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你踏上榮格心理學的現代捷徑】
大概從去年開始,台灣掀起一陣學習榮格心理學的風潮,或許是因為有些人開始厭倦了那些講求速食的、目標導向的、把人分類的大眾心理學,我想你會選擇點進這篇文章,應該也是希望獲得一些較有深度的東西,然而深度自我探索有個麻煩的地方,就是勞師動眾,曠日廢時而且可能要價不斐,這可能會讓你在還沒感受到探索的好處前,就已經打退堂鼓了。(就跟我遲遲不想換哀鳳手機有這麼一點相似)
幸好有一些人,因為受到深度心理學的啟發,心懷滿滿感動,希望能用更淺顯易懂的方式,將自己的感動帶給社會大眾,雖然在這過程裡,免不了會為了把複雜的知識簡化,而形成與原先理論的出入,甚至可能在某些地方會不小心誤導讀者,如果我們可以提醒自己千萬別照單全收,而是把這類捷徑知識當成一種與自己生命對話的過程,或許你就能兼顧自我探索的啟發,又能避開誤用知識的陷阱。
帶著這樣的眼光,我想與你分享從卡羅皮爾森撰寫的《內在英雄》一書中,所獲得的生命啟發。
【探索別只停在淺水區,潛意識大門位於更深的地方】
作者在一開始就誠實的表示自己深受榮格心理學啟發,不過榮格理論實在太艱澀了,他希望自己可以寫一本更為口語化的、更偏實務應用面的書,所以他擷取了新時代思維,並且著重在榮格心理學的社會文化層面,這種作法確實讓閱讀門檻大大下降,不過付出的代價就是讓作者所宣稱的「原型」,容易變成對人物形象的刻板印象,而刻板印象必然來自意識詮釋,而不會源自潛意識的世界。
我覺得內在英雄這本書,若能搭配心靈原型卡使用,應該會有些不錯的效果,因為這兩者都受到榮格啟發,並且試圖發展出比較適合當代人的應用方式,而且內在英雄裡論述較完整卻缺乏圖案,心靈原型卡則是有圖案卻幾乎缺乏闡述,我覺得兩者對於自我探索鐵定是很有助益的,只是該怎麼執行,才不會自以為朝著潛意識大門前進,結果繞了半圈其實還是在意識建構出來的圍牆邊打轉,我覺得就需要發揮一點巧思了。
首先我們可以先瞭解一件事:榮格理論中所說的原型,主要來自於集體潛意識,那裡像是需要深度浮淺才能抵達的古代沈船區域,不是隨便可以觸及的領域,而無論是內在英雄這本書,或是心靈原型卡這套深度牌卡,描繪的都比較像是你只要把頭探到海裡,就可以飽覽無疑的淺層風光。
雖然他們談論的都不是榮格所謂的原型,我們卻可以嘗試從這些比較表淺的意象出發,藉由貨真價實的榮格理論,一路往下嘗試深入,只要我們不會因此被淺水區的花花世界迷住,就有機會依循更有系統的路徑,抵達潛意識世界的大門。
【想要開啟潛意識的大門,一共有5種方式】
卡蘿皮爾森在書中一共舉出孤兒、殉道者、鬥士、流浪者與魔法師這5個人物角色,每個角色都具有一體兩面的特質,這點與心靈原型卡的論點十分神似,換言之,兩者都認為現代人具有諸多共通的人格特徵,只不過心靈原型卡的數量多達74種,內在英雄這本書則簡化成只有5種。
孤兒害怕被遺棄,因而需要學習在險惡的世界裡生存下去;殉道者認為替他人付出一切才是善良的表現,因此需要學會反過頭來照顧自己;流浪者害怕受到束縛,因此需要學習如何在自主的同時,仍能建立團隊隸屬;鬥士害怕軟弱,因而需要學習擁抱心中柔軟;魔法師害怕自己是個膚淺的人,因而需要整合心中不同層次的深度。
不知道你覺得自己比較像是上述的哪一種人物?我猜最有可能的答案,會是「每個感覺都有點像欸」,沒錯,因為人跟人之間在性格與特徵上,雖說在表面上有些不同,骨子裡相似的地方可能比你想像得更多,同時,你我的心理狀態本就是一個像是鑽石那樣的複合體,如果你覺得只有某一個人物類型像自己,多多認識另外幾個人物或許會對你帶來很大的啟發。
在自我對話的時候,我傾向於將這5個人物想成是潛意識王國裡的內在居民,這是避免讓刻板印象限制住探索的一種方式:把每個人物都當成一個鮮活的潛意識象徵,他們都會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而不是如同電玩NPC那樣只會固定回應被設計好的句子,舉個例子來說,孤兒不會在每一次現身時,都只大喊著「我好孤單」,他也可能會有享受獨處的時光,甚至透過孤寂感更深入地去感受與人之間的聯繫。
從下一篇文章開始,我會一一介紹這5個人物的特質與內心狀態,歡迎有興趣的你可以把網站加入「我的最愛」,或是替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按讚並設定為追蹤,讓我們一起跟著這5個有趣的潛意識人物,穿越潛意識的大門,好好來認識自己吧!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若要預約諮商、催眠或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網路,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