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奇物語或許是個關於集體創傷的故事】
不知道你覺得這世界上有絕對的「邪惡」嗎?雖然當代靈性療癒途徑中,越來越強調沒有純粹的邪惡這回事,一切都只是種「靈魂體驗」,如果我們把視野拉低一點,低到與正在受苦者的目光平行的位置,我認為在療癒過程中,仍然有極為少數的時刻,需要堅定地與當事人留在微弱光圈裡,大聲對眼前的黑暗說「不」。
這是我以榮格心理學與心靈原型卡解析Netflix熱門影集《怪奇物語》的第三篇文章,延續前兩篇的文章脈絡,這篇想與你繼續聊聊創傷療癒這回事,前兩篇文章可從文末的延伸閱讀裡,點選文字超連結即可閱讀~
追劇到第三季終,我一直很喜歡《怪奇物語》裡「沒有單一英雄」這回事,雖然有些角色相對之下比較活躍,但幾乎每個場景都至少會有兩個人並肩同行,而這讓我忍不住思考著,從第一季開始威爾遭受魔神攻擊後的創傷反應,會否其實是整個霍金斯小鎮的創傷?
我會這麼思考有兩個原因:首先威爾作為神聖孩童的象徵(雖然到了第三季這個意象不復存在),整個小鎮的動盪都從他開始,進而擴散到不同居民身上,如果將霍金斯當成一個完整人格的「王國化」,那麼小鎮居民與顛倒世界的戰役,即可視為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激烈搏鬥,亦即《怪奇物語》講述的不單只是關乎於個人的敘事,而是個具有集體心靈意涵的心靈故事。
其次,當我們嘗試把小鎮當成完整心靈來看待時,也就更能解釋劇中不同人物的位置,例如從第一季開始就擔負起與怪物對抗的哈普警長,顯然就是人格面具,因為人格面具往往是兩個世界的戰場上,最直接面對陰影襲擊的對象,而他愛慕已久的喬絲則是阿尼瑪斯,具有引領意識轉化的功能。
雖然在面對怪物時,哈普警長的勇猛非常有幫助,然而率先注意到不對勁的訊號,並且堅定表示背後存在陰謀的,卻示威爾的母親喬絲,這似乎也讓我們可以注意到,相對於僵化與遲鈍的人格面具,阿尼瑪斯及神聖孩童所象徵著自性,往往與陰影聯繫得更為緊密。
【在面對創傷時,不是什麼都必然可以整合】
無論是心理治療或靈性療癒的圈子裡,廣為流傳一股充滿詩意的說法:「沒有真正邪惡或黑暗的勢力,這些都只是二元對立下的產物,運用愛來接納,即可獲得整合與轉化」,在有專業評估的情況下,這個看法大抵是適切的,然而在我的實務經驗裡,偶爾也會發現一些例外。
有些飽受焦慮恐慌之苦的當事人,一直會出現自己與親人即將死亡的恐懼,內心那個聲音不斷威脅著有個會毒害親人的污染源存在,有些當事人則有揮之不去的死亡陰影,並且飽受內在羞愧感攻擊,這些心理狀態都不全然是可以「整合」或「轉化」的,相反地,在某些關鍵時刻,我發現自己需要堅定地告訴當事人:「你沒有問題,我們一起遠離那些會傷害你的黑暗力量」。
正如榮格在深度接觸集體潛意識的場域後,曾經提出的警告:「有些我們可能怎樣也弄不明白的東西,存在於潛意識的國度裡,有些東西似乎具有惡意,因此在進入潛意識時,我們需要有些心理準備。」
這些榮格口中的「黑暗力量」正如同《怪奇物語》裡的魔神與奪心魔一樣,難以溝通並懷抱著吞噬與破壞的力量而來,這時候我們該做的或許是抵禦及遠離,設下必要的保護界線,才不會讓潛意識的洪水淹沒本就岌岌可危的陸地。
【認同至高權威時,守護你的力量也可能成為暴君】
人類心靈中純粹的惡意到底是什麼,從不同理論來解釋會有不同的樣貌,以榮格心理學來看,當我們在尚未具備能夠充分守護自己的意識力量,便遭逢創傷時,潛意識為了保護我們,往往會形成一股如同天使或聖靈的形象,透過祂的庇護讓我們稚嫩的心靈可以獲得一絲喘息,然而這個如同心靈原型卡中「神」一般全知全能的形象,往往會在某個時期搖身一變成為如同心靈原型卡裡那個極具摧毀力的「毀滅者」,宣稱要搗毀一切存在,並恐嚇我們不得再次尋求外在協助。
