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在行銷時的主軸之一,以「成人童話」為名,
也有很多人將其與暮光之城相提並論,
看完之後,不得不承認在感官刺激底下,
導演與原小說作者想探討的,其實是更為深沈的人性渴望。
電影前半段的主軸,聚焦於格雷與安娜兩人之間的關係角力,
表面上談的是格雷的控制欲與SM傾向,
從親密關係的角度來看,兩人之間的曖昧拉扯與權力競逐,
其實是每一對情侶之間都需要面臨的議題。
在欣賞電影時,一面讚嘆於男女主角每一回合的「交手」,
一面想起自己過去許多段感情的經驗,雙方許多的內心拉扯,
都牽扯出一段段過去的回憶。
如同男女主角都害怕被對方所改變,我深深感受到,
在每一段愛戀關係中,無論是曖昧、短暫交往或步入婚姻,
相遇的每一對戀人,都害怕失去自己,
然而若想持續交往下去,彼此勢必都會在過程中被改變,
放手與臣服於彼此的生命,似乎是維繫關係不可或缺的要素。
愛情似乎帶有某種不可思議的魔力,
吸引著我們愛上一個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人,
透過相識、相戀的過程,逐漸拓展我們的性格與價值觀,
於是,在一場又一場的權力競爭與追逐裡,
我們逐漸認識自己、圓滿自己。
愛戀關係能維持多久,取決於雙方能多敞開自己,
進而去尋求彼此之間的平衡點,
同時也取決於雙方有多穩固的力量,能夠承接彼此差異帶來的磨合。
就如同安娜慢慢放掉心中對SM的恐懼,步入格雷的世界,
格雷也逐漸敞開自己,放下對控制的需求,
在過程中對他們來說,改變自己的每一個小細節,都是無比艱辛的,
然而,也正因為他們各自擁有堅強的力量,於是,能持續扶持走過風雨。
然而電影到了後面三分之一,一個更為廣大的主題逐漸清晰:
愛與陰影的交會,以及相互轉化的過程。
在格雷強烈的控制慾望背後,潛藏著龐大的陰影與傷痛,
這股傷痛一方面讓他功成名就,看穿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慾望與弱點,
另一方面也讓他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爛人」,
在SM性愛上有著深不可測的慾望與執著,
在格雷眼中,對成人世界一無所知的安娜,就是自己獲得救贖的希望。
這樣的角色設定,在許多童話故事與世界名著中都可見到:
美女與野獸、鐘樓怪人或是歌劇魅影,
男主角通常都具有強大的力量,或是高貴的身份,
同時也具有不為人知的秘密與陰暗面,
唯有女主角堅定的愛與信任,得以讓男主角獲得新生。
表面上,這樣的劇情似乎是歧視女性或過度浪漫,
實際上,這是一趟相互轉化的歷程。
電影裡,看起來是安娜一步步的走入格雷的內心世界,
透過安娜的吸引力與愛,逐漸融化格雷的陰影,療癒他的創傷,
然而在這過程中,安娜也逐漸透過格雷內心的痛,體驗了真實的人生,
在她踏入格雷的公司之前,尚且是一個對人心險惡、慾望完全不瞭解的小女生,
(主修英文文學的人,對世界多少帶有一絲浪漫與天真的憧憬)
然而隨著她逐漸接受格雷提出的契約,除了感官的歡愉外,
更重要的是,她終於瞭解在人性當中,會存在如此之深的陰影,
生命的重量,隨著格雷片尾時的六道懲罰,讓安娜親身體會到,
什麼叫做「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其實,愛情就如同一道煉金術,透過相遇、相戀,甚至是性交的過程,
在關係中的兩人不斷的透過包容接納對方身上的不完美,逐漸完整自己原本的性格。
若用我的話來說,戀愛就像是一場用自己的光,照亮對方身上殘留陰影的戰鬥,
這場戰鬥沒有勝負輸贏,也沒有要致對方死地的決心,
相反地,這場戰鬥的本質是愛,以及透過愛來消融彼此的陰影,
當我們能看到,那些我們討厭對方身上所擁有的特質,
其實也同時存在於自己身上,是彼此身上共同擁有的陰影,
進而願意用純淨的愛來接納、包容、轉化時,
存於這段關係中的愛就能夠拓展,也讓兩人心中的愛擴展了。
在經驗過一些感情經驗與人生歷練後,
回過頭來看,愛,的確如同小說與戲劇所歌頌得那麼偉大,
只是,我們可能不見得能理解愛的本質,進而陷入相互綑綁的狀態,
就像是電影中的男女主角,愛得刻苦銘心,相互吸引卻又痛苦不堪,
然而當兩人都具備好足夠的力量,願意攜手共同穿越這些痛苦時,
愛的流動就能在關係中紮根,並支持彼此繼續走下去了。
幽樹(Sho Ra)戲迷小檔案:
諮商心理師、阿卡莎花精顧問、愛療法帶領人、塔羅講師,
打從大學時代起,就瘋狂沈迷於電影裡,
總覺得一個人一生只有一個生命故事實在太少,
恨不得從電影當中盡情地體驗各樣人生故事,
喜歡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欣賞電影,
也熱愛將從電影中獲得的點滴心情,與人分享。
(圖片取自網路,本文歡迎以直接複製連結的方式進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