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真的是打從去年六月之後,於每日生活裡不斷修練的課題,
在這次的過年期間,對於關係,又有了更深的體會,
用我的話來說,這份修練的命名會是:
「盡力承接自己,然後長出願意承接他人的能力」。
在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做自己」,有時候常與「自我照顧」的概念一起被提及,
過去的我,會覺得這份「自我感」是堅固的,是需要外在位置,好好安放著的,
於是在關係中,開始學著替自己「發聲」、「爭取」、「捍衛」……
然而從今年開始,慢慢覺得,在關係當中的「做自己」,好像並不完全是這麼回事,
透過這次過年期間的小插曲,想來分享自己對親子關係的新看見。
大概從三四年前開始,我就感受到母親每逢過年,
尤其是要回娘家的前後,心情就會變得不太穩定,
大概從要回南部的前一天晚上開始,她就容易因為一些小事引發爭吵,
甚至在南下當天早上,有時會引發非常激烈的爭執,
讓我跟父親有種「真是受夠了」的感覺,
這些爭吵往往會延續到回北部的那個晚上,然後從隔天開始慢慢消失,
隨著每一年對自己、對父母親的辨識越來越深,我慢慢找到內在安定的力量,
我發現,當自己變得比較穩定時,母親好像也比較不那麼「無理取鬧」。
然而今年南下前夕,我的皮膚炎發作得實在太嚴重了,
嚴重到我被生病的苦給困住,完全沒有多餘的心理空間涵容母親的狀態,
於是,一場激烈的爭吵就在南下前的一小時爆發了。
導火線起因於母親看到我皮膚實在太嚴重了,
建議我再去清洗一下,沒想到清洗之後,還是很嚴重,
讓原本心情就跌到谷底的我,忍不住抱怨了幾句,
我的抱怨,又引發母親的怒氣,雙方你來我往,最後演變成激烈的爭吵。
這一爆發,讓我元氣盡失,完全「癱瘓」在床上,
最後我請父母親先自行南下,等我休養到有足夠力氣動身了,
再自己想辦法回去跟大家團聚。
這個經驗實在太震撼了,讓我在南部過年時,常無意間想起,
可能我這次的「爆發」真的比往常「嚴重」很多倍,
這次父母親對我的包容度好像也增加不少,
(往常的我,身體再怎麼虛弱,都會努力撐著表現出平常的樣子)
這也讓我有了比較多的時間跟空間,好好沈澱,反思自己到底怎麼了?
更重要的是,母親到底怎麼了?
說真的,對於母親這種每逢節日或特定時刻就會「脾氣發作」的個性,
我「忍」夠了,也很想打開關係中的可能性,讓家裡氣氛可以和諧一點。
透過個人的觀察,很多長輩在過年期間,身心似乎都會有明顯改變,
這可能是受到天地節氣變化影響,也可能是受到自己身體狀態的影響,
又或者單純是習俗或看到親人身心變化,引發個人的思緒翻攪,
帶著這份猜想,今天早上我鼓起勇氣問母親:
「是不是每次過年都會讓妳想到什麼?不然怎麼好像妳總是特別暴躁?
平常的妳,應該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發怒的啊?」
母親用她一貫的語氣回答:「沒有啊,哪有想到什麼!」
然後又補了一段:「每年回去都很趕,要做的事情很多,壓力本來就比較大,
沒有在想什麼,倒是你脾氣才暴躁吧!」
說完,她又補充了一小段:「本來我只是想關心你,誰知道你忽然發飆!」
母親說完,我忽然「懂」了,
原來,過年對我們家來說,還真的是一件有「壓力」的事情,
母親需要做很多行前準備,我則是需要把自己「打點」好,
(包括皮膚、身體還有心理狀態)
我們都在思考,過年回去,自己在這個家族裡,該負起什麼樣的責任,
於是乎,在各懷壓力的情況下,許多平常生活中的小事,就變成爭吵的爆點,
甚至於,原本帶著好意、善意的行動,都被內心的無明所佔據,
最後攪和成一團混亂而浮躁的情緒能量,讓每個人都變得不平靜。
我也再度懂了,母親真實的樣子,跟我想的、看的,真的不一樣,
她煩躁的情緒或外在表現可能是我所看到的那樣,
但底下牽動情緒的原因,跟我想像或觀察到的,很可能大不相同,
於是,在那個簡短交談的片刻,我明白,也開始學著接受一件事:
母親對我的愛,就是長這個樣子,她沒學過心理學,
當了大半輩子的家族主婦,也讓她對人的理解很有侷限,
因此,她照顧我的方式很傳統、很務實,也很直白,
不太會有現代愛的教育、正向鼓勵之類的品質在裡頭,
也比較沒有多元觀點的包容接納,或是對我個人需求的觀察,
不過,她的一切表現,徹徹底底還是愛的表現,
所以如果到了這把年紀,我還奢望得到母親的「祝福」或「支持」,
而且是以我期待的方式獲得,那我可能早點投胎才能完成心願了,哈哈!
寫到這裡,心中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出現了,
也想起這幾天母親對我一些行為的包容與接納,
我明白,也開始學著接受,母親就只能用她所會的、認為好的來愛我,
對於什麼才是「愛」,每個人理解與感受不同,
想要求另外一個人,用我想要的方式來愛我,是生而為人的天性,
卻也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夢想,(也可能是幻想……)
於是我開始懂得,「做自己」與「自我照顧」,更深一層的意思會是,
在關係需求的衝突裡,先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好好把內心的翻騰穩住、照顧好,
然後不管自己處在什麼狀態,心中都保有一份清晰的覺知,
知道只要在心裡的空間安定、穩固了之後,會有一份心意,
化為具體行動,好好地回過頭來把關係中的彼此看清楚,
然後,在能力範圍內,尋求理解對方、照料對方的可能性。
關係中的彼此,真的是經常充滿愛恨衝突,
親子關係如此,在感情中,也往往存在著類似的情境,
甚至於在友情、手足之間,也同樣存在著類似的衝突,
起因往往源自於「你怎麼不懂得體諒我!」,
或是「你怎麼都不能用我想要的方式滿足我?」
然而當我越來越懂得把自己照顧好,也就越來越有心力,
能夠嘗試在每一回的互動中,打開新的可能性了!
原來,「愛自己」與「照顧他人需求」,的確是可以並行不悖的一件事呢~
在3/29,我將帶領「打開傷痛底下的禮物」敘事心靈排列工作坊,
透過敘事治療的精神,我們得以一層又一層的看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然後,透過排列,我們將能長出力量,鬆動那些關係中僵固的困境,
如同這篇文章中所分享的,將長久以來令我們受苦、受阻的情境,
轉化為充滿愛的禮物!
詳情請參考http://yukitwins.pixnet.net/blog/post/194141034
關於我:
幽樹(Sho Ra)是我的靈性名字,本名張義平,
諮商心理師與身心靈工作者,
在心理諮商的部分,敘事與人際歷程取向是我的專長,
身心靈療癒以潛意識溝通、阿卡莎花精、靈氣療癒與家族排列為主,
關係療癒、情感與性別、生涯發展與生命任務、創傷與死亡,
則是我長久凝視與碰觸的擅長議題。
對於自身生命中的黑暗,與他人生命中的苦痛,
帶有極大的意願,願能以慈悲凝視,用愛承接,
無論從事哪一種療癒方式,
我自認只是一名心靈的行者,如實見證每個人的生命本質,
透過這份見證的力量,支持著每個伙伴走上自己的道路。
(本文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進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