我認為導致這一切弔詭的心理變化,關鍵原因在於「凡是落入極端,善惡就會顛倒翻轉」,在心靈原型卡裡的「神」,象徵至高無上的心靈存有,祂高高端坐在雲上寶座俯瞰人間,因而對一切事物具有絕對的真知灼見,這份「洞見」看似全觀,卻也可能因為距離事發現場太遠,以致於極端缺乏情感與慈悲心,進而換上冷漠殘酷的容貌,我認為這或許即是榮格心理學家口中所說的「自性的黑暗面」。
自性雖然是人類心靈的中心,具有某種超越一切的能量特徵,並且常被靈性療癒工作者當成是「神」的化身,在榮格心理學的眼光裡,「神」同樣具有陰暗面,意即「自性的黑暗面」,當這個看似無所不能的心靈存有,認為自身是一切主宰時,即可能會從光明的天堂,墮入顛倒世界裡,成為可怕的奪心魔。
在第三季裡奪心魔改頭換面,先從一個個小鎮居民開始吞噬、同化,進而展現出比第二季更驚人而殘暴的力量,似乎即可視為這種由神入魔的隱喻。
上述這種「善惡顛倒」的歷程,帶出創傷療癒時的重要提醒:無論是心理治療的某個學派,還是靈性療癒裡的某個方式,一旦宣稱其具有絕對拔除創傷或治癒創傷的能力,都有可能被潛意識心靈裡的這個「神」所附身,成為迫害當事人的方式,此時藥被翻轉成毒,與自性黑暗面中那個冷酷與具有羞辱性質的面向相結合,使當事人反覆在好轉—惡化間擺盪,並在這過程裡嘲弄與否定當事人的努力。
因此,在陪伴創傷倖存者時,我發現一個有些弔詭的地方:有時療癒師甚至需要暫時拋棄「一切都會轉好」的信念,卻也在黑暗力量不斷進逼時,堅定地與當事人一起守護那股微弱的意識火光,那個守護並非心存一絲盼望,因為甚至連希望都會被奪心魔所利用,我們只是單純地守護著那個帶有一絲人性的部分,為其哀悼,並且在黑暗面前站穩腳步。
【潛意識裡真的都只有好東西嗎?】
從《怪奇物語》到我最近二度重啟的另一度影集《闇》,還有許許多多的作品,其主旨都圍繞在「人類想要從未知領域中有所獲得,最後卻招致災難到來」,航向未知是促使人類意識開展的動力,然而當人因此變得過於貪婪並想要榨取一切可用資源時,往往就是災難的開始。
從第三季結尾與第四季預告片裡,不知道你是否會有跟我一樣的疑問:「到底在顛倒世界裡有什麼好東西,值得美蘇科學家爭先恐後的想要打開這道門?」在還沒看第四季之前的我,有個假設,回到編劇設定的年代裡,美蘇兩大強國都設法爭奪比對方更強大的力量,好奠定國土安危,例如核能、太空競賽都是,在劇中則是顛倒世界裡的力量。
若是沿用這層象徵來看,這種「想要獲得更大力量」的努力,不正是人類意識裡不斷講求進步、成功、累積成就的這股力量嗎?換言之我們不只想要把人格面具戴得更牢靠,還想把這個面具製作得更威風、更神奇、更光彩奪目,最好跟「神」一樣無所不能,好連敵人都臣服於自己的腳下,這種心態導致整個心靈國度裡的陰影變得綿延無盡。
正是這種將他者都當成敵人、拼命掠奪資源的心態,讓霍金斯小鎮三度遭遇奪心魔襲擊,並造就了壯烈的「星城之役」,而就結果來看,這一切爭鬥似乎只是還沒有來到盡頭。這似乎也呼應前述在創傷療癒裡的歷程:任何宣稱自己具有強大力量的系統,在黑暗自性的防禦底下,可能都顯得蒼白無力,因為潛意識裡永遠都存在著一股強大力量。而且其中一部份可能本來就具有危險性,這股力量會吸納外來能量,讓其暴虐更加激烈。
我想說的是,如果我們天真地認為潛意識裡都只存在著好東西,是一片尚未開發可以供我們榨取能量的「處女地」,是否僅是無意識地打造著自己的人格面具,卻選擇性地忽略那些藏在黑暗裡伺機而動的危險,一如影集裡的科學家?然而在親近潛意識時,我們值得懷抱著什麼樣的態度?這是我在最後一篇文章裡想與你分享的,敬請期待囉!
延伸閱讀:從榮格談影集《怪奇物語》1:為什麼善良的人卻總是飽受折磨?
延伸閱讀:從榮格談影集《怪奇物語》2:對抗黑暗不能只靠蠻力,還需要有智慧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若要預約諮商、催眠或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網路,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