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真正的我,長什麼樣子呢?」
這是我還沒成為心理師之前,一直在心中徘徊不去的困惑,雖然認識自己本來就是一條漫長的路,但身為曾經被霸凌過的高敏人,讓我的道路變得更崎嶇漫長。
在讀研究所的時候,我跟同學們很喜歡玩「用一種動物來形容自己」的遊戲,有人形容自己像是兔子,有人說自己很像笨重的熊,我想了很久,最後說:「我是一隻變色龍。」
那時候的我,情感纖細又敏感,只要旁邊有人,就會不由自主地開始「閱讀空氣」。我沒有刻意,更像是內建了一種本能,會自動感受到對方內心需要什麼。
甚至我身處人群之中,會很容易發現誰好像落單了,然後主動找機會去找他攀談,因為我知道,在人群裡被冷落,不知道怎麼融入,是很孤單的事情。
強烈的共感能力,讓我在學習諮商時如虎添翼,深度同理心對我來說不像是專業學習,更像是內建技能,但這也讓我付出很大的代價:
「我好容易感受到別人的情緒,卻常常不懂自己。」
我是一個空蕩蕩的容器,能夠隨時填入他人的想法與情緒…..溫柔而厚實地承接,甚至隨著對方的需要而改變自己的形狀,但我到底是誰呢?
同學當年說了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的話:
「把變色龍放在沙漠裡,會變成沙漠色,放在森林裡會化為叢林的顏色,那如果把變色龍放在透明玻璃上,是不是就能看見他原本的顏色了呢?」
我還記得當時我想了一下,這麼回答:「那麼變色龍或許會變成透明的吧?」
成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這麼多年了,現在回頭來看,我發現這個答案很直覺,卻不完全正確。
在我發展明鏡催眠這套陪伴系統的過程裡,我逐漸發現,我其實是在為自己打造一面鏡子。
越來越成熟而穩定的我,輕輕地將當年那隻變色龍放在這面鏡子上,照映出自己的模樣。
於是我發現,變色龍真的有屬於自己的顏色,同時,那些為了適應環境而發展出來的,也都是屬於他的顏色。
如果你覺得內心情感豐富到有時候難以忍受,或是好容易被他人、被環境影響,甚至覺得沮喪、煩惱跟挫折。
我想說的是:「你值得對自己有耐心。」
如果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個容器,高敏人的挑戰是太容易被別人影響,而忘記容器的邊界,然而,當我們願意學習獨處,懂得照見內心的渴望與陰影,會一天比一天更容易摸出自己的形狀。
當這一天到來時,我們不只能很好地改變自己,去承接他人的需求,也能回歸自己原來的形狀,溫柔地陪伴自己。
如果你總是習慣把注意力放在別人身上,從今天開始,每天留一點點時間給自己,問一句:「今天的我,還好嗎?」
請記得自己內心的形狀。
祝福你停止內耗,擁抱平靜。
張義平(幽樹),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明鏡催眠創始人,生命探索的引路人。
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與Bing,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