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假要不就是癱在家裡,或是不敢休息嗎】
228連假進入第二天,不知道你都做些什麼呢?許多人趁著太陽出來時,會安排戶外行程,曬曬陽光透透氣,卻也有不少人可能對於休假感到罪惡,在催眠療癒的時候,我遇過一些當事人對休假抱持著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平日工作非常忙碌,覺得六日應該好好放鬆,另一方面卻又對於「休息」感到不安。
「我大概光是好好補眠就過了大半天吧,剩下的時候只夠拿來滑滑手機或跟朋友吃個飯,然後又要上班了」即將30歲的國誠雖然對於「週間努力拼工作,週末癱軟換輕鬆」的生活不太滿意,卻覺得人本來就該努力,休息是種奢侈的事。
已經結婚的愛子則是因為擔心生活保障,因此不敢任意讓自己放鬆下來,「每天翻開雜誌或看網路文章的時候,不都提到要趁年輕累積競爭力嗎?或許等生活再穩定一點,獲得升遷之後,再來看看能不能有多一點休假時間吧?」
無論是什麼原因,我發現這些當事人都具有相似的人格特質:勤奮努力、願意投資自己,同時對未來抱持著濃厚的焦慮感,正因為覺得什麼都不做似乎很廢,所以才不敢讓自己好好放假。
【只努力不休息,讓我們的生活付出許多隱形代價】
每當聽見當事人說:「我很難好好休息放鬆」的時候,我心中其實很有共鳴,因為我發現自己心中住了一個「拓荒者」,每當習得一個新技能後,就會忍不住想要繼續開拓下一個值得努力的領域,我學得很開心,專業能力也因此不斷累積,拓荒者幫我完成了即將出版的第二本書,更讓我開始整合出自己的催眠取向,還讓我擁有穩定收入,然而拓荒者也讓我付出不少隱形的代價,這些代價平常都隱藏在生活的細節裡,一點一滴降低了我的幸福感。
因為大多數時間我都花在專業學習上,有一天我忽然發現自己沒什麼生活品質,幾乎每一天都在接案、開課、閱讀、寫作之間度過,雖然我很享受提供催眠的過程,看見學員們透過課程而改變也很開心,但我忍不住想著:「難道我到死之前都要過這種日子嗎?」
此外我還發現自己有時候會因為工作量太大而生病,潛意識似乎透過這種方式來強迫我休息,然而養病根本不算是多愉快的休息!更重要的是,忙於工作讓我沒辦法好好享受跟伴侶之間的相處,而「關係」一直是我的幸福感來源,這讓我開始問自己:「發生什麼事?是什麼讓我變成一個只願意拼命努力卻不敢休息的人?」
【當我們害怕自己失去價值,就很難讓拓荒者停止】
我很慶幸自己長年學習心理學跟催眠,平常保有跟潛意識聊天的習慣,當這麼一問,心中立刻有個聲音說:「我怕如果我好好休息,什麼也不做的話,就會失去被肯定的價值」,認真說,我知道這個念頭蠻荒謬的,可是誠實的說,心中拓荒者那個「你一定要認真努力,不然就是個沒價值的人」的聲音,聽起來不只充滿權威感,還非常真實!
就像是每個走進會談室的當事人,幾乎都會聽見心中有個嚴厲的聲音在說:「你不夠好!」「你應該要再努力一點~」「你就只有這點本事,怎麼還敢停下來?」這個聲音驅使著我們繼續努力往前開墾,即使身體再疲倦,也不敢稍微有一絲懈怠,記得曾經有個當事人自我解嘲說:「催眠師,跟你這樣談下來,我發現自己怎麼好像一頭牛!」
看到這裡,我猜你可能很好奇,這個聲音到底從何而來?有辦法減弱拓荒者的力量,讓自己可以真正好好休息嗎?回顧許多催眠案例後,我發現解答是有的。
【我們有時候會錯把他人覺得的好,當成是自己的想要】
在大多數時候,我發現當人出現了過度努力的傾向時,通常都跟自身意願沒有太大關係,與其說拓荒者是我們潛意識的一部份,其實更像是我們無意識的認同社會媒體的暗示後,把這個外來的嚴苛權威當成是自己內心的一部份!
無論是打開臉書、電視或各種社交媒體,我們很容易就會發現,大多數談論「什麼是更好的生活」的文章,不外乎以有錢、有名、事業成功、好看的頭銜與身份為目標,鼓勵我們透過努力來獲得這些成果,有些文章更有特別喜歡強調犧牲個人時間與興趣,來實現「夢想」的傾向。
當整個社會都在推崇努力好重要、努力好棒棒的時候,很容易讓我們不自覺認為自己需要變成像是文章裡的這種「成功人士」,才值得享有快樂的人生,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我認為這是非常可怕的集體催眠,想想你現在的生活,過度努力真的有帶來快樂與幸福嗎?你覺得只要一直這樣犧牲自己的休閒、放鬆甚至是與旁人的相處時光,就能變得「夠好」嗎?
當我們能夠適度調整對於「好」的定義,就很有機會讓拓荒者慢下腳步,當我開始認真看待在生活裡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慢慢發現過得開心、能跟在乎的親友保有親密感,才是我真正渴望擁有的,專業學習與提供服務確實讓我感到開心,卻不是生活裡的全部。
【當社會不斷推崇努力才有價值,耍廢就成為你活得開心的必要手段】
在對話式催眠裡,大多數的當事人一旦發現自己只是錯誤認同了他人的想法,同時開始認真傾聽內心的聲音,通常就有辦法開始練習好好放鬆,最有意思的是他們通常會發現,原來休息並不表示自己不認真,甚至耍廢與放鬆之後,他們反而更有精力去替原先的目標努力!
不知道你發現了嗎?很多時候我們都錯把別人對生活的標準,套在自己的頭上,在不斷努力鞭策自己的時候,反而離想要的快樂與幸福越來越遠,這真的是很不簡單的集體催眠啊!我最近開始越來越有意識的培養自己「耍廢」的能力,因為我希望幫助自己可以從這場集體催眠裡解放出來,更重要的是,我想要能夠活得開心一點~
對我來說,「耍廢」可以有很多型態: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是一種方式,認真閱讀一本好書,同時放下腦中思考該如何寫成心得的念頭也是一種方式,刻意安排與伴侶的約會行程、回老家與父母相處是一種方式,甚至避免將工作行程安排太滿,預留彈性時間,也可以是一種方式,我相信你也會有專屬於自己的耍廢方法。
最重要的是,我發現耍廢跟所有的技能一樣,都需要投入時間練習,因為一旦我們失去覺察,就很容易再次讓心中那個拓荒者的聲音佔上風!我相信「當社會不斷推崇努力才有價值,耍廢就成為你活得開心的必要手段」,連假還剩下最後一天,讓我們一起好好耍廢吧!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一書,若要預約諮商、催眠或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為維護隱私,文中當事人資訊皆已經過特殊處理與變造。圖片取自網路,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