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說過催眠,不過你知道催眠不一定需要「看見畫面」,甚至也不需要閉上眼睛嗎?俗稱清醒中催眠的艾瑞克森取向,正是促使心理治療典範轉移的重要推手之一,更使艾瑞克森成為催眠界的傳奇人物。
接下來我想跟你聊聊艾瑞克森的神奇之處,以及這個取向會替你的實務經驗帶來什麼幫助。
艾瑞克森的手法並非無中生有,你只要看完《跟著大師學催眠》的前50頁,立刻會發現艾瑞克森也會使用傳統催眠的技巧,例如要你看著某個地方不動、讓你的手臂僵硬到無法放下,甚至是年齡回溯,這些都是傳統取向的催眠師一定會做的事情。
我在專業課程裡提到「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催眠」,正是因為越是深入認識艾瑞克森,就越發現他的出神入化,不是源於技巧,而是對人的細膩觀察。
在《跟著大師學催眠》這本書裡,就詳細記載了艾瑞克森過世前,在自家舉辦五天研討會的精彩過程,讓我們得以用大師的眼睛,發掘他如何觀察每個參與的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艾瑞克森並不輕易將催眠知識教給缺乏醫療訓練的人,因此這場研討會的學員全都是醫生、治療師與正接受臨床訓練的碩博士生,在第一天上午開始沒多久,他就在短短幾分鐘裡,引導臨床心理學博士卡羅,進入了童年的回憶。
卡羅不只回憶起自己三四歲在公園的時刻,連講話的聲音都像是個小女孩,然而艾瑞克森最讓人讚嘆的地方,是他一邊跟卡羅對話,一邊邀請其他學員注意街道外的車聲,並且閉上眼睛,跟著卡羅一起進入深深的催眠裡。
這是艾瑞克森最擅長的多層次溝通,多層次溝通除了可以應用在一對一情境中,最適合運用在一對多的情境裡,例如教學、演講跟研討會上。
當越來越多學員閉上眼睛後,艾瑞克森開始講述小時候學習寫英文字母的經驗,後來的學生將這段文字稱為「早期學習套組」,用意是喚起我們對事物的開放與彈性,同時進入年齡回溯,去尋找心理資源。(書中82頁)
有些人將艾瑞克森稱之為心靈的魔法師,我想從研討會這個簡短的片段裡,你應該能隱約感受到他的「魔力」:他能夠在15-20人中,同時進行個別催眠與團體催眠,而且適度地將不同學員需求放進來,讓他們獲得潛意識的協助。
如果你是專業助人者,可能會開始思考,在團體或課程中,如果能夠這麼做,豈不是太棒了?如此一來就能越加地採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協助不同學員各自有所成長。
如果你是想要透過催眠獲得協助的學員,一定會感到有些興奮,因為這既能保有一定程度的隱私,又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生命成長。
當然你一定會有個好奇:艾瑞克森究竟如何辦到的?
從心法的層次來說,艾瑞克森擅長快速而敏銳地觀察每個人的變化,從技巧層面來說,他擅長用「趣聞軼事」來進行,意思是他會分享自己讀過的一本書、聽過的一首曲子,或是最近吃過的美食,而在當中藏有我們可以用心去感受的深意。
對話式催眠整合了艾瑞克森取向,趣聞軼事是我在對話式催眠中很常使用的方式,熟悉的讀者與學生都知道,我喜歡在課程跟文章裡聊動漫、電影、影集與小說,如果是個別催眠,我會跟個案聊他感興趣的話題,以此來進行催眠,這便是趣聞軼事的應用。
這便是艾瑞克森最難學習的地方:哪些故事適合拿來當催眠素材?這些趣聞軼事該在什麼時候說?用什麼方式說?又該對誰說呢?初學者往往只看見艾瑞克森的神奇與輕巧,好像在聊天裡就完成了一場催眠,卻無法理解該怎麼辦到。
我學習隱喻超過15年,坦白說,這些問題不太好回答,因為趣聞軼事跟隱喻屬於沉浸式學習,意思是他們不只需要頭腦裡的知識,還需要用身體去感受,如果沒有親身浸泡在其中,很難學得來。
你可能會想,聽起來要學好艾瑞克森催眠,只能上課了吧?就我的經驗,除非你是自帶天賦、千年一遇的練武奇才,否則實體課程跟手把手督導是絕對需要的,但在上課之前,如果你可以先看書,或許可以替自己打下一些基礎。
我在文章最後想跟你聊聊學習艾瑞克森催眠的小故事:在一開始接觸這個取向時,我讚嘆著老師們出神入化的技巧,卻不知道該怎麼像是傳統催眠一樣按部就班學習,所以我把坊間大多數的書籍都看過一遍。
從書籍裡我發現艾瑞克森運用了非常多心理治療技巧,這讓我意識到其實我可能已經懂得艾瑞克森的部分運用了,只是從來沒有用催眠的眼光來檢視。
當我帶著書籍裡的知識重新觀摩諸多前輩的示範,甚至開始在督導的協助下嘗試把艾瑞克森催眠整合到自己的諮商實務裡,我開始能在90分鐘裡完成一場催眠,緊接著我開始能在60分鐘裡完成催眠,甚至可以在20分鐘裡完成一場微催眠。
就像是學習拼拼圖,我們一開始先從10塊的幼兒版開始練習,在反覆嘗試錯誤中,知道拼圖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要讓每一塊拼圖的缺口與突起,跟另一塊拼圖接在一起。
接著我們可能挑戰50塊的拼圖,並發現如果可以先從角落與邊框先拼,逐漸往內縮,會是最有效率的方式,之後我們可能會開始挑戰100塊的拼圖,並注意到同一個區域的拼圖,會有相似的顏色……
當我們越來越熟悉拼圖的原理跟知識,並親身完成一幅幅作品後,拼圖就成了一種樂趣,從挑戰中誕生的樂趣,我們也會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完成越來越複雜的作品。
所以回到學習艾瑞克森催眠這件事,如果你真心想要學好,有些傳統催眠的基礎會是比較容易的,這是第一塊拼圖,如果你想略過,那最好可以先看看書,《跟著大師學催眠》會是你很好的敲門磚。
同時我想先提醒你,這本書並不是教學手冊,所以你看完之後大概仍然不知道怎麼開始做催眠,但這本書非常適合你搭配其他心靈工坊出版的好書一起閱讀,如此一來,你既有了技巧上的學習,又能有充分的逐字稿可以感受這個取向的深度。
當你開始上課,再回來讀這本書,想必就能將知識與實務充分的整合在一起,尤其如果你是需要進行教學、演講、工作坊帶領或團體輔導的助人者,比起一般談個別治療的書,《跟著大師學催眠》絕對會帶給你許多靈感!
2024年我將開設一系列對話式催眠的課程,當中包含了隱喻跟趣聞軼事的應用,目前優先開放高雄場次的報名,限額12人,有興趣的伙伴,請直接私訊 臉書「幽樹的療癒客棧」
讓我們一起跟著大師學催眠,精進自己的助人專業!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對話式催眠創始人。我是微光中的引路人,在幽暗微光中,與你同行。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