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透過通識課程,陪伴了一群很特別的學生,
他們一週要上班三到五天,剩下兩天返校上課,
這樣的學習效果當然不好,多數學生也承認自己只是來「拿學歷」的,
想要讓這些學生在課程中有收穫、有體驗,真的是讓我傷透腦筋,
這週的課程是期末報告,意外發生的插曲,讓我忍不住嚴厲的訓斥他們,
原以為他們會認為我太囉唆,很意外的,過程中他們幾乎都專注地聆聽,
其中一個班的學生有幾位邊聽邊默默點頭,另一個班則有部分學生回以掌聲。
我不確定學生們這樣的回應,究竟只是基於師生倫常的客套、
擔心被當掉後還得重修一次,又或者是真心感受到我想表達的意思,
然而透過這次意外開啟的訓話,我看到自己與一般老師及家長之間的眼光如何不同,
因而在指導青少年這件事上,開啟了兩代之間互動的新可能,
接下來的分享,我會將重點放在個人的省思,以及如何將這樣的思維,應用於親職教育上。
在第一個班級裡,原本已經拖延一週的報告進度,
再度因為學生們的嚴重遲到,以致於需要借用下一堂課老師的時間,才能讓所有的組別都報告完畢,
我從小是個循規蹈矩的乖學生,對於這種「脫軌演出」是很難忍受的,
當學生們表示要跟下一堂課的老師詢問,是否可以跟他借用時間完成報告時,
我強烈感受到心中怒火正在燃燒,並用冷淡的口氣說:「你們自己負責處理」,
一方面我明白這些學生真的在學習上很吃力,因為這樣被當,實在有點悽慘,
同時我仍認為學生需要為自己的失誤負責,因此要如何補救,該由他們自己設法解決。
幸好,下堂課的老師給了學生十分鐘,完成最後的報告,
即使如此,我仍在同學們報告前,用相當嚴厲的口氣,訓了他們一頓。
我先深吸一口氣,然後用很認真的口氣說:
「我明白你們很辛苦,但這次你們出的狀況讓我真的很生氣,
因為你們的遲到,不僅讓最後一組同學無法有充裕時間完成報告、
拖延到下一堂課老師的時間,還讓下一個班的同學的報告時間也被延誤了,
或許,他們會因此需要延後下課。
現在你們還是學生,老師們可以寬宏大量的處理這件事,給你們補救的機會,
但未來在職場上呢?老闆是請你來做事的,他可能不會給你第二次機會!
我會這麼嚴厲的告訴你們這件事,是希望你們在未來的工作上,
不只要思考如何完成自己的責任,也要思考當自己失職時,會如何拖垮團隊運作,
團隊的損失,不是光靠你一個人負起全責就可以收拾的。」
當我說完這句話時,很直覺地,我帶出另外一段想分享的話:
「雖然我這麼嚴厲的罵了你們,並不代表你們是壞學生,
你們在口頭報告上很認真,所以不會因為這樣,就將你們當掉,
我希望你們可以從這次的經驗裡,學到一次教訓,但不表示你們不好。」
說完,我示意最後一組同學開始報告。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忽然想到以前做過的幾場親職諮詢,開始省思:
我的苦口婆心,跟那些家長對待子女的方式,一樣嗎?
如果不一樣,那麼在哪些層面上有所不同?
是什麼原因讓我化解了與學生之間可能的衝突?
