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好的關係需要雙向奔赴,更需要彼此願意包容與相互理解,然而有些關係,卻會在看似用心付出的表象之下,藏著傷害我們的利刃。
這是《你以為你在談戀愛,其實是在越級打怪》裡的真實故事,作者森女慈慈在書裡勇敢揭露自己與具有病態人格的人的戀愛故事,以及如何運用專業資源協助自己從傷害中復原的經過。
什麼是病態人格?在書中有相當清楚的說明,在此我就不多加贅述,如果採用心理師訓練的語言,我會說:「病態人格是一種經過醫療診斷後,具有明顯偏離常態的人格特徵。」
舉例來說,有些人的言行極度需要引起他人的注目,好鞏固自己在群體中的獨特地位,有些人則內心過度空虛寂寞,當他在乎的人無法投以高度關注的時候,會因發狂的情緒而想傷害自己。
也有些人具有高度同理的能力,卻運用這種能力來操弄旁人的情感,而且毫無悔意。
既然叫做「人格」,就表示我在上面所描述的這些情況,當事人已經感到相當習慣,甚至並不認為這麼做有什麼問題,就算真的造成了人際問題,那也是對方的錯,自己只是無辜的受害者而已。
你可能會想,這麼可怕的人,怎麼可能會有人想跟他們談戀愛,甚至走入伴侶關係呢?
無論是從學術研究或我從諮商接案的觀察中所得到的資訊來看,病態人格雖然在關係中具有極高的殺傷力,但其中不乏極具魅力的特質。
例如擁有極高的社會成就、讓人羨慕的頭銜身分、大方給予的金錢支持、比一般人更能細膩體貼情感脆弱的能力,這都是部分病態人格所具備的魅力。
就像是美國影集《安眠書店》裡的男主角喬伊一樣,他們在曖昧與熱戀的時候,會很真誠地對你示好。
然而一旦你的言行牽動他們潛意識裡的不安,或他內在無法整合的心理需求被打開時,又會像是變了一個人那樣的,做出傷害你的事情,甚至認為錯的人是你,他只是無辜的受害者而已。
除此之外,既然使用「人格」這個字,就表示病態人格跟具有憂鬱症、恐慌症、思覺失調的人有個截然不同的特點:
心理疾病具有很明顯可被辨識出來的特徵,就跟我們可以輕易分辨健康的人與癌症患者之間的區別。
然而人格特質卻帶有模糊的特色,我們很難說一個人自私到什麼程度才是一種病,也很難判斷我們與伴侶之間的衝突,到底是因為他刻意操弄自己的情感,還是我們自己也有問題。
這正是與病態人格談戀愛時,我們會面臨的最大難題:
首先,我們不一定能在約會階段就立刻發現對方是否具有病態人格,其次是病態人格在交往時會做的行為,有一部分跟多數「正常人」是重疊的,只是程度上可能會有許多差異。
(為了不讓這篇文章變成生澀難懂的學術文獻,請包容我使用病態人格跟正常人這種帶有二分法但更為直白的描述)
到底今天他因為我沒有換上他精心挑選的衣服而生氣,是因為他真的很愛我,還是他刻意用這種方式操弄我的情感呢?
我們總是因為一點小事而爭吵,究竟是我太情緒化,還是他曾經在感情裡受過傷害,又或者其實只是溝通不良?
森女慈慈在書中講述了親身戀愛故事,誠實地剖析自己的內心混亂與痛苦的反思。
她試圖向身為讀者的我們揭露一個事實:
在感情裡,如果出現困惑,最好別悶著頭自己思考,因為這正是病態人格期待我們的,一旦我們過度陷入封閉式的思考,就容易帶來情感內耗,甚至開始自我懷疑,進而帶給對方繼續影響我們的力量。
病態人格者很容易將一切行為包裝成愛,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一點一滴接受了這份愛,很容易會開始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以及對健康界線的辨識能力,當糖衣融化後,我們的心靈將逐漸被毒藥所侵蝕與控制。
在我的接案經驗中,一旦愛上病態人格,通常需要一段漫長的復原時期,而且非常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森女慈慈也在書中細膩地描述自己如何透過書寫、運動與心理諮商,協助自己走出這段越級打怪的逆境。
我想任何一段情傷,都會嚴重打擊到我們的信心,病態人格在過程中的言語暴力、情感威脅甚至是羞辱,更會摧毀我們原有的自我價值感。
因此接住那些在關係裡因受傷而碎裂的心情,陪著當事人一次次地再次相信自己值得好好被愛、透過各種客觀事實,學習欣賞自己的價值與優點,擺脫被植入的有毒信念,是我會在諮商初期所做的事情。
同時,在心情逐漸穩固之後,我也會陪著當事人回頭看看,是什麼讓自己當初會被病態人格吸引呢?在交往過程中,是什麼讓我們忽略了隱約可見的警訊?
這並非要檢討當事人的錯,而是如果我們能夠更加知道自己面對感情時,內心的缺口在什麼地方,下一回就比較不容易再次受到致命吸引力的誘惑,也不必因為怕再次受傷,而強行封閉自己的內心。
其實閱讀森女慈慈在《你以為你在談戀愛,其實是在越級打怪》裡透露的故事,我真心佩服她願意真實剖析自己,並大方分享出來的勇氣。
我的碩士論文同樣也公開談論了自己穿越創傷的經歷,在過程裡經驗過許多矛盾與掙扎,最終因為認定把自己的生命經驗說清楚,必然能支持到具有相似困境的人,這股信念支持了我完成論文。
想必森女慈慈也是帶著相似的初衷,讓這本書變成了身陷情感迷霧之人眼前的明燈吧!
同時,在me too事件頻傳的此刻,翻開《你以為你在談戀愛,其實是在越級打怪》,我相信對許多女性讀者將是別具意義的經驗。
在台灣身為女性,一直被灌輸要包容、體貼、溫柔與善良,這些特質卻恰好給予握有權勢者利用的機會。
甚至當自己傷痕累累時,還需要思考自己如果出來發聲,是否會對加害者造成傷害?
如果你也曾經驗過一段非常受傷的愛情,或在伴侶關係中感到痛苦掙扎,或許透過森女慈慈的文字,你不只能得到情緒上的安慰,也能從書中獲得一些實用的方法。
祝福曾在感情裡受傷的你,能夠境隨心轉,苦後回甘。
張義平(幽樹),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明鏡催眠創始人,生命探索的引路人。
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