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隱喻催眠》的線上講座中,有個伙伴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榮格談人要完整,什麼叫完整?」在回應他的提問時,我的心思也飄向了熟悉的會談室裡。
要回答什麼是完整之前,我們需要先想想什麼叫分裂?因為生命中大大小小的痛苦,顯然是各種分裂造成的,例如自己內心的分裂、自己跟他人之間的分裂,又或者是自己跟社會價值觀的分裂……
我猜你一定可以想像,覺得生活幸福美滿的人,絕對不可能會想踏入會談室,大多數鼓起勇氣來找心理師的人,通常都走過一段面對分裂的心路歷程:
先是發現生活有些不對勁,然後先嘗試轉移注意力,看看困擾會不會自己消失,經過了一段獨自苦撐的時間後,困擾仍並沒有縮小的跡象。
於是有些人開始尋求宗教信仰的庇護,有些人則找上了命理占卜,又或者有些人會想先嘗試一些看起來比較不費力的療癒方式,直到看起來好像用盡辦法,困擾卻仍然時好時壞。
心理諮商通常會在這時候才進場。
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我有時候會看到一個現象:當人努力想把分裂的多個自己,整合為單一個自己,反而帶來更多的撕裂。
憂鬱的人想要快樂,追求快樂這件事卻變成沉重枷鎖,把他壓得更加喘不過氣來。
焦慮的人想要放鬆,越努力卻越無法放鬆,反而加深對各種紓壓方式的依賴。
有創傷的人希望可以遺忘傷痛,潛意識卻不由自主地帶領他舊地重遊,越想遺忘就越感到痛苦,累積許多挫折感。
看到這裡我想你應該注意到了,企圖移除痛苦的努力,本身就會製造出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痛苦,痛苦無法被對抗,只能被接納。
之所以會有這麼矛盾的現象,在於潛意識總是渴望恢復完整,然而意識卻很習慣要求合一,把各種不同的東西都變成只有一個單一的存在,因而企圖排除無法融合的那些部分。
什麼是無法融合的部分?通常是我們所不喜歡的部分,是我們想逃避、想切割、想否認、想壓抑的部分。
畢竟我們總是希望自己活得像個好人,而好人就是不該有那些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即使有,也應該有能力趕快「恢復正常」。
大多數踏入會談室的人,都期待自己能恢復正常,然而我從大一研讀心理學時,就注意到在心理治療的領域中,正常只是一種模糊的概念,甚至正常很像是鬼魂,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覺得應該存在,事實上卻極少真的遇到。
我們之所以認為自己正常或不正常,只是出於一種感受,真要探討的時候,才發現多數人只是用模糊的想像,以及外在表面的行為來界定這件事。
然而只要你願意安靜下來,深呼吸3到5次,重新想一下自己在工作、家庭、朋友與伴侶關係中的許多行為,一定會同意心理治療的基本態度:
我們遠比自己平常以為得複雜100倍。
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再回頭談談究竟榮格心理學談的完整是什麼意思?
完整意味著我們可以如實接納意識與潛意識中的每個部分,我們明白自己心中有積極、正向、努力、理性的一面,也明白心中有消極、負向、懶散、任性的一面。
我們心中還有許許多多不同的面向,而且有很多都是自己極力想要否認的部分,甚至可以這麼說,組成自身心靈的絕大部分,要不就是我們感到陌生的,要不就是我們想要排斥的。
當我們願意接納心中有這些既陌生又排斥的部分時,就正在趨近於完整。
我常認為願意走入會談室的人,真的是一群非常勇敢的人,因為他們當初帶著恢復正常的期待來,最後卻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正常之處可以回去,甚至願意開始在我的陪伴下,去看看那些自己最感到害怕的部分。
沒有足夠的信心與勇氣的人,鐵定無法走過諮商裡漫長的復原歷程,當然也就難以觸及心中的完整,更因此看不見那些原來自己排斥或壓抑的部分,其實都是生命力的一部份。
當我們越是靠近完整,就有越多豐沛的心理能量可以應用,完整意味著允許矛盾衝突的部分同時存在,並讓他們可以和平共存。
就像是一盤色香味俱全的菜,各種食材各自保有原來的特性,卻又能很好的一起待在盤子裡,互相激盪出富有層次的味道,這即是榮格所提的完整,白話來說即是共存。
分裂的相反並不是合一,而是允許共存,允許我們接納自己是個充滿愛恨貪嗔痴的人,並且不因此而驚怖懼怕。
因為我們明白在這種種執念之下,攜帶著各式各樣對生命的呼喚,每一個讓我們感到分裂與痛苦的部分,都是企圖協助我們突破有限的視野,讓我們活得越來越靠近自己的心,活得越來越有力量。
這會是一條漫長的旅程,心理諮商的價值恰好就在這裡如實呈現:我們可以問問自己,在生命中有誰願意陪著我們一起,去面對那些連我們自己都不太敢揭露的心靈面向,時間長達一年、兩年甚至數年?
面對深淵裡各種分裂的怪物,需要很多很多的意願與勇氣,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師,即是陪伴你穿越深淵,重見光明的引路人,只要你願意,就能在陪伴下越來越完整。
祝福你的分裂,那是生命中尚未被認識的部分,祝福你的完整,這是帶來共存與接納的力量!
擅長催眠的心理師,生命幽暗處的引路人,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與Bing,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