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導新手心理師五六年來,最常被問到的幾個問題不外乎是:
「幽樹老師,你是怎麼找到屬於自己的流派?」
「我想學XX取向,這樣是不是就可以變得更厲害?」
「我如果想轉自費接案,該怎麼充實專業能力?」
在分享對這3個問題的看法前,我想先跟你說個故事:
在古老的東方,有個武學興盛的國度,這個國家有很多名字,但大多數人喜歡稱之為「江湖」。
江湖裡不只有10大名家,叫得出名號的流派起碼也有30多家,就更不用說從西方、北方與南方傳來的各種武林絕學,加起來可能有100多家吧!
有個不年輕的小夥子,擁有一身好技藝,也加入幾個知名流派學習過,但在施展身手的時候,總覺得好像哪裡卡住了。
他決定要找個師傅指點,看看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但一直找不到覺得投緣的前輩。
有天他為了躲雨跑進一間小廟,為了消磨時間,他決定溫習一下自己熟悉的各式武功。
練著練著他忽然聽到一個低沉的聲音說:「身手不錯,是套好功夫,但少了很重要的部分。」
他有點沮喪,也覺得不服氣,好歹花了五六年努力四處拜師學藝,到底是少了什麼?
他轉頭,看見一個身子孱弱的男子,正閉眼盤腿坐著,似乎正在練習吐納。
小夥子有點不高興的說:「你覺得少了什麼?」
男子睜開眼睛,不疾不徐的說:
「武學不只是修身養性,如果學了一堆招式,卻無法上場實戰,那不如每天勤加運動就好?」
男子向小夥子揮出數拳,後者很自然的以掌接住。
男子說:「我依序朝你的胸口、腹部與頭部各揮出一拳,武學稱為招,每招都有威力,但如果沒有接著下一招,就沒什麼用處。」
男子接著說:「招與招彼此串連,就會形成式,江湖中人稱為招式,也叫套路。」
「套路由一連串的招組合而成,可以發揮更強大的威力,你的招式使用得很好,但還是少了些什麼,對吧?」
小夥子點點頭,他覺得男子雖然看起來弱不禁風,話語卻清晰地描繪出自己難以說明白的關鍵。
男子在地上畫一個圓圈,站進圓圈裡,然後邀請小夥子用任何招式,把他推出這個圓圈外。
小夥子很努力把自己學過的所有招式都用上了,男子還是文風不動的站在原地,看著滿頭大汗的小夥子,男子分享了一件他從來沒想過的事情。
「在修練的過程中,大多數人追求招的威力、式的效果,覺得只要學會更強大的招式,就能在實戰裡克服對手,這其實是迷思。」
「功夫是一套360度全面性的學問,招連成式,式連成面,面形成局,當你看懂局面,就不再需要拘泥於招式,而能自然發揮所有的創意與巧思,去克服不同類型的對手。」
小夥子點點頭:「我覺得好像還不只是這樣?」
男子微笑:「即使擁有局面觀,但如果沒有深厚內力,以及隨時歸零的心態,那麼執著就會妨礙我們看懂局面,也就無法自然施展各種已經會的招式了。」
小夥子向男子深深一鞠躬:「謝謝指點,我已經完全明白了!請收我為徒吧!」
故事看到這裡,不知道你覺得小夥子心中明白了些什麼呢?
回到一開始新手最常問的3個問題,答案就藏在故事裡。
誠心說,我不是特定學派的信徒,因為我很早就發現沒有哪一個學派特別厲害,而且不同取向都各有限制。
在我還是新手的時候,其實也曾問過這3個問題,幸運的是我當時跟隨的幾個老師,也都不是單一學派的信徒,而是整合取向的高手。
跟著他們學諮商、學催眠,雖然也有專業技巧的鍛鍊,但更多時間我都在學習如何能夠迅速聽懂眼前這個人說的話,以及話語背後傳遞的深層意義,鍛鍊自己的彈性與靈活度。
這讓我最後選擇創立自己的治療取向–明鏡催眠。
明鏡催眠屬於跨領域跨取向的助人系統,整合了深度心理學、關係心理學、系統場域心理學、大腦神經學,以及國際3大催眠取向。
這些年來,我發現自己跟隨著的老師都有個神奇的能力,能讓自己進入榮格所說的原型場域:
流動、放鬆、專注、開放、保有跟人與空間的心靈聯繫,跟自己內在真實的連結,於是能夠從內心深處說出觸動的回應,如實鏡映當事人的身心狀態。
我收納了這些老師啟動身心狀態的方式,發展出「天地之心」。
每當我進入天地之心,整個會談空間都能轉化成資源,用來陪伴與支持當事人穿越生命課題。
今年我還建構了「芥子納虛彌」的助人時空地圖,不同的催眠技巧,都可以對應到這份地圖,讓助人者更清楚知道,面對矛盾糾結的當事人,可以如何在迷宮中穿梭,抵達改變的出口。
回到江湖武學的隱喻故事裡,明鏡催眠有招式(專業技巧),也有內功修練(同步鏡映),有局面觀(助人地圖),也有狀態護持(天地之心)。
在成為心理師的15年裡,我向國內外各領域的資深前輩學習心理諮商與催眠治療,融入我擅長隱喻的特色,形成明鏡催眠這套整合式的助人技巧。
在今年剩下最後一場明鏡催眠訓練了,我將運用10/25-26、11/1-11/2整整4天的時間,帶你上手整合式助人的心法與技巧,特別適用於帶有抗拒或內心矛盾的當事人。
這不會是一套紙上談兵,光說不練的講座,而是講述、示範、實作加上討論的紮實學習,更是一套打通你任督二脈的專業訓練,不只提升專業,也協助身為助人者的你能在生命裡成長。
工作坊只剩最後4個名額,報名請見
邀請想跨領域學習、提升自費接案能力、探索成長的你,一起來學習,不是心理師也可以報名喔!
張義平(幽樹),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明鏡催眠創始人,生命探索的引路人。
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