(當然,師生與親子關係還是有很大的不同,但有許多類似的元素)
我想,我與那些來找我諮詢的家長,最大的相似點,
在於我們都很「嘮叨」,會苦口婆心說很多孩子不愛聽的話,
甚至於,在態度上是嚴厲而不留情的,
然而我與家長們最大的差異,或許在於我不僅分享訓話的理由,也表達對他們的在乎,
更重要的是,我總是不忘傳遞對他們生而為人本然價值的肯定。
我在對第二個班訓話時提到:
「我會說出你們的缺點,是因為對你們有期待,
我看到你們的潛能,不希望你們只是停在這裡,
成為一匹無法被伯樂賞識的千里馬,
但我很喜歡你們班,很謝謝你們這學期的參與與交流。」
重新回顧我在兩個班的訓話,結構與核心精神都一樣:
先表達自己對學生的在乎與關心,
表達自己看見他們需要改進的部分,最後再分享這麼說的理由。
在與青少年互動時,我很看重他們愛與認同的需求,
因此無論是提出面質、訓斥或用多嚴厲的方式說話,
在開頭或結尾,我會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用任何我會、我知道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在乎跟愛,
有時候,甚至會紅了眼眶,讓他們知道我有多在意他們,
而在決定要用嚴厲的方式對待他們之前,
我會先問問自己:這麼說話,是想表達我的憤怒,還是我的愛?
以學生遲到而拖累報告的事情來看,身為老師,我本來就會生氣,
然而對學生發洩怒氣,不僅對他們的學習沒幫助,對他們的人格養成更沒幫助,
因為我在透過表面上合理的批評,隱微傳達「你不夠好」的信念,
我想讓這群孩子知道,展現出來的能力與態度,不符合現實環境的要求,
沒關係,這都是學習的過程,但我不希望他們因此否定自己的價值。
(另一篇文章,也在談相同的概念,請參考「成績反映的只是表現結果,無損於你的價值」
http://yukitwins.pixnet.net/blog/post/190189422)
傳統家長對孩子的教訓,通常重點擺在「因為我為你好,所以你要聽我的」
我對學生的訓斥,則是「我想引導你看見自己,但無論我的表達如何,都無損於對你的愛」,
第一句話的信念是「只要這個要求是基於對你的愛,你就必須改變,因為只有我才是對的」
第二句話的信念是「你的改變跟我對你的愛,是兩件事,
你可以選擇不改變,並替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我仍然愛你」
投入親職諮詢幾年下來,我發現親子關係中最糾結的,
往往在於將「改變」、「期待」與「愛」綁在一起,
這樣的愛,讓人感到沈重,也常讓孩子在獨立自主與順從父母之間陷入兩難,
於是產生許多行為問題,也讓親子關係變得更糾結。
其實,從心理動力的角度來看,親子關係會出問題,
多半來自於互動中隱藏的權力競爭,亦即家長、老師在與學生爭論對錯,
同時,身為成人的我們,會強調只有達到我們心中的期待,才能符合社會主流價值,
如此一來,自然會與正在發展個人自主性的青少年槓上,
當我們不留情面的指責,或是單純只是表達批判時,
除了會激發起青少年反抗的心理,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到受傷,
因為在我們的話語中,少了「愛」與「接納」,只剩下對他們的期待與要求。
所以,當下次孩子做了些讓我們抓狂的事情,
或許我們可以先接納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提醒自己在接下來的表達裡,
到底想要對孩子說的是「你不夠好」、「自己的擔心」,還是「我其實很在意你」?
我想,正因為我們太在意孩子了,往往不自覺將他們的生命背負在自己身上,
也很習慣用指責、批判、否定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在乎與關懷,
卻也因而將孩子從自己身邊推開,
好好用平靜的心,說出對他們的愛,那麼即使語氣是嚴厲的,相信孩子依然能感受到,
無論表面上的語言怎麼說,在我們心中,他們還是很棒的,
那麼,彼此之間的愛,也就不會因此而被磨損得太嚴重了。
幽樹親職諮詢小檔案:
從碩班畢業,成為合格的諮商心理師之後,
就開啟了與家親職諮詢的道路,
明白家長對孩子的用心,也看見孩子在過程中的委屈,
因而更加堅定地渴望透過自己的專業陪伴,
重新牽起雙方心中,那條過份在意卻因而傷痕累累的愛之橋。
(本篇文章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轉載分享)

1 comment
謝謝分享
為最近困擾的我
找到方向
原來 說出愛也是很重要的
在有怒氣的情形下
這件事真是不容易
值得學習
謝謝你的分享~^^
版主回覆:(01/12/2015 09:19:27 PM)
這真的很不容易,我也正在持續修練中呢!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