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心理學,是鼓勵你冒險的心理學】
怪奇物語第四季帶著我們進入到猶如全新的篇章,在第三季星城之役中主角群傷亡慘重,六個月後隨著他們進入新年級,人生也進入意料之外的風雨飄搖,雖然奪心魔被擊敗,通往顛倒世界的大門被關閉了,主角群的人生卻面臨新挑戰。
小艾在失去超能力與哈普後,陷入自我認同的危機,一直以來她都因為自身的超能力得以彌補自己的「怪異」,加上哈普對她的照顧,讓她感受到自己有所依靠,然而這兩項支撐她的存在都於一夕之間消失,她的痛苦與孤獨絕對是難以想像的。
麥可與達斯汀掙扎著要在自己過往的興趣與融入群體做出選擇,在那個年代裡,喜歡「龍與地下城」桌遊的青少年,差不多就跟現代喜歡二次元少女的動漫宅一樣,容易被同儕當成怪胎,當自身興趣本身就足以構成被排擠的原因,這實在是讓人感到難受的事情,相對之下,路卡斯奮力加入籃球隊,嘗試與兩人保持距離,正是嘗試融入同儕的「斷尾求生」策略,只是當他發現自己一直與陽光男孩們格格不入,那種內心徬徨可能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
原來感情穩定的南西與強納森這對情侶,除了分隔兩地帶來感情變化,最重要的關鍵或許在於兩人成績上的差異,強納森苦於自己無法跟南西上同一間學校,又怕說出真相後會讓南西為了自己委屈放棄夢想,身為觀眾的我們可能會覺得這種彆扭很好笑,然而想想那些為了男女朋友努力要考上同一間學校的孩子們,導演其實精準捕捉到青春男女那種嘗試當個大人卻又處處撞壁的苦澀。
榮格心理學是鼓勵你冒險的心理學,相對於當代心理學強調適應社會融入群體,榮格所言的個體化之路可說是需要鼓起勇氣,才能一路前進的荊棘之路,在青少年這個階段,我們開始意識到社會對自己有要求、旁人對自己有期待,我們開始努力描繪人格面具的模樣,好避免尚未發展成熟的心靈被集體力量所吞噬。
帶著這種破釜沉舟的心情,你或許不難想像,為何怪奇物語會被形容為最黑暗的一季,因為青春看似絢爛的光彩之下,往往轉瞬間就落入黑暗,青少年們正是本能地感受到成長的可怕,才會奮力想要去揮灑、去掙扎。
【難以消化自身陰影,讓青少年常覺得世界是自己的敵人】
在怪奇物語前面四集裡,我們可以明顯發現主角群們對大人缺乏信任感,麥克絲不想對學校輔導老師敞開心胸、小艾也不想讓老師知道自己的處境,強納森等人更是對宣稱被派來保護自身安危的大人們沒有好感,青少年們似乎本能對成年人有某種敵意,頑固地認為沒有人可以理解自己。
青少年這種行為看在成年的我們眼中,可能會覺得冥頑不靈,然而從精神動力與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卻有其道理,比起兒童對世界的解釋往往過於單純,而且無法推論他人行為背後的動機,青少年的大腦正逐漸成熟,這讓他們開始意識到每個人的行為跟他真正的意圖之間可能沒有絕對關係,甚至可以是截然相反的。
然而,他們沒有足夠的生命經驗與推理能力,去確認人我之間的真實動機,即使有,這份心智能力往往會讓他們感覺到疲勞與難以負荷,你或許可以嘗試想像這個比喻:如果兒童經驗到的世界就像是傳統電視台只有三台的資訊量,沒有網路也沒有手機,青少年接收到的訊息量可能是擁有100個電視頻道加上手機網路吃到飽,任何人的大腦突然需要消化如此龐大的資訊量,都會面臨超載的壓力。
當人感受到自己不堪負荷時,情緒都很容易變得陰晴不定,過於高漲的情緒更容易讓人看不清楚現實生活裡的人我關係,進而造成許多誤會,於是我們哀傷的看到:南西跟強納森互相猜測到底對方怎麼了,卻沒有人敢先主動打破遠距離的僵局,即使路卡斯如此關心麥克絲,麥克絲仍然寧可將他拒絕於千里之外,因為她認為路卡斯不可能懂她的心情,基於同樣的原因,即使威爾大力反對,小艾仍對麥可謊稱自己有許多朋友,並在失手打傷同學後與麥可大吵一架。
