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不該對他發脾氣,可是……我就是忍不住。」
這樣的時刻,你熟悉嗎?
明明懂得道理,卻依然陷入重複的情緒與行為,像是被什麼東西拉著走,就好像在說:「我知道要覺察陰影,但我還是認為都是對方的錯,怎麼辦?」
在課程與工作坊裡,在邀請學員接受催眠示範的時候,我常聽到他們有這種「我知道……但辦不到!」的挫折感,不知道你在生活裡,也有過這樣的時刻嗎?
在我還是菜鳥心理師的時候,常會覺得困惑,明明眼前這個人已經有覺察了,是什麼讓他還是不由自主的走回老路,就好像那些覺察不曾存在過?
後來我開始學習創傷知情,才發現這些身不由己的現象,正是榮格心理學談的被情結附身。
情結(Complex)是榮格用來描述錯綜複雜反應的名詞。
簡單來說,每當我們明明知道說出這句話,就會引發爭執與誤解,讓關係變得越來越糾纏,卻仍然忍不住脫口而出,或是即使努力把這句話吞回去,卻還是覺得情緒久久難以平息。
這都是情結正在潛意識裡騷動的證據。
面對情結,光是上課、看書、吸收知識,基本上只能發揮一半的作用,知識像是手術刀,可以幫助我們快速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卻無法帶來改變。
帶領各式成長探索課程超過10年,早期我以為只要把專業知識講到讓學員聽得懂,他們的生命就能有所變化,後來我發現有時候懂太多知識,反而變成佛家講的知識障:「我以為我改變了,其實只是活在自我催眠的假象裡」。
我開始重視「知行合一」,我不再只是講述腦袋裡的專業知識,而是傳遞已經通過我生命驗證後的知識。
我不一定會把榮格的專有名詞拿出來談,但我所說的內容,全都是消化吸收後,整合到生命裡的專業理論。
換句話說,我在課程裡談的不只是榮格心理學,而是榮格與我在生命裡的相遇,我相信當我說的就是我做的,而我做出來的即是我所說的時候,學員將能用他們的身體記憶這份觸動,改變也由此發生。
所以現在我們再回頭來看看,是什麼讓我們知道了,卻做不到?
以明鏡催眠的語言來說,那是因為我們只是把知識當成手術刀,犀利地將自己肢解開來,卻不是將知識當成養分,讓自己從滋養中成長。
可是當你揮舞著手術刀,把自己剖析得體無完膚,卻忘了,成長靠的是陪伴,不是解剖。
曾經有學生問我:「幽樹老師,為什麼當你說我做得非常好的時候,我當下感覺心被觸動了,可是我對個案這樣說,卻感覺很像是在念稿?」
我很謝謝這位學生的提問,因為他幫助我再次看見自己對催眠的信念:
「改變靠的不是知識與技巧,而是兩顆心真誠的靠近。」
當我說出:「你做得非常好」這句話時,是我在心中看見了你,感受到你此刻的敞開、糾結、努力與真誠,脫口而出的話,這個好並不是評價是非對錯的好,對生命的回應。
在這個時候我並不是拿著專業知識剖開你內心的醫生,而是嘗試真誠與你相遇的人。
當然,這是經過了漫長練習後,我才能自然辦到的,因為我已經把催眠、榮格心理學、創傷知情等知識與技巧,融入此刻的生命裡了。
我其實想說的是,當你被情結附身,再次身不由己的脫口而出那些傷人傷己的話語時,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或許可以不需要是懊悔,而是練習對自己說:「我看到了」
情結並不是個需要我們死命對付的敵人,而是潛意識傳遞重要訊息的方式,看見,承認並接受,用身體去感覺,剛剛刺激到我們的是什麼?
然後,也許我們會順著這個身體感覺,想起一個的某件往事,或曾經錯付的一段感情。
於是我們懂了,原來真正刺激到我的,不是眼前這個人,不是眼前發生的這件事而已。
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找到內心溫柔而堅定的自己,用長大後成熟的力量,回頭來陪過去曾經受傷的那個孩子。
陪伴,不只是在心中說「我覺得你很棒」,也不是強迫自己「一切都過去了」。
陪伴,需要放慢呼吸的速度、感受身體的溫度,以及真心接納過去的傷,並如實看見自己此刻的力量。
看到這裡,我想你已經發現了,知道而做不到,缺的不是知識,更不是技術,我們缺乏的用身體去經驗自己以為早就知道的一切。
知識讓我們自以為知道,身體卻能讓我們真正明白,榮格心理學中所談的陰影、情結、投射、個體化歷程,到底是什麼。
你最近,有沒有哪件事,也是明知道該放下,卻怎麼都做不到的呢?甚至如果你是助人者,有沒有遇到那種腦袋都知道,卻老是無法做出改變的個案呢?
明鏡催眠正是讓榮格心理學「落地」的一條道路,在催眠裡我們練習呼吸、感受、反思、與自己對話,我們不空談陰影跟情結,而是長出如實面對的勇氣與力量。
在5月及6月,我分別在高雄與台北開了以情緒為主題的明鏡催眠訓練工作坊,只剩下最後幾個名額,有興趣報名的伙伴,請私訊向我索取報名表。
祝福你境隨心轉,苦後回甘!
張義平(幽樹),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明鏡催眠創始人,生命探索的引路人。
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與Bing,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