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都覺得想像裡的一切都是假的,所以我們會勸憂鬱的人想開一點,或是安慰焦慮的朋友別胡思亂想,不過你知道嗎?想像出來的一切,對我們造成的影響就跟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一樣,甚至可能還更為強烈!
催眠大師艾瑞克森曾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將原子筆想像成燒紅的鐵棒,當這支原子筆碰觸到學生的手臂時,他頓時長出被燙傷的水泡,這件事被記錄在《史詩人生》這本催眠專書裡,這下你可能傻了,想像力居然具有這麼強大的威力,那如果我們想像自己變成有錢人,或氣質美女,生活豈不快活?
事實上早在1900年左右,比艾瑞克森更早成為催眠師的榮格,在與佛洛伊德決裂後,便發現運用想像來自我探索的方式,他命名為積極想像(active imagination)。
在解釋積極想像是什麼之前,我想先跟你分享一份親身經驗。
在某次帶領對話式催眠專業訓練的第二天,我吃完早餐後回到飯店房間靜坐,當我閉上眼睛的時候,察覺到內心有許多紛亂的聲音,我調整呼吸,引導內心專注剛剛在吃早餐時,從大片落地窗看出去的美麗景色。
在那一瞬間,我在心中「看見」美麗風景蒙上了一層變化多端的煙霧,我嘗試把這團煙霧看得更清楚一些,很快地這些煙霧全部往旁邊散開,然後再次凝聚起來。
一個穿著中古歐洲禮服的老人,拄著紳士柺杖從煙霧裡現身,我記起積極想像的起始步驟,在心中開口問他:「你是誰?」老人的回答如同一記響雷劈在頭頂上,讓我頭皮發麻、忍不住單膝跪地地朝他頂禮。
與老人的一番談話,讓我獲得當天工作坊帶領的建議,之後我又有數次與老人對話的經驗。
你問我這個經驗究竟是真實發生,還是虛構的?如果你是個只活在外部現實世界的人,鐵定會認為這個故事是假的,因為所有的想法、情緒跟潛意識世界,對於崇尚理智的人來說,全都只是一團雲霧。
然而如果你相信人有潛意識,甚至認同人有靈魂,那麼便會相信這個經驗的真實性,特別如果你曾經接觸過榮格心理學,立刻就能辨識出我與老人的對話,同時發生在現實世界與內心世界裡。
藉由積極想像來獲取工作坊帶領的建議,這用途聽起來是有點太「世俗」了,事實上積極想像所能帶給你的轉化,遠比如何賺大錢更為深遠。
瑪塔‧迪巴蒂這位義大利的榮格分析師,便在《積極想像》一書裡,提及積極想像是擁有開闊視野的關鍵,不只讓我們從他人觀點闡明生活,還能從不同角度思考與感受,這將帶給我們真正的自由。(42頁)
你可能會說:「我餓了打開uber eat,想吃什麼就點什麼,生活可自由了!」但你知道嗎?事實上我們每天生活的選擇權,有一大部分早已被網路科技所控制。
就算你是個總是到實體店家消費的人,你所選擇的職業、伴侶與食物,甚至是你對待孩子的方式,很可能都是被內建於潛意識的心靈程式所控制,換句話說,看似自由的生活,其實無法超出潛意識所設下的自我限制。
這便是為何榮格說:「缺乏覺察的事情,吾人稱之為命運」,如果我們的選擇並非出於自由意志,而是潛意識中看不見的那隻手,就只能持續活在命運的網羅中,難以超脫,這點佛家也曾清楚示現過,此即無明。
換句話說,積極想像是一種替我們帶來心靈自由的方式,而且這套方法基於深度心理學而來,榮格便是透過這個方式,找到了與佛洛伊德截然不同的專業發展道路,並拓寬了他的人生道路,他將這過程寫成《紅書》。
你或許會懷疑,100年前的歐洲人,他所發現的自我探索方式,真的適合自己嗎?畢竟那是一個沒有Facebook、uber eat跟ChatGpt的年代耶!
