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裡也有暗黑心智的存在,默默破壞你想要的愛】
這本愛的底線,是「暗黑心智」作者佩特拉柏克的第二書,
在她的前一本書裡,提及人類潛意識中具有七種破壞性思考,
她稱之為「意念操縱」,當我們發現事情總莫名失控或受到阻礙時,
很有可能是受到意念操縱的影響,讓我們不自覺的想阻礙自己完成這件事。
(延伸閱讀:讓你不自覺做錯事後又懊悔不已的暗黑心智)
在這本愛的底線裡,作者將愛情與婚姻中的意念操縱現象,
並提到我們幾乎總是感情裡,受到舊有成長經驗或父母親的影響,
不自覺地使用七種意念操縱來讓親密關係一步步走向死局:
1.恐懼式意念操縱
2.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
3.施壓式意念操縱
4.評價式意念操縱
5.規則式意念操縱
6.懷疑式意念操縱
7.快感式意念操縱
在催眠晤談裡,有些在婚姻或感情裡飽受痛苦的女性,
確實很容易出現「評價式意念操縱」,認定先生或男友一事無成、不關心自己,
然而在這背後藏著「恐懼式意念操縱」與「自我貶抑式意念操縱」,
為了掩藏心中的脆弱與悲傷,使得她們反過來張牙舞爪的要求注意,
然而這麼做通常把伴侶推得更遠,並讓她們看起來變得越來越讓人畏懼,
反過來也有些男性喜歡施壓式與規則式意念操縱,
要求太太或女友一切都要聽從自己的吩咐,就好像自己是個總裁一樣,
同樣背後可能也藏著很深的自我貶低意念操縱,
在伴侶治療的過程裡,最驚人的發現,
大概就是夫妻雙方的深層情緒其實幾乎一模一樣,
只不過表達方式與自我防衛的手法剛好很互補吧!
【在愛情中成為父母或孩子,都會是個大麻煩】
在暗黑心智與愛的底線這兩本書中,
作者都以溝通分析學派(簡稱TA)中的PAC概念,
PAC分別代表我們意識層面的三種心理狀態:父母、成人、小孩,
從作者的眼光來說,在愛情裡進入父母或小孩狀態都不是件好事,
(TA屬於心理治療領域,作者則是教練領域,
此處是作者自行轉譯PAC加以應用,與TA原來的概念略有不同)
因為當我們在感情中進入父母狀態時,往往會過度嚴厲,
而身處於小孩狀態時,又可能會過於無助與天真,
兩者都是意念操縱的來源,也是成熟感情的阻礙。
根據作者的觀察,如果我們總是處於父母我或小孩我的狀態,
感情中經常會出現下列三種問題:
1.找一個比自己強勢或弱勢的人交往甚至結婚
如果我們太想控制關係,就會傾向於進入父母我或小孩我,
前者以壓迫命令與要求來控制另一半,
後者則以依賴控訴與軟弱來進行隱藏的控制,
然而親密關係需要流動與充滿活力,才是健康的狀態,
因此兩者都遲早會讓戀愛或婚姻出現危機。
2.無法戀愛
對於某些「母胎單身」或很難進入一段愛情的人來說,
往往意識層面渴望來場轟轟烈烈的美好戀情,
但潛意識裡卻對於與人親密有極深的恐懼,
一旦有人在心理距離上靠近到一個程度,
就會用各種方式迂迴或明顯的進行自我阻礙,
導致一段可能即將產生的愛情就此終結。
3.太多愛情把戲
「他一定要這樣做,不然就是不愛我」
「如果他在乎我,就應該知道我的需求」
「他應該用我期待的方式表達關心,愛不就是要傾聽與尊重嗎?」
「如果你滿足了我的期待,我才願意對你好」
「愛情是一場公平交易,我願意用身體來交換你的照顧」
這些看似與我們無關的句子,往往深藏在潛意識裡,
用很難察覺到的方式,偽裝成公平、在乎、關懷甚至是「愛」,
讓我們與伴侶互動時,產生了非常多的規則與隱形控制,
當我們開始玩這場遊戲,甚至對方也採取類似的策略時,
到頭來愛情往往會從甜美轉為苦澀。
【你敢直視幻想中最大膽的慾望嗎】
本書最精彩但篇幅不多的地方,是作者提出了愛情日間部與夜間部的概念,
日間部會是我們請朋友介紹對象,或是公開在交友網站上的資訊:
「28歲男性,喜歡運動、常上健身房,
希望可以認識溫柔大方、善解人意的女性。」
「32歲女性,熱愛旅行、音樂與跳舞,
想要認識成熟穩重、會照顧我、相互扶持的伴侶」
「我希望對方善於傾聽、能夠有心靈交流」
「我想要對方看起來是可愛的,偶爾會對我撒嬌」
這些都算是愛情日間部的資訊,是我們很熟悉的愛情語言,
作者強調這些條件都很棒,但卻無法真正釐清我們潛意識中想得到的感受。
所以作者提及我們需要願意探索自己的愛情夜間部,
像是「狂野的性愛」或「溫柔的撫摸」
「刺激的冒險」、「大膽出發的旅行」……
如果用諮商心理師的專業進行更深一層的翻譯,
我會說如同佛洛伊德或榮格等深度心理學學家所說的,
我們應該大膽探索並正視內心最深層的慾望,
如果日間部的內容讓我們安心,覺得自己可以安全待在社會建構的舒適圈,
那麼夜間部的內容會讓我們開心、興奮,踏出舒適圈讓生活變得完整,
而且這通常也是愛情不斷散發出誘人魔力的原因,
畢竟每天只有溫暖話語的談心時間,或是永遠只有牽手散步的溫馨?
