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癮就像是蒲島太郎前往的龍宮】
在正式進入這篇文章前,要先謝謝同為心理師的愛智者拋磚引玉,
他在針對日本傳說故事蒲島太郎進行榮格心理學的分析時,
提出蒲島太郎之所以從龍宮歸返後,瞬間成為白髮蒼蒼的老頭,
意味著他的心靈狀態持續凍結在青少年時期而無法成長,
龍宮象徵著對現實的逃避,只顧享樂而無法承擔成年生活的責任與壓力,
因而當他回到陸地時,沉重的現實讓他成為無人認識的老頭。
(詳細內容請見愛智者的原文)
由於他文中提及青少年手機與電玩成癮的議題,
使我忍不住回想起這一年來服務的當事人們,
他們來預約催眠,經常起因於被各式各樣的「癮頭」所折磨,
無論是超過10年的老煙槍、持續酗酒近10年的酒精成癮者,
又或者是飽受暴食症或戀愛成癮之苦的人們,
以潛意識的象徵話語來說,這些各式各樣的癮就像是故事裡的龍宮,
每當我詢問當事人「做這些事情帶給你什麼幫助」時,
得到的答案多數都是「讓我覺得比較放鬆」,
又或者是「這讓我覺得自己沒這麼孤單」,
就好像是蒲島太郎在龍宮裡吃美食、聽樂音、接受公主愉快相伴一樣,
然而當離開這些活動時,內心自責與嫌惡的聲音此起彼落,
甚至需要承受他人異樣眼光,以及戒斷過程中的不適感,
最糟糕的是,一旦對菸酒、性愛、感情或追劇上癮了,
即使這些活動已經不再能夠提供開心的感覺,仍難以自拔的不得不繼續,
好延遲面對現實中那些更不愉快的壓力。
【為了舒緩現實生活的壓力,我們每個人都多少有點上癮問題】
雖然「上癮」似乎聽起來是個很嚴重的身心問題,甚至帶有貶意,
認真說起來,要找到一個完全沒有成癮問題的現代人可能不太容易,
在我眼中,成癮往往來自於渴望舒緩現實生活的苦悶,
咖啡成癮、甜點成癮、香菸成癮、酒精成癮、
健身成癮、追劇成癮、工作成癮、戀愛成癮、手機成癮……
在龐大的生活壓力之下,
即使我們都知道持續提升心靈能量,可以讓我們更接近想要的生活理想,
然而當我們已經快被房貸、工作、婚姻、育兒、扶養父母等事情壓得喘不過氣時,
光是想要穩住自己可能都幾乎沒有力氣了,
於是各式各樣的「癮」就成為讓我們可以暫時舒緩情緒的泡麵包,
隨手一撕開就可以立刻享受片刻輕鬆,甚至還可以暫時麻痺一下過度疲倦的心情。
從我身為催眠師的眼光來看,成癮本身並不一定會成為問題,
因為這些癮或多或少協助我們維繫正常的生活,
甚至可說是讓我們得以調劑身心的「老朋友」,
問題出在於我們太習慣用這些方式來抒解心情,
到最後幾乎無法找到麻痺自己之外的情緒出口,
通常會來預約心理諮商或催眠的人,大概都已經很接近這種「喪屍」狀態了,
就像是蒲島太郎在龍宮流連忘返,早已忘記要回家看看一樣,
這些癮頭讓我們雖然使我們對痛苦麻痺,卻也因而感受不到開心。
成癮帶來最大的痛苦在於,我們設法用一種痛苦來抑制另一種痛苦,
到最後被困在兩種痛苦之間,動彈不得,
隨著時間過去,我們會越加害怕「清醒」的時刻,
因為我們打從心底都知道,一旦從癮頭離開,
很可能就會忽然間被現實生活壓得彎腰駝背,如同無法站直身子的老頭。
【痛苦是開啟療癒的鑰匙,也是靈魂對生命發出的呼喊】
面對被卡在上癮與面對壓力的兩難情境,我沒有簡單的心靈雞湯可以提供,
然而我很少覺得「上癮」這件事需要被完全清除乾淨,
就像是我壓力很大的時候,會很有意識的去找熟識的設計師洗頭,
或有意識拿起一本厚重的小說,讓自己可以透過書中世界暫時抵擋那些沉重,
我與來接受催眠的當事人唯一的差別,在於我隨時可以選擇停下這些活動,
也很清楚真的快要不行時,可以找到誰來陪伴自己度過這些不舒服的情緒,
又或者是還有哪些替代方式可以好好自我陪伴這些低落跟辛苦,
因此,我通常會與當事人建立合乎現實的目標,並且循序漸進地讓上癮行為獲得控制,
一旦這些癮頭可以成為被自我控制的行為,甚至生活中適度的調劑,
痛苦就有機會轉化成良藥,變成支持我們邁向理想生活的力量。
回到這篇文章的開頭,從榮格心理學來說,
蒲島太郎的龍宮之行,象徵著對潛意識心靈的耽溺以及對現實世界的逃避,
上癮行為之所以最後演變為盤根錯節的嚴重困擾,
往往是我們過度抗拒人生中必然存在的痛苦:孤單、焦慮、恐慌、悲傷、憤怒……
這些不舒服的心情,原本只是潛意識對我們發出的警訊,
提醒我們生活裡正存在著讓我們感到不太對勁的事情,
或許是與伴侶的疏離造成我們的孤單與焦慮,或許是工作壓力使我們緊張不安,
也可能是親人離世帶出對死亡的恐懼,以及對親情的不捨,
這些痛苦就像是被天氣挑起的陳年舊傷,提醒我們在這些事情發生之前,
很可能在潛意識裡本來就存在著過去來不及面對的人生功課。
面對這些讓自己感覺到痛苦的事件,雖然很不容易,卻也是開啟療癒的鑰匙,
我有時候會跟當事人說:「如果可以選擇面對,誰會願意逃避?」
我們都渴望開心過日子,從容自在去追尋自己所渴望的目標,
然而當現實中充滿過多的阻礙時,我們有時真的會感受到自己力不從心,
我始終相信每個人的潛意識裡,早已具備著自我療癒的潛能,
只是習慣從權威人士獲得解答的習慣,讓我們很容易放棄自我信任的機制,
與其說催眠會引導我們進入神奇的潛意識世界,
不如說這是一趟陪伴我們安全回到現實生活的旅行,
讓我們不需要變成七八十歲的老頭,
也可以從龍宮看似絢爛卻充滿麻痺的環境裡,安全回到不完美卻真實的人生。
套句榮格所說的話:「人的生命始終在追求完整」,
每份讓我們不愉快的經驗,都是靈魂深處為了變得完整所發出的召喚,
當我們願意回應這份召喚,生命自然會找到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