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趨緩,新一波挑戰正逐漸到來】
確診人數正緩緩下降,感覺我們距離解除三級警戒的日子應該不遠了,然而這時候反而會是我們面臨挑戰的開始,怎麼說呢?在前一個月裡大多數人的處境都差不多,這會讓我們覺得有普同感,無論遭遇什麼樣的困難,都可以自我安慰是疫情成的,加上處於備戰狀態,靠著腎上腺素勉強支撐生活,雖然我們可能覺得日子都還可以撐下去,事實上身心資源已經被透支掉不少。
不少專家都提到,即使三級解除,我們可能也無法全然恢復過去的生活模式,無論是工作型態、生活節奏都將會有不小的改變,我們可以預期在接下來的半年甚至到明年,生活將會有越來越多改變,如何趁這段時間持續培養自己的調適能力,會是接下來這段時間的重點,身為擅長對話式催眠的心理師,我提煉出心靈疫苗的3個元素,幫助你增加對生活變化的免疫力,即使接下來生活持續有變化,你也能夠加速擺脫焦慮,找回安定的心情!
【盤點現有資源,建立安心感】
人與人之間的比較跟競爭容易帶來焦慮,這是因為我們通常習慣看見別人擁有而我沒有的東西,因此趁著接下來要到來的六日,除了休息放鬆外,替自己用一兩個小時,好好列出自己所擁有的資源,會是很有幫助的事情。資源不一定只有金錢或工作這種實質的東西,相反地我們更需要盤點內在資源:能力、特質與人際關係,因為只有這些是疫情無法帶走的!
譬如我在這一個月裡,發現自己擁有很好的學習能力,不只迅速將實體課程轉移到線上,還積極提供醫護人員免費催眠服務,雖然收入沒有增加,但我透過研習、培訓、自我鍛鍊與公益服務,強化原有的專業能力,這讓我慢慢有信心,未來不管發生什麼變化,都仍然具有維繫生活的能力。此外我擁有一群知心朋友,當焦慮煩悶時會相約線上zoom會議室見面,一起小酌談心,給予彼此支持,友情也是支持我渡過居家防疫的重要原因,這些都是不會隨著疫情變化消失的事情,每當我檢視這些資源時,心情就能大大安穩下來~
【建立生活目標,讓自己的生活有重心】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現在日子都這麼難過了,怎麼還有時間思考目標?然而越是在慌亂的生活裡,越是需要積極思考自己生活重心該擺在哪裡,人的大腦很需要有注意力的焦點,如果我們沒有設定生活目標,大腦就會自動鎖定在焦慮、煩躁、不安的情緒裡,因為只有這些情緒會讓大腦「有事做」,這就跟養小孩的概念很相似:既然小孩就是精力旺盛,與其把他晾在旁邊,最後把家中弄得亂七八糟,不如讓他有一些活動可以做,反而可以控制混亂程度。
如果你最近很有時間,那麼不妨替自己訂立在年底之前要完成的目標,這個目標最好可以跟自己盤點的資源有關,可以是強化現有能力,也可以是補足原先所不足的,例如我之前因為工作太忙而缺乏運動,最近開始會刻意找時間做些居家運動,保持身體靈活度與健康。
如果你最近比較忙碌,那個規劃接下來一個月內,想要完成的一件事情也是很好的,譬如報名線上課程充實自己,並將課程內容運用在生活中,或是思考一下,如果疫情持續在二三級之間變換,自己需要什麼樣的能力,才能讓生涯發展順利一些,甚至只是培養與發展自己的興趣,當成生活調劑,都會是很好的規劃。當人有了方向,心中就會覺得比較踏實。
【順勢而為,保持彈性】
最後這件事情比較困難,卻也是對話式催眠中很重要的核心精髓:將所有的變化都視為資源,並且善加利用。疫情動盪最容易衝擊到兩種人:缺少資源與欠缺彈性的人。前者短時間很難改變,後者卻是我們自己可以調整的地方,人面對挑戰時容易想著:「我要回到過去」,這是因為熟悉感很容易讓我們感覺安心,然而這等於是把生活自主權完全交給環境決定,反而容易讓自己的心情起伏不定。
如果可以練習讓自己慢慢接受:「生活中本來就充滿很多變數」,久而久之我們對於環境變化的適應力就會大大增加。或許「追求穩定」非常適合我們父母親那一代的生活,然而對這個世代的人們來說:「在變化中求安定」會是越來越重要的能力,所以從今天開始,讓每一天的生活裡都開始有些小變化吧~當我們對於未知的接受度越高,心情就越容易平穩下來!
疫情在未來會如何變化,我想沒有人可以百分百預測,所以從現在開始拓展心理韌性,就像是替自己接種「心靈疫苗」一樣,可以對於一波波的生活變化更有免疫力喔!
延伸閱讀:克制不了狂吃,背後有濃濃情緒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一書,若要預約諮商、催眠或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網路,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

2 comments
感謝分享!很實用~
*盤點擁有的資源:能力、特質、人際支持
*建立目標、重心(正向聚焦、希望感、掌握感、成就感)
*心態調整:正念、接受無常、彈性、順勢而為
謝謝你的重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