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壓抑對父母的怒氣,正是阻礙復原的成因】
不知道你對父母親會有「怒」嗎?尤其如果他們小時候曾經長期忽略你的求助訊號、甚至在你受傷時要求你「先反省自己」,甚至曾經動手毆打、騷擾你,又或者是經常用難聽的話語羞辱你?這本書的作者非常鼓勵你,在安全的情境之下,找到能夠支持你的對象,好好釋放與宣洩這股憤怒,以及藏在這股憤怒之下的哀傷。
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我發現有些當事人之所以很難從心理症狀裡好起來,是因為壓抑了太多憤怒,尤其是對父母親的,他們會說「哪個家庭不是這樣呢?」「哥哥過得比我更慘呢!」「父母那一代也很難為,我想他們還是愛我的」,我聽到這些話時經常感到心疼,雖然從心理治療的研究裡發現,創傷倖存者通常會嘗試正常化童年受創的遭遇,甚至以「我可以挺過來」為傲,然而實際聽到有人在被家暴、性侵、或情緒羞辱後,還淡漠的安慰自己「沒關係」,這實在是很揪心的事情。
讀到這裡,不知道你心情怎麼樣?或許你會擔心「我真的可以對父母親生氣嗎?」或是你已經為人父母,覺得我正在攻擊你,而感到難過?我想先強調一件事:「鼓勵當事人表達對父母的生氣,並非意味父母親是個壞人」台灣社會很習慣把行為跟人看成同一件事情,然而父母親會做出傷害子女的事情,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們是壞人,相反地,他們可能自己也是童年創傷的倖存者。
除此之外,如果真的要促進當事人對父母親懷抱同理心,甚至在適合的情況下彼此和解,支持他們健康地宣洩童年的心情,進而找到可以自我保護、自我照顧與支持自己追尋夢想的方式,反而是最容易也最快速的方式,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必然需要建立在情感流動的基礎上,有過多的憤怒與哀傷無法釋放,反而不利於親子關係之間的修復。
【當你替童年的自己深深哀悼過,喜悅的滋味也會逐漸增加】
這本書的作者多年前其實還寫過另外一本談論複雜性創傷(簡稱CPTSD)的書,叫做「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相較於自我療癒聖經提供了比較多自我療癒的技巧與理論,這本「如果不能怪罪你,我要如何原諒你」讀來更為情感真切,作者引用許多詩句跟自身受創經驗,不斷提倡替自己的童年哀悼有多重要。
在我服務這多年來,不少當事人都會問我:「重新談這些過去的事情有用嗎?」「過去就過去了,難道我不該向前看嗎?」我通常會認真的回答:「如果當你想要奮力往前走的時候,身後有雙無形的手持續把你往後拉,你覺得往前看有用嗎?」有些事情確實可以用正向激勵的方式,一鼓作氣突破障礙,然而有些時候,當過往創傷隱隱作痛的時候,最好的方式還是勇敢面對,並願意真摯地替自己好好哀悼一場。
我覺得人很有意思,大多數人包括我,都會希望生活裡開心多一點,焦慮難過憤怒少一點,然而當我們努力迴避所謂的「負向心情」時,往往也隔絕了快樂的感受,因此,我很同意作者說的,有些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沒事了」,事實上心中仍然有個感到失落哀傷的幼年自我,等待著我們重新看見他,並願意替當年哭不出來的自己,好好地哭一場。
有些人會發現當可以替自己哭泣時,喜悅也隨之增加了,不過也有些人覺得怎麼好像哭完之後,心情反而更糟糕了,通常這是因為當我們哭泣的同時(或之後),一面在心中默默的咒罵自己,又或者我們對自己的哀悼感到緊繃,甚至可能因為我們仍跟那些帶來創傷的人有密切聯繫,以致於感覺怎麼哀悼都沒有用。
面對這些較為複雜的情況,作者提供細膩的因應方式,對於正在處理自身創傷的伙伴來說,是很實用的指引,舉例來說,作者表示「對於需要大吼來宣洩憤怒的人,哭泣是沒有幫助的,反過來說對於需要替自己流淚哀悼的人來說,大吼大叫也是沒有意義的。」如何在曲折蜿蜒的創傷復原之路裡,理解自己的矛盾與痛苦,這本書有著生動而完整的陳述。
【在創傷復原之路上,我們仍可在進進退退間心懷希望】
對CPTSD的創傷倖存者來說,大多需要在密集療癒裡度過幾年反覆進進退退的過程,有時候覺得自己好像好多了,但下一秒可能又跌入情緒再現的漩渦裡,在我陪伴過的創傷當事人中,幾乎每一位都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進步,感覺自己不斷原地繞圈,每當這時候我都會很有耐心的回應他們細緻的改變,並跟他們一起找到繼續前進的力量。
回首我自己的創傷復原之路,從跌落谷底到起伏擺盪,再到逐漸穩定前行,其實也經歷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所以我很清楚知道,就算再怎麼壓縮治療進度、如何提供有效的方式,有些歷程需要當事人親身走過才行,有些時間是急不得的,甚至太急著催促自己復原,就像是要求腳傷好一半的運動選手立刻全面恢復競賽,長久下來反而讓療癒過程拖得更久。
這是每個親身走過創傷風暴的人,幾乎都有的心路歷程,包括我也是如此,這本書可說替正在創傷復原的人帶來一絲希望,讓我們能夠在似乎看不見光亮的漫漫長夜中,明白替自己所做的每一份努力,都是有意義的,終有一天哀悼會慢慢轉為喜悅,憤怒會轉化為平靜,我們所需要做的即是,有耐心地陪伴自己一步一步走出童年成長的陰影,並願意真實碰觸那些心中底層的情緒。
如果在這過程中實在太痛苦了,記得尋求專業心理師的協助,因為創傷復原之路不完全能僅憑你個人努力,需要有伙伴能夠陪你走上一段路。我也相信這本書能夠成為你情緒翻騰時的一絲安慰,並對哀悼童年更有信心!
延伸閱讀: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
1 comment
感謝分享!作者上一本書真的有改變我人生~期待今年有空繼續來讀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