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希臘史詩般的漫長追尋】
星際救援從預告片裡其實有點讓人摸不透劇情走向,
實際到電影院觀賞後,我覺得氣氛非常低沉緩慢跟深邃,
導演將宇宙探索及前往海王星尋找父親的過程,
描繪成猶如史詩奧德賽那樣的英雄漂流之旅,
也像是耶穌獨自進入荒野接受魔鬼試煉那樣的內在修練之旅,
在孤獨與靜默的黑暗裡,布萊德彼特所飾演的羅依少校,
似乎只能獨自一人在這漫長旅途中,
一面追尋父親是否仍存活的線索,同時面對自己潛意識裡最強大的心魔。
如果要從娛樂性來說,星際救援算是非常不娛樂的一部電影,
甚至需要觀眾保持非常充沛的體力,才能一路跟隨羅依抵達電影的結局,
然而如果願意從潛意識的角度出發,
或許我們也可以緊跟著羅依的腳步,一路往下直達潛意識的深淵。
榮格曾經說過:
「沒有一顆樹的枝枒可以觸及天堂,除非這顆樹的樹根可以深紮到地獄」,
這句話似乎可以成為星際救援這部電影的註腳,
伴隨我們面對心靈世界裡遼闊無垠的黑暗。
【面對生命中的陰暗面,我們習慣先否認再說】
羅依接下太空管理局的任務後,先從月球抵達火星,進而前往父親失蹤的海王星,
這三顆星球在占星學中恰好各自對應著情緒、衝動與無意識的功能,
在昔日父親摯友的陪伴下,羅依與護送的人員們驅車前往發射點,
在月球的表面下,一切顯得緩慢而蒼白,而此時出現了不安分的強盜們,
表面上這是一場飛車追逐、險象環生的場面,過程中甚至損及太空衣的完整性,
從潛意識的角度來看,這似乎象徵著羅依壓抑著的深刻情感正逐漸從裂縫中湧出。
有些找我做心理諮商或催眠的當事人,在前一兩次晤談中顯得有些過份平靜,
「我的原生家庭很好啊,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得憂鬱症。」
「醫生說我的身體症狀是壓力造成的,但我自己沒什麼感覺。」
「我其實也沒什麼感覺啦,事情不就是這樣嗎?」
面對應該會有深層悲傷、強烈憤怒甚至是深深恐懼的事件,
當事人卻用非常理智或平淡的口氣來陳述,
甚至表示自己其實過得不錯,只是有一些小小的問題才來尋求專業協助,
這就像是羅依在太空車上不小心被子彈劃破太空衣一樣,
表面上確實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破洞,
但實際上太空衣在宇宙中破損,很可能會進一步引發攸關生死的危險,
而羅依只是很鎮定的在登上太空艙後,找個機會想辦法封住這個裂痕,
就像是我們多數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
往往想要用轉移注意力、否認、壓抑、切割的方式來面對,
例如吃美食、追劇、上網聊天、睡覺、遺忘…..
但身體仍然持續承受在壓力與情緒下,向我們發出警告。
【莫名的怒火,是潛意識的警告與召喚】
如果說月球上的經驗,是在蒼白色調下極力掩蓋潛意識鐘的懷疑與不安,
那麼火星上一切都籠罩在暗紅色色調上的氣氛,
就像是意識已經再也無法壓抑恐懼、焦慮轉化成的怒火,
而早在登陸火星前,羅依就在太空船上經驗到自己近乎失控的憤怒,
當時他與船長前往一艘發出援救訊息的太空船,
羅依一直勸告船長不該出手相助,以免製造突發的意外,
這就像是多數當事人一開始往往潛意識的希望,
透過諮商或催眠可以直接處理掉自己的困擾,
不要做太多的深層探索,也不需要瞭解這個困擾與自己的關係,
然而潛意識最終仍然會在生活的困頓中持續取得勝利,
羅依只好跟隨著船長登上這艘發出求救訊號的太空船。
然而等在船上的,是觸目驚心的巨大抓痕,以及陷入狂怒狀態下的猴子,
而這個猴子早已奪走船長的生命,羅依在緊急帶回船長遺體的過程中,
運用艙壓將那隻猴子徹底粉碎,
在接受心理評估時,他終於開始默默陳述自己心中的憤怒,
這就像是在與心理師對談的過程中,當事人會從原先的「情緒凍結」狀態,
開始透露出更多深層的情感,
憂鬱可能是壓抑怒氣的表現,憤怒可能是為了偽裝自己的害怕,
恐懼引發的強迫行為或許是避免自己一直陷落在哀傷與無助裡的反應,
而執著則是對抗讓人感到絕望的生活,最後的一道防線。
