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榮格的語言來說,這是一部與陰影對抗的故事】
華燈初上第三季正式完結,就像許多人說的,是誰殺了蘇媽媽已經不重要了,然而我忍不住在想,是什麼讓這齣劇這麼紅?從榮格來說,一個可以引發熱烈討論的故事,必然是因為挑起我們在集體潛意識的某種情感,接下來我想試著運用榮格理論,以及從這個理論延伸而來的心靈原型卡,與你一起深入剖析這個故事。
華燈初上主要劇情都發生在「光」這間酒吧裡,取名為「光」,不免讓人聯想到創立這間店的老闆娘,希望能夠讓每個來到這裡的人,看見人生的一絲希望,然而「凡有光明之處,必有陰影隨行」,正因為於紅塵打滾的女人們太渴望尋得光明,有時候反而讓深厚的影子變得既黑暗又深長,無形之中產生了驚人的破壞力。
蘇慶儀後來接下老闆娘一職,在她身上就可以看見這股陰影反噬的力量。
【每個加害者的前身,可能都有一個受害的故事】
在心靈原型卡中有一張卡叫做<受害者>,我看了覺得非常呼應蘇慶儀這個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女子,她無情的拋棄何予恩,背著羅雨儂與江瀚交往,還默默利用販毒的百合栽贓給羅,甚至悄悄辭退花子,還把中村先生從阿季身旁搶走,在這齣戲裡,她幾乎得罪了所有人,無怪乎有許多人會說,兇手根本就是她自己,是她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路。
當羅雨儂發現她與江瀚交往,憤而質問的時候,有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她理直氣壯的說:「我是等妳不要了才去接受他,為什麼我要愛得這麼卑微?」即使我是一名心理師,還是很難消化這番話的理所當然,如果仔細回憶蘇的所有言行,你可能會發現,對她來說,一切行為都叫做「為你好」,所有問題都是「你自己造成的」,簡直就像是受害者這張卡片裡的經典台詞:「都是你的錯!」
這樣一位引發眾人反感的奇女子,如果我們回顧她的成長過程,會發現其實她過得很苦,除了有個極度自戀的母親,還被繼父強暴並生下他的孩子,我自己實在很難想像人生遭逢這樣的經歷,對一名高中少女來說,會是多殘酷的事情,這也讓我想到以前輔導過的青少女,有些人的眼神實在與蘇有些神似:「連最親近的人都這樣傷害我,那我向世界討回公道又有什麼錯?」
從<受害者>這張卡片來看,幾乎每個加害者都是從受害者煉成的,這麼說,不是要為這些加害者找理由,而是我們需要明白,加害者、受害者與拯救者之間,往往具有錯綜複雜的關係,不是那麼容易一刀兩斷的,最讓人遺憾的是,蘇慶儀如此渴望「光」,卻因為她尋求補償的殘忍方式,最後讓自己墮入黑暗深淵。
【看似無謂的拯救者,背後可能藏著滿滿的傷】
羅雨儂雖然在整齣戲裡算是比較積極正面的角色,然而看到第三季後,我反而不是很喜歡她,因為她很經典的對應到原型卡裡的<拯救者>。在華燈初上裡,每當身旁有人出現困難時,她總是理直氣壯的伸出援手,蘇慶儀對掠奪他人有多理所當然,她對援助他人就有多理所當然,甚至打從兩人高中時代開始,她就一直那個帶著蘇慶儀逃離危險的人。
拯救者通常會有種把弱者當可憐流浪狗的習慣,看似正義的行為背後,藏著深沉恐懼的陰影面,如果要從榮格心理學的角度來談,拯救者之所以會一直介入他人的苦難,其實是因為害怕從對方身上,看見自己曾經受苦受難的脆弱模樣,羅雨儂之所以會如此自然的一再幫助蘇慶儀與花子,或許就是建立在這種同情心態上。
羅雨儂雖然擁有完整的家,家人們卻都不能理解她,原來相愛的先生,更是在之後留下債務逃之夭夭,如果深入她的內心,或許我們會驚訝的發現,看起來大家都喜歡她,事實上卻沒幾個人願意真心理解她,甚至那份對她的好,可能也是因為她把心中的孤獨與恐懼藏得太深,以致於大家看到的都只是她美好的一面。
(從這點來說,羅與蘇雖然行為不同,彼此卻具有非常驚人的相似性)
所以當花子質問蘇慶儀為何要帶走子維的時候,蘇才會反擊她,她的存在就是為了治羅雨儂那種拯救流浪狗的病。這句話聽起來確實很傷人,卻也精準地點出羅雨儂努力向光生長,成為協助弱者的靠山時,也不自覺地正在以強者的身份踐踏他人自尊,她所提供的每個幫助,似乎都在暗示著對方「妳太弱了,我來幫你吧!」
其實,羅雨儂最想幫助的人,或許是那個傷痕累累的自己吧!
