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床後,感受到內心有個想要放空、享受單純娛樂的衝動,
於是查了一下電影網站,發現特務交鋒應該是老套的動作電影:
打不死的英雄、美女間諜以及刺激槍戰的組合,
於是下午開心地到電影院裡觀賞,準備好好享受一下聲光刺激的娛樂效果,
未料看完之後,卻讓我有了一些省思。
平心而論,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看,
特務交鋒都算不上一場精彩的電影,該有的都有,卻也了無新意,
劇情講述前探員德弗羅被前長官邀請進行最後一場任務時,
意外巧遇過去的徒弟梅森,兩人開始展開一場對決,
在此同時,他也逐漸身陷於更龐大的陰謀之中……
看似老套的劇情中,我很喜歡電影中一個看似費解而多餘的橋段:
德弗羅趁梅森與剛結識的女人盡情享受夜生活,放鬆睡著之後,
潛入他的家中,協持梅森的女人,並要求他在任務與他在意的人之間做出抉擇,
在德弗羅撤退前,語重心長的告誡梅森:
「在一個平凡的人,與冷血無情的殺手之間,你只能選擇其中一個,
遲早有一天,其中一個會殲滅另外一個。」
這個場景與片頭片尾恰巧形成完美呼應,
片頭梅森與德弗羅兩人共同執行一場護衛大使的任務,
當梅森正要狙擊即將射殺偽裝成大使的德弗羅的刺客時,
卻發生讓人意想不到的意外,一位男孩因為驚慌而衝入子彈必經路線中,
德弗羅雖然早一步發現男孩,並且制止梅森的行動,
然而為了完成任務(也可能是為了保住德弗羅的性命,但看起來比較像前者),
梅森依然扣了扳機,雖然成功擊斃刺客,卻也殺害了無辜的男童,
為此德弗羅相當生氣,告誡梅森應該聽從他的命令。
雖然當年梅森並未認同德弗羅的指令,五年後,梅森卻面臨更震撼的洗禮,
當德弗羅協持她心愛的女性,質問他:「你覺得她值得獲救嗎?」
他在思考片刻後,顫抖地回答:「值得!」
這場震撼教育,改變了後來他對執行任務的看法,轉而與德弗羅合作。
在兩難情境的主軸上,電影剛開場時,德弗羅與梅森要執行任務之前,
便曾經問梅森一個兩難問題:
「任務情境:當敵人挾持你心愛的女子,要求透露關於你的重要情報時,該怎麼做?」
當時,梅森選擇不置可否,認為德弗羅太大驚小怪,自己會多加留意,
五年後,當德弗羅真的協持了梅森心愛的人時,再度反問他:
「任務情境,當敵人挾持你心愛的人,並割斷其股動脈時,你該怎麼做?」
梅森終於感受到巨大壓力下的驚慌失措,專業訓練與人性情感開始拉扯。
一邊是忠實完成任務,一邊是想盡辦法拯救愛人,這是每個間諜都需要捫心自問的困境,
除非在這世界上毫不留戀任何人事物,否則終有一天,此生在意的人們都將成為自身最致命的弱點。
雖然電影談的是特務與間諜,德弗羅質問徒弟的兩難情境,卻讓我忍不住聯想到諮商情境,
特務與心理師,一個殺人,一個助人,面對的卻同樣都是生命課題,
在每個個別晤談或是每回工作坊進行過程中,我常會面臨一個兩難抉擇:
「該跟當事人繼續尋求困境的解答,還是好好陪伴眼前這個人就好?」
當兩者只能選擇其一,時間又相當急迫時,
我有時候會不小心選擇前者,錯失了真心關懷眼前夥伴的機會。
忠實完成任務,是每個特務的使命,也是被賦予的責任,
與當事人共同建構出困境的出路,是心理師的工作內容,也是當事人對我們的期待,
若是在系統場域裡工作,這更會是周圍他人對我們的期待,
那麼,究竟是解決困境重要?還是關心這個人重要?
透過德弗羅給徒弟出的兩難習題,我再度經驗到這個經常浮現心頭的掙扎。
雖然,在平時當被問到這個問題時,總會直覺地回答:
「眼前這個當事人最重要!」然而,真是如此嗎?
每當我受到機構邀約去接個案、帶團體,或是擔任工作坊的領導者時,
有時候,實際情境還真不是如此!
為什麼?因為我有「執行任務」的壓力,我會擔心自己若沒有把當事人「治好」,
機構會不會認為我沒有「諮商專業」,來上課的伙伴會不會覺得沒有收穫?
這些焦慮與責任感,往往會是在兩難情境出現時,困住我的一股強大力量。
幸好,這一兩年來,我很清晰地看見自己的焦慮是從哪裡來的,
於是透過一些方式,我慢慢在困境中長出撐開一片內在空間,
涵容當事人與自己的困頓與情緒,
當我感受到自己有「業績壓力」時,常會請當事人給我一點時間,
趁著這個空檔,我會深呼吸,甚至閉上眼睛,好好感受一下,
此時此刻在晤談情境中發生什麼事?我的焦慮從何而來?
最重要的是,當事人的感受與需求是什麼?
感受完了,我會再度好好地看著當事人,做出比較貼近的回應,
有時候,我也會真誠分享剛剛停頓下來的原因,與當事人重新攜手合作。
能夠在當下盡量保持清明與覺知,取決於我對心理工作的相信:
「唯有自己先成為一個人,才能好好貼近另外一個人。」
心理師雖然是個高度專業的工作,終究還是要回到「人」這件事去思考,
隨著專業知能累積得越來越深厚,我反而開始適度放掉過去那些專業理論與知識,
在每次的晤談或工作坊當中,試圖以一個「人」的角度,
去傾聽夥伴們的話語,想要告訴我什麼?
去感受他們在各自的姿勢語言下,隱藏著什麼樣的心情?
雖然未必每次都奏效,但我盡力而為。
最厲害的特務除了擁有一身武功,能夠在生死對決中勝出外,
最重要的還是透過自身的生命經驗,轉化為執行任務時對局勢的分析與判斷,
特務交鋒比的除了戰鬥技巧,更是一場洞悉人性的內在較勁。
心理師的工作,許多時候仰賴著專業知識的建構,與專業技巧介入後帶出的效果,
更重要的還是如何透過自身的生命,通達另一個生命的內心深處。
心理工作,是一門「心的藝術」,也是一場心靈上的交流,
因此如何在工作過程中,時刻覺知自身的情緒變化,並且不受外界影響,
而能持續在此時此刻,替自己與當事人支撐起一片可自在呼吸的天地,
真的是最困難也珍貴,值得持續不斷努力的地方呢!
在陪伴當事人解決問題,還是先好好關心眼前這個人之間,
我會選擇後者,因為我是「先成為一個人,才成為心理師」的,
問題不等於眼前這個人,問題可以慢點解決,
人內心的傷痛,卻不可不先被承接,這是我近年來的體會,
因此,下次在進入諮商室或團輔室之前,
不妨模仿德弗羅的口吻問問自己:
「任務情境,當事人持續迴避轉介者或原本自己提出的議題,
距離當次晤談只剩十分鐘,我該怎麼做?」
我相信,解決之道有時候會存在於人性的共通之處中。
幽樹戲迷小檔案:
諮商心理師、阿卡莎花精顧問、愛療法帶領人、塔羅講師,
打從大學時代起,就瘋狂沈迷於電影裡,
總覺得一個人一生只有一個生命故事實在太少,
恨不得從電影當中盡情地體驗各樣人生故事,
喜歡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欣賞電影,
也熱愛將從電影中獲得的點滴心情,與人分享。
(圖片取自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