現代的神經生物學已經有足夠線索支持積極想像所能帶來的效果,瑪塔‧迪巴蒂便在書中提到若用神經學的語言來說明,這是一套結合大腦上下行路徑的療癒方式。
講到大腦你可能開始頭暈,讓我用小學生都聽得懂的語言跟你聊聊吧!
當我問你,選擇伴侶的條件有哪些,你經過思考後,列出一長串的擇偶條件,這叫做大腦下行路徑(由上而下),當你遇見喜歡的天菜,完全把這些條件拋在腦後,滿心只想跟對方近距離相處時,這叫做上行路徑(由下而上)。
換句話說,如果你是純粹用理智談感情的人,那你習慣下行路徑,這可能會讓你選擇跟理想對象結婚,卻未必能夠享受幸福,如果你是憑感覺談戀愛的人,可能很容易在戀愛腦中享受粉紅泡泡,之後則在關係中飽受折磨。
如果你略懂榮格心理學,讀到這裡想必發現了,大腦的上下行路徑各有優勢與限制,過於仰賴其中一方,生活都很難完滿,下行路徑是科學家的世界,上行路徑則屬於藝術家,兩者整合將會形成一個圓,圓滿我們的生命。
換句話說,積極想像是完滿我們生命的方式!
然而深入潛意識的過程是有風險的,因為我們無法預期自己將會遭遇些什麼,榮格本人與榮格分析師們,都建議你最好先找受過訓練的分析師協助,再自行於生活中練習,方能將潛意識探索的危險降到最低。
除此之外,榮格認為積極想像中,我們將有可能因為遇見「異象」而喪失心靈自主,例如你可能會聽見有個聲音告訴你,那位有婦之夫是靈魂伴侶,你應該趕快離婚跟對方在一起。
又或者你可能會遇見「天使」告訴你,趕快辭掉現在的工作,因為你是個具有天賦的人,不該被世俗繁瑣又缺乏意義的事情綑綁,而該展現真實的自我,去過自由快意的人生。
榮格建議我們不可全盤聽從潛意識的建議,而是帶著道德意識與潛意識展開對話,因為當我們只依循上述的建議過生活,而不以理智稍加判斷時,將有可能是錯把內心慾望當成神諭,做出事後讓自己後悔、甚至傷害到他人的選擇。
積極想像是一套帶來心靈解放、使我們獲得真正自由的方式,而邁向自由的第一步,就是理解與辨識自己的心靈疆界,唯有限制方能自由,而帶著覺察超越自我,將能實踐我們心中真正的願望。
對於渴望活得越加自由的人,不妨翻開這本好書吧!你將會能從中明白,想像對人類的心靈自由與安適,居然有這麼大的影響力,甚至想像可以成為我們深度認識自我的好工具~
雖然書中對於積極想像的步驟陳述得很模糊,我認為這是避免新手錯誤使用招致危險的善意,探索潛意識需要專業嚮導同行,才能保障你的安全。同時,你或許可以選擇具有榮格心理學基礎,路徑相對安全的對話式催眠,當成自我探索的好方式!
如果你想藉由對話式催眠來探索明年的人生道路,非常歡迎報名在今年12月底的線上系列課程,一起來探索心靈自由,讓你的生命越加完滿豐收!
【回顧‧展望‧新年許願,活出真我的奇幻冒險】
課程晚鳥優惠中
2023/12/20。走出森林:追尋生命渴望
2023/12/27。破除詛咒:盤點人生寶藏
2024/1/3。逝去與新生:展望新年願景
2024/1/10。運用對話式催眠,設定你的新年目標
所有課程皆提供線上回放至2024/2/15報名表請見留言處
報名請直接點選綠色底線標題。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對話式催眠創始人。我是微光中的引路人,在幽暗微光中,與你同行。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