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說過的話,全被孩子收在心底】
小蘿當初因為情傷而走入晤談室,
慢慢從剛分手的戀情,談到母親對她的影響:
「已經過了一個月,我還是很難接受,
他提出分手的理由,居然是我不夠體貼!
我明明已經處處忍耐、處處替他著想了!」
說到已經反覆提過幾次的「戲碼」,小蘿還是忍不住掉淚,
「感覺妳好像全心全意付出了,什麼都聽他的了,
但最後卻還是留不住他的心?」
在沈默了大概30秒之後,小蘿嘆了一口氣:
「對,我真的覺得很委屈!
覺得這樣的犧牲跟忍耐,很不值得!」
「這種犧牲與忍耐的感受,妳熟悉嗎?」
小蘿再度落淚:「這根本就是我這一生的寫照!」
原來小蘿從小就看著母親跟父親激烈爭吵,
每當父親大發雷霆離家後,母親總會在哄她上床睡覺前,
悠悠的對她說:「妳長大後要學著溫柔、體貼,不然會跟媽一樣,
太有自己的主見,表面上好像很風光,
卻輸了婚姻,也失去老公的心!」
小蘿訴說這段經驗的時候,情緒顯得有些複雜,
我嘗試回應剛剛所聽見與感受到的心情:
「聽起來媽媽從小的告誡,影響了妳在愛情裡的樣子,
妳很努力遵守她的教導,卻發現無論如何都無法幸福,
就跟妳媽媽當年的婚姻一樣?」
聽到我這麼說,她默默點點頭。
(延伸閱讀:心理師,為什麼我總是愛錯人?)
【父母親是孩子生命中最強力的催眠師】
就像是小蘿一樣,我母親從小也有一套教育我的說法,
例如「你如果不….長大後根本不會有人愛你!」
「哪有男生會….,男生就應該要…..」
「你長大以後不要跟你爸一樣,成為….的男人!」
當年還是孩子的我,聽的當下似乎也不真的覺得有什麼影響,
直到學了諮商、學了催眠之後,才發現這些話語深刻影響我的親密關係與生活,
每當我做了不符合當年母親要求的行為時,心中就會莫名有股恐慌與焦慮,
覺得自己好像做錯了什麼事情一樣,
就像每當小蘿想要在親密關係中,要求伴侶替自己做些什麼時,
心中都會浮現母親的委屈、淚水與「妳要溫柔體貼」這句話。
在艾瑞克森取向催眠中,將催眠看成是「人際關係中的影響力」,
也就是說,我們越信任或越看重的人,他們所說的話在心中也越有份量,
從這個角度來看,母親從小對我們的「耳提面命」,
可說是最強而有力,又不容易更改的「催眠指導語」!
有人戲稱,像是「男孩子就該堅強啊,哭什麼哭?」
「你要溫柔、體貼、脾氣好一點,將來才有人會愛你!」
這一類從小聽到大的「金科玉律」,就像是「床邊故事」一樣,
雖然我們都知道故事的結局,也能看出故事裡不合理的地方,
但就是莫名的會在腦海中,重複播放,
就像是少女腳下那雙鮮豔的紅色舞鞋一樣,
努力想要停止跟改變這些不適用在自己生命的念頭,
卻總是跳啊、轉啊、繞啊~無法克制的繼續讓這些話迴響在耳邊!
(延伸閱讀:有時候我們以為的溝通,只是在跟過去幽魂對話)
【重新檢視自己的床邊故事,停止潛意識中的傷痛傳遞】
我遇過不少母親前來晤談或催眠的動機,往往是為了自己的孩子,
因為她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裡,驚覺自己竟說出「與母親一模一樣的話」!
即使她們立志成為與當年自身母親不一樣的母親,
卻總在與孩子互動時,在情緒如同海浪襲來的瞬間,
脫口而出那些「發誓一輩子都不會對孩子說的話」,
像是「你怎麼這麼笨!?」、「你再不…我就…」
甚至是「再不乖,媽媽就不要妳了喔!」
當然,養育孩子是個艱困的事情,有時難免身心俱疲,
然而對這些母親來説,最折磨不只是說出傷人的話,
更重要的或許是,「我怎麼成為跟自己母親這麼像的人?」
從家族治療的角度來看,「成為與母親一樣的人」有個專有名詞,
叫做「代間傳遞」,意思是我們潛意識裡複製了與母親相似的行為與價值觀,
無論我們是否認同、喜歡這些心理內容,往往會不自覺的在有了孩子之後,
無意間將這些心理內容傳遞給下一代,
因為這樣的影響,往往根深蒂固的儲存在潛意識裡,
以致於不容易察覺,有時候即使察覺了,也不大容易改變與調整,
無論是心理諮商的定期晤談或催眠,用意都在支持我們看見床邊故事的影響後,
能夠逐漸長出脫離這些話語影響的力量,重新選擇我們期待創造的關係互動。
(延伸閱讀:你也對母親愛恨交加嗎?當你懂了「她」,就是改變生命的開始)
如果妳已經是個母親,邀請妳從現在開始,
可以透過回憶或寫日記的方式,找出那些影響力最深遠的「床邊故事」,
看看有沒有哪些片段,正悄悄透過與孩子的互動傳遞出去了?
看見,就是改變的開始,當我們更認識自己,就更能創造出想要的親子關係!
如果妳還不是個母親,更值得從現在開始,
重新整理母親從小到大的話語及教導中,有哪些至今仍殘存著無形的影響力,
當我們重新檢視這些潛意識中的影響,就有機會調整自己的親密關係與溝通習慣,
看見,是改變與成長的第一步,有時候當我們看清楚自己怎麼了,
也儲存在潛意識裡的力量也就能夠重新流動,支持我們創造出改變了,
當然,如果在過程中遇到什麼卡住的地方,
預約心理諮商或催眠,也會是個很好的方法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