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內在讓你痛苦的部分,都只是想要保護你不再受傷】
不知道你覺得自己是個小劇場很多的人嗎?事實上有個心理治療師認為,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豐富生動的小劇場,差別只在於你能夠意識到,還是無意識的將所有內心的吵鬧聲都關進了地下室?
發展出內在家庭治療系統治療(以下簡稱IFS)的里查‧史華茲博士,在從事家族治療的過程裡,發現我們會受到成長經驗的種種影響,在內心逐漸形成如同家庭一樣的心理結構。簡單來說,你心中可能有個渴望被愛的孩子(IFS稱為流放者),每當你嘗試向爸媽索取關心時,他們為了賺取足夠金錢好餵飽你,所以忽略了你需要被傾聽與陪伴的需要,於是你長出了一個嚴厲批判的獄卒(IFS稱為保護者),獄卒將這個孩子囚禁起來,以免受到傷害,卻也讓你不敢向尋求他人的關心。
長大後,你很期待可以與伴侶親密,可是獄卒害怕這個孩子會再度受傷,所以拼命阻止你向伴侶坦露心事,為了消除心中的寂寞不安,你開始對煙、酒甚至是蛋糕上癮,這個上癮者讓你情感麻痺,還增重了好幾公斤,雖然他看起來充滿破壞力,卻與獄卒一樣,都是為了保護你而存在,只不過這些自我保護的手段似乎沒什麼幫助,反而讓你跟伴侶之間問題橫生。
IFS正是以上述的方式來理解你的內心世界,里查博士認為沒有任何一個部分是真的邪惡或「壞」的,相反地他們要不是太害怕你再次受傷,而拼命壓抑內心需求或設法讓你轉移注意力,要不就是受傷太重而無法適時支援你,由於IFS的整個架構,我已經在「擁抱你的內在家庭」一文裡,有詳細清晰的介紹,你可以直接點選超連結觀看,接下來我想與你分享的是IFS可以帶來的幫助與省思。
【當我們擁有內在健康,將會帶給這世界更多美好】
我很喜歡IFS的其中一個概念:當我們能夠運用慈悲、勇敢與智慧來對待內在的每個部分,也就有機會促成社會甚至是整個世界的健康,IFS並不是個要求我們關在室內靜心冥想就好的治療取向,相反地他邀請我們先從關懷內在的不同部分開始,循序漸進地認識內心的保護者與流放者,將愛與滋養帶給他們,如此一來,我們也更容易看見他人心中的保護者與流放者,並能以更有智慧與愛的方式來善待他們。
這種態度很符合我常對學生說的:「同理心的首要對象,其實是我們自己,唯有我們能夠深刻同理自己,才有能力同理對方。」雖然在書中談的不多,然而IFS絕對不只適用於我們個人,相反地當我們越來越能守護自己的內在系統時,將能加深與伴侶之間的親密感,甚至這股能量能夠觸及朋友與家人,假如你是老師或公司主管,這套系統還可以協助你深刻理解學生與員工的內在系統,進而促成你們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信任關係。
里查博士對IFS寄予這樣的厚望,讓我相當感動,在這個越來越強調「自我至上」的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保護者經常相互攻擊,就像是台灣此刻疫情再次升溫,你或許經常會因為新聞報導而感到恐慌,更因身旁親友對政府、對染疫者的憤怒而更加焦慮與憤慨,如果你可以看見在這些情緒背後,僅是旁人的保護者被啟動警鈴,因而拼命想要將焦躁不安的火苗撲滅,甚至反過來看見自己心中的流放者正驚慌竄逃,你或許就有機會靜下心來,連結IFS裡所說的「真我」能量,安撫自己的心情。
【連結內心真我,運用八元素調節你的內心系統】
在IFS中,里查博士認為無論是流放者或保護者,都只是我們內心的一部份(Part),他們都不是你,同時他在實務經驗中觀察到,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個純淨而具有療癒力的部分,他稱之為真我(Self),真我具有8個特質,足以領導與守護我們心中的所有部分:好奇、平靜、自信、慈悲、創意、清明、勇氣與連結。
當我們可以與內心的不同部分保持距離,真我即能自然浮現,關於這點我已經在對話式催眠中見證過許多次,當我運用IFS的技巧陪伴當事人與內心困擾保持距離後,他們幾乎都會自發地進入一種難以言喻的狀態,覺得輕鬆、平靜並對原來造成困擾的部分,自然地產生好奇心,甚至開始能夠認識在破壞力之下的潛能。
