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在藍海之夜的隱喻催眠講座裡,我用地海巫師的故事結合催眠,陪伴伙伴們探索自己的隱喻人生。或許你有聽過這個故事,或許沒聽過,無論如何地海巫師都是個非常奇特的故事。
怎麼說呢?
地海巫師講述這個世界上的大魔法師格得,是如何從島嶼上的牧羊小孩,搖身一變成為大魔法師的。
那他到底是怎麼成為大魔法的呢?如果你有看過這個故事,會發現在格得生命中經常遭逢意外災難。
榮格認為意外經常是潛意識的召喚,也有人認為這是靈魂的呼喚,呼喚著能夠打碎舊有自我,進而讓心靈重組成更大的「我」的事件到來,這些事件經常是以意外的形式登場。
我想這是因為我們沒有人喜歡意外發生,尤其是比較負面的那一種。
然而也正因為如此,如果我們要有深度成長,通常是在意外到來時,被生命推動著前進的。在平安順遂的時候,我們通常傾向於讓自己更開心,成長需求則被拋在腦後。
格得在成為大魔法師的過程中,至少出現三次意外,第一次是小時候海盜襲擊他的村落,使他被歐吉安老師推薦到柔克學院修習魔法,這個意外讓他踏入廣大的世界。
第二次意外是他跟學長比賽,召喚出黑影,黑影襲擊了他跟身旁許許多多的人,這個意外讓他陷入流亡,進入了陰影的世界,而他選擇逃離。
第三次意外是他在尋找黑影真名的過程中,成為了大魔法師,這讓他實現了自己原初的夢想。
格得召喚出害人的黑影,最後卻成為這世界的大魔法師,或許你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身為擅長催眠的心理師,我卻覺得這個隱喻非常深刻。
格得跟黑影的最後對決,發生在世界最邊緣的小島上,黑影已經在島嶼中央等待著他,他想要看清楚黑影的模樣,好找到真名,進而降服這個作惡多端的邪惡事物。
然而就在他嘗試靠近黑影的時候,每走一步,黑影臉上就幻化出一張他所熟悉的臉。
首先是小時候教他魔法的女巫的臉,接著是歐吉安老師的臉,再來是摯友的臉,之後則是他所厭惡的學長的臉……他每走一步,黑影就換一張臉,有時候是親朋好友,有時則是他的敵人,他始終看不清楚黑影到底長什麼樣子?
直到彼此距離只有一步之遙時,他忽然福至心靈的對著黑影大喊「格得!格得!」黑影在這一瞬間發出光芒,包圍了彼此。
小說原著寫得很美:「這就是大魔法師的誕生。」
這段有點像是詩,同時又是小說,還是奇幻文學的故事到底在說什麼?
如果從榮格心理學來談,我認為其實就是在談一個人面對內心恐懼事物的過程。
你可能會想,黑影會傷人,那應該是壞東西吧?黑影怎麼會換上格得親朋好友與師長的臉?
我的詮釋是,當我們想極力擺脫恐懼的時候,其實也就切斷了所有的平靜與喜悅,所以當我們想找回自己的力量時,需要先明白在深邃的心靈中,一切都彼此聯繫。
或許黑影隱喻著格得心中自傲的一面,那是導致他跟學長競賽時,選擇召喚出亡靈的原因。
然而黑影可能還隱喻著格得心中良善的一面,那是他之所以能與好友相遇,彼此互相扶持的原因。
黑影甚至隱喻著格得體內魔法的天賦,那是歐吉安老師一眼看中他,並不吝提供教導與推薦的理由。
黑影還隱喻著許多事物,當中絕對不只有恐懼,可能還有喜悅、平安、祝福……無論如何,黑影始終是格得生命中的一部分。
因此當格得在第二回意外後,選擇逃離黑影,他逃離的其實是自己的生命。
很多人以為只要自己一口氣在就叫做生命,這是生物學上的定義沒錯,然而如果我們無法跟自己的內心建立起一份親密聯繫,從靈性的角度來看,我們其實並沒有真正在活。
換句話說,當我們想逃離內在的某一部分,其實就是正在逃離自己的生命,我們雖然活著,內心卻正凋零。
黑影換上了格得摯友與恩師的臉龐,恰恰隱喻著在我們所害怕的事物背後,其實恰好牽起我們與旁人之間的心靈聯繫,進而重新將我們與自己的內心連結起來。
對我來說,地海巫師動人的地方,就在於格得願意向旁人示弱,這意味著他正替面對恐懼聚集資源,於是這些資源最終啟動了內在原有的力量,支持他轉身面對黑影,進而認出這個看似邪惡的存有,其實正是自己的一部份。
因為脆弱,而且願意承認脆弱,進而在自己的碎裂中,讓世界流向自己,於是在一層一層的破碎中,找到了自己與世界間深刻的聯繫,以及自己與內在的深刻共鳴。
我想,這是格得之所以成為大魔法師的原因吧。
因為,魔法的能力靠得從來不是意志力,不是才能,不是巧妙計算,靠得是願意一次次面對內心恐懼的意願。
故事看到這裡,不知道你內心有什麼樣的感受?格得的故事又讓你想起了什麼?
祝福你從這故事裡看見自己,找回自己,靠近自己,成為自己。
擅長催眠的心理師,生命幽暗處的引路人,長期浸泡在榮格心理學的潛意識深海,跨界學習塔羅占星、夢境解讀與能量療癒,擅長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搭起專業與生活的橋樑,讓催眠成為改變生活困擾的資源,座右銘「催眠即生活」。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隱喻催眠:讓潛意識陪你啟動心靈療癒原力》
為維護當事人隱私,文中所有資訊皆已經過變造、修改與混合,請當成心理小說閱讀。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Canva與Bing,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