我們很難想像跟另外一個人,從認識到熱戀再到結婚,永遠都只有這種生活?
反過來我們也不可能從認識第一天到結婚之後,
都只有美好激烈的性愛或每天都像是叢林探險家的國外旅行。
從心理諮商與催眠的眼光來看,過與不及都不好,
所以我很同意作者所說的,健康的愛情需要日夜間部的完整資訊,
就像是佛洛伊德所說的以成人自我調節孩童自我與道德自我,
也像是榮格所說的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神聖婚姻」,
親密關係理性與感情的平衡,也是刺激與平淡之間的調和。
【進入最佳激發狀態中的你,會是愛情中閃亮的一顆星】
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到許多轉念或轉換心理狀態的方式,
但真正的方法其實都來自於「進入PAC中的成人狀態」,
(作者在此仍然自行詮釋了成人狀態,與TA理論實際上沒有太多關係)
依照作者的解釋,成人狀態意味著「生命中最佳的時刻」,
是我們在初戀時熱力四射、魅力動人又充滿創意與包容的時刻,
他提供我們另外一層有別於愛情發展階段論的看法:
我們在剛認識心儀對象時的狀態,其實才是我們在感情中的最佳狀態,
那時候我們各自擁有絕佳創意、可以看見彼此身上最棒的優點,
而且可以以創意的將彼此的優點放大後,創造出親密與美好的互動,
是意念操縱的介入,導致後來漸行漸遠的關係破綻。
從NLP(最新一代的催眠方式)來說,
我們需要重新找到在感情中那個充滿信心、魅力、熱情與創意的自己,
也需要建立一個心靈上的快捷鍵,只要按下這個隱形的按鈕,
我們就可以重新想起,自己其實不像現在這樣充滿恐懼、悲傷、無奈與壓力,
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重新找到與伴侶之間的聯繫,再次攜手合作解決關係中的困難,
NLP執行師可能會說,踏入自己的心靈卓越圈,即可感受到這股力量,
諮商心理師則會運用各種不同的技巧,陪伴當事人找回原來屬於自己的這份能力。
然而作者的這套理論與方法在使用上其實有著極大的限制:
在教練工作中,面對的通常是擁有足夠心理成熟度的成人,
然而在多數時候,心理師與催眠師面對的會是擁有潛能但也攜帶更複雜問題的人,
當問題不太嚴重,當事人也具有許多問題解決能力時,
作者建議的「回到成人狀態,放下意念操縱」的方式會帶來很不錯的效果,
然而在諮商實務裡,我觀察到的是雖然人人都具有自我突破的潛能,
但對於許多深陷糾結與痛苦的人們來說,除了「喚醒成人自我」外,
還需要有更細膩與深入的陪伴與策略,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因此我們不妨將這本書當成一本很棒的自助手冊,
透過作者幽默又中肯的解析,我們得以理解自己在感情中的意念操縱,
或是透過書中的練習與方法,大大調整自己在面對伴侶時的心態,
甚至把這本書當成尋求專業協助之前的踏腳石,
幫助自己更快在心理專業服務中,獲得所需要的協助!
我自己身為心理師、催眠師與靈性療癒師,
透過作者的分享,找到了更容易陪伴當事人的方法,
有些困擾可能需要深度陪伴,也有些人可能只需要一個念頭的轉換,
無論是對自我探索有興趣的讀者、想找尋不同切入角度的專業人員,
我想都能夠在這本書中得到很好的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