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鬼門開的日子,不少民俗學者都會提到這個月裡的禁忌,以免我們招惹到另一個世界的存有,不過你有想過,地獄位於哪裡?地獄又長什麼樣子?當我們告訴孩子:「不可以做XX,以後會下地獄喔!」我們真正想說的又是什麼呢?
《地獄圖鑑》是本可愛的小書,很適合親子一起共讀,所以作者甚至設計了注音給你!你可能心想跟小孩講地獄的故事合適嗎?會不會讓他半夜睡不著覺?我認為恐懼源於未知,以及少了對未知事物的覺察。
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每當有當事人來跟我聊天堂地獄的事情,我總是專注聆聽,因為在那裡面往往具有潛意識的深意,值得我們一探究竟,所以接下來讓我們來用心理學的角度,聊聊鬼月裡不可或缺的「風景名勝」–地獄吧!
我從小就對地獄這個地方有莫名的感受,可能是因為以前沒有把飯菜吃完的時候,總是會被大人告誡:「剩下這麼多,很浪費耶,以後下地獄你需要繼續把這些都吃完喔!」或是做壞事被抓到的時候,有時也會被恐嚇說:「以後會下地獄!」
長大後我發現有些人之所以積極行善,或避免作惡,理由都跟小時候的我一樣:「我怕自己會下地獄」,你可能覺得這樣很好啊,大家都不敢做壞事,社會就會平安了,然而從心理師的眼睛看出去,我卻看到了另一層被掩蓋起來的世界。
心理學認為人做事情通常會有兩種理由:一種是內在主動去做,另一種則是為了獎賞或懲罰而做,前者會讓人無論有無外在評價都願意積極行動,後者則只有會影響到自己的時候才行動,下地獄就屬於後者。
在社會新聞中我們偶爾會看到知名人士被爆出不法事件,並感嘆著人設崩壞、有權勢的人都居心剖測,其實他們不一定骨子裡壞,而是成長過程裡被灌輸太多外部動機。
我們不妨想想,小時候因為恐懼而不敢做的事情,是因為害怕被懲罰,如果有一天長大後你發現原來獲得名利與權位,可以讓你免於被懲罰,甚至反而可以得到獎賞的時候,那種可以隨心所欲的感受,是很誘人的不是嗎?
名聲、金錢、頭銜原本都是中性的存在,然而當我們將此視為迴避懲罰的免死金牌時,就容易在心中產生對權力的執著與追逐,甚至在這過程中傷害到他人。
榮格從當年跟佛洛伊德之間的決裂,使得他開始意識到過去以為自己走的是天堂路,實際上卻是替自己朝地獄的方向開了一扇門,這帶給他許多痛苦,卻也讓他的人生自此變得越加有深度,因為從地獄走了一趟回來,讓他對潛意識的世界有了豐富的理解。
所以我們為什麼值得跟孩子一起聊聊地獄?因為地獄表面上是個懲罰惡人的地方,事實上地獄之旅如同心理諮商,真正的用意都是協助你可以重新檢視生命,因此跟孩子談論地獄,其實正是我們陪伴孩子建立人生觀的好時機。
在《地獄圖鑑》裡雖然有不少篇幅在闡述地獄的種種樣貌,然而身為大人的你,必然會一眼看出當中實際上在描述的是生活中種種會有意無意傷害到他人的行為。
像是喝酒的人會下地獄,那是因為酗酒者不只會傷害自己的大腦,還可能會因為情緒不穩定而對他人亂發脾氣,浪費食物會下地獄,本質上談的是對生命與旁人的蔑視,犯下不同的「罪」會下不同的地獄,其實談的是我們在生活中不同面向裡,因為可能無意間傷害到他人,所以時刻保持覺察非常重要。
書中數次提及只要亡者在十王面前誠懇懺悔自己的罪過,直面生前所做的種種言行,就有機會脫離地獄,相反地若在十王面前想要隱藏過去的傷害,那麼將會繼續在各殿裡承受相對應的後果。
心理諮商其實就是一趟陪著當事人「下地獄」的旅程,或許人們本能地知道諮商靠的不是心理師的神力來救渡自己,而是需要依靠誠心面對自己的願力,才能帶著自己脫離苦海,因此不少人預約諮商前,總是需要經過一番掙扎,因為心理諮商與催眠的過程,不總是保證愉快放鬆,許多時候需要兩個人一起勉力同行。
所以現在你可能發現了,從榮格心理學來看待地獄,那並不是一個具體可搭著飛機火車去到的地點,地獄象徵著潛意識裡面對自己、反思生命的空間,這點在愛智者書窩談西藏度亡經裡談論過許多,我也曾寫過一篇文章,焦點都放在「認識自己」這件事情上。
地獄之所以種類繁多,正是因為每天在生活裡值得覺察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從吃的、用的、住的、穿的,再到跟父母、伴侶、孩子、朋友、同事之間的種種互動,甚至是我們跟餐廳服務生的互動,地獄全都包了,只要你想得到的生活層面,地獄裡都有一層是特別為此開設的~
看到這裡,你可能很想問一句:「覺察可以帶來什麼用處?」很誠實的說,我認為覺察對生活完全沒有幫助,沒有錯喔,你沒有看錯,真的沒有幫助啦,因為覺察是要不斷往內心探求的活動,既無法替你加薪,也不會讓身旁的人更尊敬你,更沒有辦法搞定伴侶的嘴臉……
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我很肯定覺察對外部世界沒有太多助益,卻會讓我們在生命跌宕時能夠安心,當我們能夠進入內心的地獄一遊,就會明白這世界其實不欠自己什麼,而我們從世界裡得到的甚多,那將讓我們找到與人共好的路徑,在地獄的盡頭,或許正是天堂路的開始。
覺察會讓我們看見自己身上的「惡」,同時感受到他人身上的「善」,這裡的善惡都是一種隱喻,所以我說覺察會讓我們明白世界不欠我們什麼,而我們從世界裡得到的甚多。
許多學員會問我,覺察要怎麼練習啊?每當孩子叛逆或是伴侶讓我爆氣,要覺察實在太困難了!這讓我想到《地獄圖鑑》裡收錄一則可愛的故事,在文章的最後與你分享:
江戶時代時代有個知名的僧人,叫做隱元禪師,有天一名武士前來請教:「我很怕死,請問死後的極樂世界跟地獄位於哪裡呢?」禪師回答:「武士竟會怕死,太沒用了吧?」
武士聽完覺得備受侮辱,立刻拔刀衝向禪師,禪師不慌不忙地說:「你已經站在地獄的入口了」察覺失態的武士沮喪地坐倒在地上:「剛剛是我失禮了。」禪師又說:「你看,這不就是極樂世界的入口嗎?」
這則故事要談的道理對小孩子來說可能太深了,然而身為成人的你必然看一眼就懂了,有孩子的爸媽,總是期待著能夠讓孩子活在安全和善的世界裡,甚至即使你沒有子女,應該具有相同的期待,那麼或許先從我們自己開始,培養內在的安全與和善吧~然後找到與人共好的方式。
願這本書能陪伴你安然在鬼月裡,自在行走。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對話式催眠創始人。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