這一切都在羅依抵達火星,開始對父親親情喊話時,再也壓抑不了的情緒,
甚至他赫然驚覺,原來父親並不是他小時候想像的完美形象,
父親在前往海王星的旅程中,逐漸變得偏執與瘋狂,
他讓這股瘋狂主宰了自己,進而除掉那些渴望返鄉的同事。
【深入無意識的海洋裡,用堅定的心才能面對陰影】
海王星在占星學中象徵著無邊無際的無意識,
在那裡所有的情感、幻想跟心靈素材全部都混在一起,
羅依的父親因為太深入這股無意識的力量,進而被裡頭的某些陰暗面掌握,
(也可以說他父親的逃避與偏執的天性,讓這股陰影更有力量)
最後決定關閉與地球之間的通訊,獨自一人留在海王星的漂流之中,
拒絕接受這宇宙中並無其他智慧生物的可能性。
羅依獨自前往海王星,與父親相遇,
即使父親數次表達他並不疼愛羅依,甚至完全忽略妻子感受,
他就是打算拋下妻兒,自己追求看似崇高的太空任務時,
羅依仍堅定的說出:「沒關係,我還是愛你。」
表面上這段描繪出羅依在漫長的宇宙航行中,
逐漸長出可以接納不完美事實(父親是瘋狂的、父親其實拋棄了自己)的力量,
甚至擁有面對各種潛在危機、可以獨力完成英雄任務的能力,
從潛意識的角度來說,這也象徵的羅依接納了心中的陰影,
這個陰影投射在外界,形成了父親嚴峻、偏執、封閉、缺乏慈愛的形象,
然而這個陰影也存在於羅依過去堅持孤立、使命必達、不談情感的心中,
(在電影開頭,他表示自己不會依賴任何人,這暗示著他也無法與潛意識合作)
即使最後父親選擇自我流放,他仍堅定的將所有資訊攜帶回地球,完成最終的任務,
當他揭開面對情感時的自我壓抑、願意承受情感爆發的衝擊與混亂,
他終於可以在這趟宇宙追尋之旅到達終點時,讓意識與潛意識合而為一,
進而將珍貴的哲人石(父親的研究資料)帶回故鄉。
【陰影其實不可怕,陰影是我們尚未探索過的深刻潛能】
許多當事人,包括年輕時候的我,都深怕自己會在諮商晤談中失控,
在催眠中過度深入探索陰暗面,導致生活變得「越來越負面」,
這或許來自於我們對於陰影這兩個字的誤解,
從榮格的角度來看,陰影並不是黑暗與邪惡的事物,
陰影是意識中極力想要否認,但卻渴望回歸我們懷到的事物,
就像是羅依一直告訴自己父親死了,並緊緊關閉自己的情緒,
告訴自己這樣就不必害怕再次被遺棄、不必處理信任感與親密的議題,
然而這也導致他的生命變得乾枯、過度冷酷,缺乏愛的滋潤。
從海王星發出的訊號所造成的突波,就像是我們所認定的陰影,
是塔羅牌中要前來取走性命的死神,是塔羅牌中將我們擊落的高塔落雷,
然而陰影只是呼喚我們踏出腳步,前往屬於自己英雄之旅的呼喚,
當羅依在黑暗中認出父親的身影,並願意接納父親也只是一名凡人,
同時在心中與行動上都與父親產生和解時,陰影的任務才真正宣告結束:
在面對我們想要壓抑、否認與分割的複雜情感時,
心理師與催眠師往往提供了像是太空艙一樣的穩固空間,
讓我們可以在裡面安心的沉澱潛意識裡如同大海起伏的情感,
讓我們可以在裡面如同羅依那樣面對心理評估時,
真誠描述內心衝突、慾望與感覺不被主流社會認可的禁忌,
讓我們能夠在穩固、安全的空間裡,一點一滴變得強壯,
讓自我意識可以形成屬於自己的太空艙,將所有潛意識的資訊裝載起來。
陰影就像是電影最後的爆炸,我們以為自己會在這股烈焰中被活活燒死,
但其實這場大爆炸卻可以成為推送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
就像是格得透過追尋並擁抱影子,才得以成為柔克學院的大法師,
羅依也透過這趟從地球前往海王星,最後又安然返回地球的旅程,
成為了自己生命中的英雄,而英雄是可以在平靜中接受他人協助的,
或許這就是他在最後訴說的那段「心理評估」,所要暗示的:
一名真正的英雄,除了擁有堅定的毅力與信心等超乎常人的能力,
同時也會是充滿愛、慈悲與柔軟知心的人,
而我們透過催眠與心理諮商,其實也是在進行生命的英雄之旅,
透過專業人員的協助,讓我們能安然抵達潛意識深處,
再把豐富的心靈資源,帶回自己的生活裡,創造不一樣的生命奇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