我們可以說青少年的思考很自我中心、很不成熟、很意氣用事,而且愚昧地拒絕讓成熟的大人接手處理,然而我們或許也可以回憶一下,在自己生命中那個曾經被高漲情緒(也就是榮格所謂的情結)綁架時,是否也曾經對同事、主管、伴侶甚至父母親抱持著敵意?青少年確實太容易與世界為敵,這或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消化蠢蠢欲動的陰影,為了保護自己,他們只好把每個靠近的人,都先視為敵人處理。
【青少年要殺死的龍不是外人,而是自己心中的徬徨與恐懼】
愛智者曾在演講裡提到青少年往往會投射惡龍的形象到父母親與大人身上,我則認為如果青少年一直將世界視為自身的敵人,如同怪奇物語或動漫畫上演的那般,恐怕他們有一天會在這股衝撞中遍體鱗傷,而沒有力氣發現事情的真相:那隻會噴火威脅要殺死自己的惡龍,有時不一定存在於外界,而是居住在自己的內心深處。
推動怪奇物語第四季劇情的主力,是顛倒世界裡巫師威可那的詛咒,當小鎮的青少年接二連三慘死,驅使著主角們紛紛採取行動,如果你願意靜下心來仔細看看,或許會發現為了對抗威克那,使得原來互相猜忌與疏離的主角們,再次攜手合作,甚至突破自己的心魔。
路卡斯最終發現自己不該加入追捕藥頭艾迪的行列,他的回歸也進一步提供與麥克絲修復關係的機會,麥可則在威爾的陪伴下明白自己沒有對小艾說出口的情感,小艾更是為了拿回自己的能力,強迫自己面對「父親」仍活著的事實,透過對抗外在敵人,他們不著痕跡地去碰觸內心傷口,並在同伴的陪伴下嘗試將傷口轉化成力量。
要求青少年面對自己是困難的,因為資訊超載讓他們搞不懂自己與他人,然而這股儲存於潛意識深處的情感仍需要獲得出口,世界成為他們投射的對象,也成為他們從行動裡認清自己的鏡子,以榮格心理學來說,青少年要談陰影工作還太早,因為他們的意識還不夠牢靠。
因此怪奇物語從來就不單純是拍給青少年的作品,這個故事更像是透過苦苦掙扎的青少年,引導我們直面內心的成人童話,當我們看著主角們的掙扎,那其實不是發生在威金斯小鎮的荒誕故事,怪奇物語其實是關乎我們這些所謂「成熟大人」的隱喻故事。
【你最有感覺的角色,將成為指引你進入潛意識的入口】
我在系列文章第一篇即提過,當代能引發熱議的影集,大抵上都具有集體潛意識的能量,並能喚起眾人心中的投射,怪奇物語四季以來不斷與顛倒世界的怪物們戰鬥著,就像是英雄不斷想要斬殺惡龍所做的一切努力,然而回到現實世界裡,等著我們的恐怕不是奪心魔、不是魔神、不是威可那,而是潛伏在自己心中的陰影。
怪奇物語壯烈的劇情提供我們情緒的出口,那些過往在成長經驗的創傷經驗,那些曾經被某人壓迫藐視甚至攻擊的痛苦,都藉由主角們英勇對抗怪物的舉動得到釋放,然而光是這樣並不足以完成個體化歷程,因為你我都已經不再是不成熟的青少年,而是人格面具早已戴牢的大人,在人格面具底下正是陰影所在之處,一如在霍金斯底下即是顛倒世界。
從榮格心理學來說,怪奇物語其實是個充滿創傷的故事,主角們的創傷即是威金斯小鎮的創傷,威金斯小鎮的傷痛則反映出我們日常生活裡的傷痛,成長過程裡必然是需要經歷那種撕裂的痛苦的,這或許是怪奇物語不由自主吸引我們的原因,因為我們都知曉生命裡充滿多少跌宕。
這份痛苦也成為指引我們回望自身生命的入口。你對裡面的哪個角色最有感覺?最同情誰?最討厭誰?這些情感都透露出與你有關的成長經驗,是那個你可能不願想起來或早已遺忘的過去,當你驀然回神時,呼喚你的不是威克那的鐘聲,而是那個被你遺忘在過去的自己。
延伸閱讀:為何我們越愛,卻感覺彼此越來越遠?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若要預約諮商或催眠,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網路,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