱與碰觸生命經驗,下一步,才是思考如何讓從內心浮現出來的文字,能夠呈現到你面前。
如果你想要聽我分享在這將近20年來,如何運用文字進行自我對話,陪伴自己走出霸凌、情傷、原生家庭課題帶來的種種痛苦,歡迎報名「與陰影同行,向自己和解:高敏人的療癒告白」。
我將會與你分享自我對話帶來的驚人發現,以及陪伴我一路走來的潛意識療癒路徑,講座設有一個月內無限回放,方便你能進行複習。
期待能在6/4晚上,以文字及對話與你相遇。 祝福你停止內耗,擁抱平靜
張義平(幽樹),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明鏡催眠創始人,生命探索的引路人。
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