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本身就是一種催眠】
很多人對於催眠的刻板印象,是催眠師會控制別人、
催眠師會讀取他人心思、做些神秘或詭異的事情,
然而在電影一開始,許立生就提到催眠其實就是同理心,
當一個人可以對他人的生命際遇產生感同身受的共鳴時,
催眠現象便可以無所不在的發生,
透過猜出男同學心中所想的顏色,許立生立刻向所有同學證明了這個論點,
因為他早已注意到,這位男同學不斷偷偷觀察前排穿粉紅色衣服的女同學,
因此當要他在心中想一個不可以被別人知道的顏色時,
潛意識必然會選擇粉紅色作為「禁忌」的代表。
這個方法在他對陪審團成員之一的陳永晞進行催眠時,
不僅再次派上了用場,也成為逆轉後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很多對催眠不瞭解的人,會認為催眠是種意志力的競賽,
只要自己堅定立場、以意志力忍耐,催眠師就不會得逞,
然而在清醒催眠中,越是堅持這麼做的人,反而更容易進入催眠裡,
許立生便是抓住了陳永晞這樣的心態,運用逆向思考的方式輕易展開催眠,
在電影中,陳永晞可說是幾位堅持林子瑩沒有犯下罪刑的人中,
最有豐富知識與推敲能力的陪審團成員,
若要展開理性說服,被他找出破綻並駁回的機率非常高,
因此許立生要他想像自己就是死者,許立生則化身為林子瑩,
接著以快速而堅定的語氣,要他想像兩人正身處在案發現場的遊艇上,
他不僅要陳永晞想像手中的鋼筆,就是銳利的刀子,
還同時提示陳永晞「你腹部已經中了一刀,大量出血」,
接著實際移動到他身後,
搭配「這時候我只要從你背後勒住你,就可以殺死你」的驚人台詞,
讓陳永晞以為自己就跟死者一樣,即將被林子瑩殺死!
許立生在這個看似出神入化的過程裡,
善用了想像力與身體觸碰的催眠技巧,
但最重要的是他知道陳永晞有癲癇,很容易在高度情緒張力下發作,
熟讀佛洛伊德的他,之所以如此堅持林子瑩無罪,
也意味著他在情感上與被告有高度共鳴,渴望伸張正義,
這種容易對他人代入情感的特性,加上善於細膩想像的能力,
恰巧成為許立生完美催眠成功的助力,
然而他之所以故意引發癲癇發作,其實是為了對抗綁匪不得不的手段,
這部分就讓大家自己在電影中慢慢抽絲剝繭了~
【情緒本身也是一種催眠】
隨著電影劇情逐漸進入核心,面對最後兩名堅持林子瑩無罪的陪審員,
許立生的催眠挑戰看起來似乎也遭遇了瓶頸,
畢竟面對立場堅定、思緒清楚、講求證據的人,
在一般大眾的印象裡,是幾乎不可能被催眠的,
然而許立生在這裡再次展現出我所謂「生活即催眠」的精髓,
透過層層安排,催眠了陪審團主席的梁sir。
他首先故意讓梁Sir發現了自己先前寫下的求救字條,
暗示梁Sir自己一路以來怪異的行徑,可能都是受到他人挾持,
接著安排了微波爐爆炸,讓大家驚恐逃出會議室,
並故意快速離去,讓梁Sir跟上,
在這裡許立生運用了非常高階的催眠技巧,
在古典催眠中,本來就會有經過長廊、走樓梯的場景,
我們最常聽催眠師這樣說:「你每往下走一個台階,都會覺得越放鬆」
「你慢慢的在長長的走廊上前進,等一下,你會看到一扇門,
當你推開門的時候,會看到自己前世的記憶……」
樓梯、走廊、開門,這三個元素,
在這場梁Sir緊追在許立生身後的過程中,全都身歷其境的經驗過一次,
這是清醒催眠中,具有多層次溝通的隱喻手法,
加上一路上氣喘呼呼的奔跑,消耗掉梁Sir的體力,
當他跟著許立生進到另一間會議室時,早已被引入深層的睜眼催眠狀態裡了!
不僅如此,接下來許立生更是直接告訴梁sir女兒被綁匪挾持,
梁Sir自己也有個女兒,許立生質問,如果換成是他的女兒被壞人綁架,
為了女兒的性命安危,他會做出什麼決定?
在這裡許立生不只再次運用NLP「框架轉換」的細膩技巧,
將注意力焦點從林子瑩到底有沒有罪,轉移到自己的女兒會不會死?
成功讓梁Sir改變想法,(劇情繼續演下去,會發現這是對綁匪設下的陷阱)
更重要的是,整個過程中,運用了催眠手法中最重要的「情緒元素」,
在催眠師訓練中,會提及除了放鬆之外,
困惑、驚嚇、失衡等七種情緒狀態,都是容易讓人進入催眠的重要關鍵,
從上一篇文章到目前為止,我們一起經驗四場對陪審員的催眠,
全都可清晰感受到這些不同情緒元素的運用。
(延伸閱讀:你是不喜歡,還是不習慣?)
【最重要的催眠,往往藏在我們不會特別注意的細節裡】
正當我們跟著許立生經驗了四場催眠大戲後,
或許也跟綁匪一樣,滿心認為陪審團將會做出林子瑩有罪的宣判,
然而當關鍵場景出現時,我們卻驚覺從頭到尾,
許立生透過層層線索的鋪排,讓綁匪與內應誤以為自己改變了陪審團的想法,
實際上,他早已設下了圈套,
而他更進一步開始展開反撲,要讓綁匪付出代價。
這讓我想起今年寫完「潛意識自癒力」這本書後,
我一直向讀者跟當事人強調「生活即催眠」這件事,
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要提防催眠師暗藏的催眠指令,
認為催眠師身為「陌生人」,可能會對我們做出不利的操弄,
卻不太留意伴侶、父母、廣告甚至是社交媒體對我們提供的催眠暗示,
這些我們「感覺最親近的人」,事實上才是影響每天生活大小決定的關鍵人物,
但我們幾乎不太會對他們所說的話,多加檢視與思考,就本能做出回應了。
因此,在下一篇文章裡,我們不僅會繼續談談許立生催眠綁匪的手法,
更會分享,日常生活中,我們究竟如何身處在巨大的催眠幻象裡無法自拔!
1 comment
您好,我是有興趣的業餘人士,請問目前市面上除了老師的書之外,還有其他比較成體系、實證研究的書籍嗎?
版主回覆:(12/03/2019 10:27:37 AM)
目前要真的很有系統的,具有實證基礎來談催眠的書,大概就是艾瑞克森取向的那幾本,但這些書通常都需要對催眠有一些認識,甚至是成為催眠師之後,才會比較好閱讀的,例如天生的催眠大師、經驗取向治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