在對話式催眠裡,我深信每個人內心都具有自我療癒的力量,通常我會引導當事人透過身體經驗來碰觸這股療癒力,在IFS裡,里查博士則結合想像力來進行,透過邀請保護者與流放者進入等候室,讓當事人可以恢復真我能量,好以真我的狀態來處及潛意識裡的療癒力,這點對於學習榮格心理學多年的我來說深具啟發,雖然兩者所談的SELF可能不完全相同,然而IFS的作法,似乎更能幫助當事人與榮格所說的「自性」接觸。
【IFS究竟是心理治療,還是靈性途徑?】
里查博士毫不避諱的告訴我們,IFS裡包含了靈性元素,例如他會請當事人將心中的重擔交給大自然元素療癒,像是風火水土光等等,正因為如此,我看到他也很嚴謹地區分自己與宗教信仰之間的差異:宗教信仰或現代靈性療癒途徑裡,要不要求追隨者盲目相信神(或該流派定義的能量體),要不嘗試拿一些無關的科學理論來試圖替自己的理論背書,這兩者在書中都沒有出現。
相反地里查博士誠實地說,他不認為真我就一定等同於上帝,甚至許多靈性療癒途徑本身雖然很不錯,卻可能被我們拿來壓抑與對抗內心的保護者與流放者,例如透過冥想裡舒服的感覺,來減輕對內在痛苦的不適感,又或者是透過信仰與靈性療癒來設法「超越」現實生活裡的困境。
我覺得IFS是個很有意思的治療取向,一方面創始人似乎無意間找到了橋接靈性與心理治療的方法,另一方面他似乎更傾向於將這套方法放置於心理治療的脈絡裡,而非無限上綱的強調靈性與能量可以帶來的好處,他甚至指出在我們內心裡可能會有許多「擬似真我」,他們口吐光與愛的語言,卻只是想要把你帶離會觸發傷痛的經驗,這些只是披上靈性外衣的保護者,雖然會讓你感覺很好,事實上流放者仍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哭泣。
【越是威力強大的療法,越是需要謹慎進行】
認真說,IFS的治療觀點對大多數人而言,應該都有點曲折離奇,因為創始人並不將所謂的保護者與流放者看成隱喻,而是認定所有我們可以對話的內心部分,全部都是真實存在的人格,甚至具有自己的身體(這點與我在對話式催眠所做的不同)!簡單來說,他傾向於認為每個人都有多重人格傾向,只是有些人的內在系統更加支離破碎,有些人則比較緊密並可互相溝通。
然而我對IFS能夠有初步信任的主因,是創始人並未宣稱這是多麼神秘或強烈的治療方式,相反地他在書中數次強調某些練習不可以在你獨自一人時練習,應該找受有專業訓練的治療師,以免造成二度傷害,除此之外他非常強調與內在部分互動時的細膩與謹慎,換言之,IFS擔負起自稱為「治療方法」的責任:提醒你這套方法不只有其流程,更有其副作用!
我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經常提醒學員:「越是威力強大的技術,越要謹慎使用」世界上不存在具有神奇魔力又免付出代價的妙法,也沒有一套可以包準治百病的靈藥,這是心理治療與信仰之間的差異,兩者都能替我們帶來諸多好處,背後的哲學觀卻十分不同。
最後,我認為要完整理解IFS的概念,有本進階書籍值得參考:肯恩‧威爾伯的「萬法簡史」,裡面提到的統一場理論跟法界四象限,清晰解釋了人的內外世界,如何與外在世界產生相互影響,而這也是IFS創始人在書中嘗試著墨,但未有清晰論述的部分。
話說回來,什麼樣的人我會推薦這本書呢?如果你在生活中出現了一些說不出原因的困擾,又或者是有些困境反覆在生命裡出現,這本書蠻值得一看的,雖然IFS不使用潛意識一詞,然而我認為裡面大多數的技術,都使用了催眠原理,如果你對潛意識有興趣,書中方法深具參考價值,當然,如果你跟我一樣是榮格心理學的深度學習者,這本書或許也可以替你帶來另一層啟發喔!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潛意識裡的74個你對話」若要預約諮商、催眠或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為親攝書籍封面,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