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清明節,有些人只是例行公事去掃墓,有些人卻會默默想起一些說不出口的感覺——
好像身體裡藏著什麼悲傷與不安,卻不是來自自己的人生經驗。
你也有過這樣的時刻嗎?覺得某些情緒,好像不是屬於你一個人的?
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今天我想邀請你,一起來看看,在明鏡催眠裡,我們如何面對「祖先」的影響。
我有時候會觀察到,當事人帶來的情緒議題,其實可以跟他的父母親,甚至是爺爺奶奶一模一樣。
例如有的當事人在深度探索自己的議題後,發現他之所以選擇現在這份工作,其實是為了反抗家族裡過於保守封建的價值觀。
有的當事人則驚覺自己選擇伴侶的條件,其實跟父母親完全一樣,但當初他以為透過自由戀愛,決定這段婚姻的,更驚人的是,父母的婚姻又跟上一代的模式非常相似。
你可能會認為,這種價值觀的傳遞,是我們從小觀察、模仿學習而來的。
但你知道嗎?近年來的醫療研究逐漸發現,我們的內分泌、神經傳導系統,甚至情緒反應模式,也可能代代相傳。
這些研究讓我們開始懷疑——是否有些影響其實更早、也更深?
在我讀《當身體說不的時候》,醫生Gabor Maté提到一個驚人的現象:
他發現身患免疫疾病的病人,通常體內都會有比較低濃度的皮質醇,因為他們長期被慢性壓力籠罩,所以皮質醇會逐漸耗竭而減少。
當追溯家族歷史時,許多病人的祖先都長期暴露在創傷事件裡,例如政治迫害、戰爭、躲避大屠殺……等等,這些祖先長期都活在恐懼、擔憂與焦慮裡。
最讓我們驚訝的是,即使Gabor Maté的病人大多生活在跟祖先很不一樣的環境裡:生活安全獲得保障、有自己的住處、擁有可以提供支持的伴侶關係……
他們不只擁有跟祖先們相似的情緒模式:過度警覺、莫名容易恐懼焦慮、情緒內耗,他們的身心系統也跟祖先們一樣,處於過度敏感的警覺狀態裡。
換句話說,從這些臨床觀察與醫療研究中發現,即使我們生活在相對安全穩定的環境裡,身心系統仍然可能很不平靜,
如果想要改變目前生活中的困境,就需要我們有意識的發現,有些困難可能不僅是個人問題,而是世代相傳的集體困境,這會讓我們不需要過度自責,並能用更客觀的方式來嘗試解決自己的情緒困擾。
以榮格心理學來說,祖先其實是一種原型,是一種人類共有的心靈模式,無論從生理、心理還是社會層次來說,我們都需要承認祖先或多或少會帶來影響。
這不是為了推卸責任或將困擾怪罪於祖先,而是謙卑地承認,我們生命裡有些自己無法控制的影響,同時找到方法來面對它。
在明鏡催眠裡,如果當事人意識到自己的情緒糾結,可能受到祖先們的影響,我會運用情緒回溯技巧來引導他穿越。
回溯並不是去改變你的記憶,更不是回到過去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而是將催眠裡經驗到的一切,當成一個隱喻故事。
我常對來學催眠的學生說:「故事可以是假的,但故事對你的影響卻絕對是真的。」
也許你曾在催眠中或夢裡,經歷過一段情境,明知道不是真的,卻難以忘記。那正是潛意識用故事在和你對話。
情緒回溯裡看到的事件,像是潛意識裡栩栩如生的電影,電影情節或許是假的,但我們卻可能在笑中帶淚裡,獲得生命的啟發。
當我們正視家族歷史帶來的影響,開始練習照顧自己,人生就能長出不同的可能性。
就像是《當身體說不的時候》裡的有自體免疫疾病的病人們,當他們發現,原來自己的高敏感、情緒內耗、過度自責並不完全是自己的錯,而是代代相傳的信念與生理模式時。
他們開始能夠放下自責,開始產生動力去找到方法穿越情緒困擾,並學習善待飽受疾病折磨的自己。
他們的疾病開始好轉,跟伴侶與朋友的關係也逐漸改善,人生逐漸多了份希望感,就像是陰雨綿綿的天空,雲層慢慢散開,有溫暖陽光逐漸灑落下來。
我在明鏡催眠的陪伴歷程中,也常看到,當人們願意承認並接受祖先帶來的影響,便能練習用溫柔的眼光看待自己,從內心生出一股回彈力,讓自己更有底氣的,去修復自己的身心困擾,活出想要的人生。
祖先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的根,無論我們是否喜歡他們,都需要承認這份血脈相連帶來的影響。
學習催眠、接受催眠,則是讓我們有能力辨識出這些影響,並讓不再需要的離開,強化對我們有幫助的這些影響力。
在清明連假裡,除了掃墓祭祖這件大事外,不妨問問自己3個問題:
1.我會給最近的生活哪3個形容詞?
2.這3個形容詞,可以從原生家庭與家族中,找到哪些相關的記憶線索?
3.看到這些影響之後,我可以替自己做些什麼?
清明,不只是紀念,更是一種看見自己與來處的方式。
於是我們開始明白,有些情緒不是要斷掉,而是要理解;有些痛苦不是屬於我們個人,而是整個家族的記憶。
願你在這段旅程裡,與自己也與祖先,有一次溫柔的重逢。
祝福你境隨心轉,苦後回甘!
張義平(幽樹),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明鏡催眠創始人,生命探索的引路人。
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與Bing,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