【劇中人物深沉的孤單感,精巧打中現代人寂寞的心】
回憶起第一次打開Netflix,開始追華燈初上第一集的時候,我就嗅到劇中濃濃的孤獨感,導演用「月亮代表我的心」當作主題曲,更暗喻著毒品與兇殺命案只是個表面事件,整齣劇想要探討的核心議題,其實是愛,以及得不到愛的孤單感,雖然劇中人物各自具有不同的性格,卻幾乎都對應原型卡裡的<孤兒孩童>。
孤兒孩童不一定要像是江瀚這樣,一出生就沒有父母親,只能在育幼院長大,也可能像是羅雨儂這樣,父母手足都在,卻各有各的執念,無法提供自己需要的陪伴,也可能像是花子一樣,父母親都很愛她,但這個世界卻似乎處處與她作對,只能隻身一人努力在都市叢林裡活下來。
我認為華燈初上之所以如此勾動人心,絕對不只是因為我們想知道「誰殺了蘇媽媽」,而是我們只消看其中一集,就能立刻從某個角色裡,窺見自己內心感到孤單的一面。「孤兒」可說是集體潛意識裡很重要的一個原型,更是許多現代人想要擺脫的內心感受,無怪乎,我們會不由自主的想要一集一集看下去。
就拿我自己當例子好了,我從第一季就對江瀚這個角色很有感覺,因為我特別懂他在感情裡的掙扎,一方面渴望被愛,另一方面卻又因為在育幼院成長的經驗,使他很難真正相信有一個人願意留在自己身旁,我從他身上感受到孤兒孩童害怕被遺棄的面向,也感受到他雖然好努力想朝光生長,卻仍不由自主地被拖回黑暗深淵裡的痛苦,他表面上的輕描淡寫,只是為了掩飾害怕再次被遺棄的不安。
【認識潛意識,讓我們擁有真正的選擇】
從榮格心理學的眼光來看這整齣劇,我們會發現幾乎每個角色都在孤單裡,感覺身不由己,差別只在於有些人嘗試接受命運無奈,有些人努力想要對抗掙扎,卻注定失敗。然而身為觀眾的我們,一定都很清楚知道,其實他們是可以有選擇的。
是什麼讓他們覺得自己終其一生都被命運捉弄,榮格曾說:「你所沒有覺察的,將會成為你的命運」,這份身不由己雖然跟外在現實有關,卻也他們不夠認識潛意識有很大的關係,他們太把注意力放在「光」,卻沒想過有光必有黑暗,陰影不是可以對抗、認同或嘗試擺脫的心靈存在,陰影就是那個童年時期躲在角落裡哭泣的自己,等著我們把他迎接回來。
看著華燈初上落幕,我忍不住默默想到好幾張心靈原型卡,透過這套卡片,以及榮格心理學的眼光,我好像可以更深入地去剖析劇中人物的行為,同時想起自己生活裡的許多人際關係,甚至替我的伴侶關係帶來不少省思,因為心靈原型卡表面上是一套牌卡,事實上談的卻是「人性」。
在4/1晚上7點,我受出版社邀請替最近寫好的《透視心靈原型卡》舉辦免費的線上分享會,投影片我都已經做好了,在兩小時裡,我不只會談這套卡片的應用方式,有個段落就是想與你聊聊,如何從心靈原型卡解析華燈初上的角色,並且透過這番解析,重新思考這些人物對生活的意義。
如果你已經買了這套卡片,我想這場分享會可以帶給你許多收穫,如果你沒有這套卡,那就當成來聽我說故事吧!期待4/1與你線上相遇~報名請進:「透視心靈原型卡線上新書分享會報名表」
延伸閱讀:與潛意識裡的原型人物聊聊天,讓他們陪你活出想要的人生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若要預約諮商、催眠或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網路,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