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到自我2的生活潛能,進入心流經驗裡】
作者在書籍的前半段裡,已經充分解釋意念操縱的運作方法與原理,
在後半段的篇幅裡,則開始與我們分享,如何可以減少意念操縱出現,
甚至可以大大運用潛意識裡的素材,幫助我們讓生活運作得更加和諧。
他提及自己前往拜訪知名網球教練高威時的神奇經驗,
高威訓練出世界上許多知名的網球選手,
當作者與高威見面時,後者表示會讓她再半小時左右就可以打得跟網球選手一樣,
然而作者這輩子連網球拍都沒有拿過!
作者詳細描述高威如何創造初各種遊戲,讓自己一步一步沉浸在與網球玩耍的過程裡,
等到他意識到自己其實正在與高威展開網球對打時,
身體已經習慣了如同網球選手一樣的節奏感、握拍方法與擊球姿勢!
整個過程不只讓他覺得吃驚,連一旁觀摩的記者們都感到不可思議。
高威提出他在網球生涯中的理論:多數人都生活在自我1的狀態,
這個狀態充滿了各種社會裡約定俗成的觀念,
例如網球需要漫長訓練、學習某樣技術應該如何如何…..
只有遵守社會規則與「常識」的人,才可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結果,
在自我1的狀態下,充滿評價、指責與壓力,會大幅限制自我潛能,
相反地,處在自我2的狀態裡,我們會進入心理學所說的心流經驗,
一切都充滿好玩、活力跟喜悅,事情的結果不那麼重要,
我們整個人都可以沉浸在心流經驗(或稱為高峰經驗)裡,
這時候我們反而可以開啟身心原有的潛能。

【自我1與自我2,其實就是意識與潛意識】
從我的眼光來看,高威所說的自我1與自我2,其實就是意識與潛意識,
我們人類的意識充滿非常多規則與評價,潛意識則是無邊無際沒有框架的狀態,
意識的功能在於分析、規劃、歸納各種結論,好幫助我們在世界上活下來,
而意識裡的內容,很大一塊都是社會上主流價值觀的評價與教導,
為了讓自己可以安穩的活下來,聽從社會價值觀似乎是最安全的方法。
然而作者提到多數社會價值觀都有其形成的當年時代背景,
有很多價值觀到了我們的年代,已經不再適用,
然而人們沒有意識到時代差異所造成的條件落差,
仍然很本能的依循父母、老師、長輩的建議,繼續保守原來的價值觀,
因此很容易就在現在的生活中卡住。
我自己最有感覺的例子,是當年準備要離開專任工作,轉為行動心理師的前夕,
父母親都表示這種類似「打工」的生活,非常沒有保障,
不只薪水不穩定、工時可能增加,甚至還沒有勞健保與退休金!
在他們的時代裡,自由業等同於遊手好閒跟缺乏工作能力,
然而在我進入第二、第三年的行動生涯後,
我發現在各行各業裡,其實跟我一樣擁有自由工作型態的人比想像中得更多!
如果我停留在自我1的限制性信念裡,那麼各位讀者現在應該也看不到這篇文章了,
當然,也沒辦法經驗到我這幾年來開設的各種優質課程,
甚至可能無法享受我提供的個別催眠療癒,
而在我成為資深的行動心理師之前,也從來不知道原來自我2能帶來的成長有多麼強烈!
【專注在好玩的事情上,就更容易啟動自我2】
作者分析了高威教導自己打網球的過程,發現高威是個非傳統典型的網球教練,
在整個互動中,高威很少採取教導的方式,而是運用像是玩樂的方式,
讓作者自己親身體會跟網球接觸的有趣跟經驗,
作者提到這是進入自我2很重要的關鍵:
除了進入所謂的「大人心智模式」、保持專注力之外,
最好可以有一些玩耍與幽默的心態。
(關於大人心智模式,與TA溝通分析學派有關,詳情請自行閱讀書中內容)
我自己在前陣子的搬家過程中,也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身為家中唯一的孩子,所以離家這件事對我來說特別困難,
不只顧慮自己、顧慮搬出去的生活,潛意識裡也會顧慮父母,
在這情況下在搬出老家的前幾天裡,心中其實有些擔心,
在生活中有一些過去不曾處理過的情況,讓本來就習慣焦慮的我更焦慮,
這時有個朋友建議我,可以把每一件事情都當成遊戲的心態來做,
無論是洗衣服、整理家務、認識新環境….都當成遊戲,
我發現這種心情果然幫助自己大大放鬆下來,
甚至會覺得很多事情變得蠻有趣的,
等我意識到自己已經掌握住一些「偷懶」或「有效率」的訣竅時,
其實也才過了一兩天而已,但我的身體已經迅速適應了很多事情。
從這個角度來看,面對我們覺得困難或陌生的事情時,
如果可以帶著一些幽默跟好玩的心情來進行,
意念操縱就不容易出現,取而代之的是心流經驗。
【為自己負責,是療癒的關鍵】
想要啟動自我2,作者表示還需要有所謂的大人心智模式與專注力集中,
也就是專注在當下的經驗裡,並以一種全然替自己負責的態度進行,
他表示之所以會容易出現意念操縱,通常是因為我們對自己過於嚴厲或感到無助,
前者來自於我們內化父母親或重要他人的評價,進而有自我攻擊的傾向,
後者則同樣來自於父母親或他人的評價,只不過我們掉入像是兒童一般的心智狀態,
兩者都對解決生活難題沒有太大幫助,
當我們願意替自己負責,拿回生命主導權,又能帶點幽默的接受與看待時,
生命困境比較容易在自我2的協助下,有所改變。
這讓我想到無論是心理諮商、催眠或任何一種療癒方式,
當事人通常都是帶著自我1中過度責備或過度沮喪的狀態走入晤談室裡,
然而這些狀態往往會創造出更大的困難,
用我的話來說,就是「阻礙的阻礙」,把原來的小困境變得更加巨大,
催眠、NLP、心理諮商….或任何一種療癒方式,
其實都不只是在「解決問題」或「找出原因」,
而是幫助當事人恢復到現有年齡中應有的心智成熟度,
進入自我2的心流經驗裡,重新看見自己身上所蘊藏的潛能,
然後發揮潛意識的力量,迎接並穿越眼前的挑戰,
這一切改變的發生,都來自於「願意替自我生命負責」的態度!
對於自認為只是心理學素人的社會大眾來說,
暗黑心智這本書算是淺顯易讀的大眾心理學書籍,
可以從中學習一些改變負面想法的方式,
對於擁有心理治療專業訓練的相關人員來說,
或許會更能看懂過去所學習的治療理論與潛意識之間的關係,對實務工作有些幫助,
當然對於催眠師、NLP執行師來說,
這本暗黑心智當然更是一本深化改變歷程的好書,
並能將個人潛意識與社會集體意識之間的關係,看得更加清楚!
本名張義平,幽樹(ShoRa)是我的靈性名字,
現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新北市國高中特約心理師與督導、
藍海機構催眠治療師與催眠訓練師、
藍海機構家族系統排列師、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塔羅與心靈圖卡諮詢師、訓練師與督導、聊心話大冒險桌遊帶領人。
以謙卑的心情迎接來到眼前的人們,
相信在每個生命挑戰中,都潛藏著邁向幸福的韌力,
用溫暖的心與如實的樣貌,與每個尋求服務的伙伴,
一起替自己的生命,創造出不同的可能。
著有「潛意識的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的生活」一書。
(歡迎分享本書資訊給愛閱讀的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