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徬徨與不安裡對抗世界的孩童4人幫】
不知道你在遭遇生活打擊,或是看到一些新聞報導時,是否曾經閃過一個念頭:「是什麼讓那些心懷歹念的人逍遙法外,而飽受折磨的卻總是那些善良純真的人?」我指的不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的那種人,而是我們確實可以感受到他心中懷有對他人與世界的善意,卻不知怎的跌入黑暗深淵裡的情況。
我在看Netflix知名影集《怪奇物語》時,心中就忍不住冒出這樣的困惑:「為什麼4人幫裡是威爾遭遇了可怕的奪心魔,而不是其他的孩子?」你有可能對這套影集的劇情不太熟悉,所以我想先稍微介紹一下這是什麼樣的一部作品。故事發生在1980年代的虛擬美國小鎮「霍金斯」,主角4人幫分別是聰明的帶頭者麥可、幽默又有點無厘頭達斯汀、勇敢獨立的路卡斯,以及斯文柔弱的威爾。
在第一季的主要劇情裡,威爾在晚上回家途中被來自顛倒世界的不知名怪物擄走,使得4人幫意外接觸到從實驗室裡逃脫的女孩11號(暱稱小伊),並在追循線索的過程裡,逐漸發現美國政府不為人知的陰謀行動。
因為預期接下來會有幾篇系列文章,在接下來這篇文章裡,我想先與你聊聊自己對於4人幫尤其示威爾的觀察。
【孩童具有看見另一個世界的潛能,也因而容易身陷危機】
在看這齣影集時,我一直有個疑惑,首先大多數的影集中,對抗邪惡的多半是青少年與成人,我比較少看到主角群是兒童(雖然12歲也差不多是青少年了),再來通常影集設定中,落難的總是男主角,照理來說遇見怪物的應該要是4人幫裡最聰明也有領袖特質的麥可,怎麼會是看起來最弱的威爾呢?而且還是一出場就被怪物抓走,到底他有什麼神奇的地方,會讓怪物看上他?
我的困惑不只是從現實層面來想,也合併了榮格心理學的解析脈絡,「在被眾人流傳的故事裡,通常都具有集體潛意識的元素」,以一齣可以從2016年紅到現在的影集來說,我想算是充分具備了以榮格心理學探討的條件,因此我開始認真思考威爾的獨特之處。
在此之前,我想先談談自己對於導演選擇以一群孩子做為主角的心理意義。相對於開始長出獨立意識,以致於處處充滿反抗力量的青少年,以及更加成熟社會化因而經常被表面蒙蔽的成年人來說,兒童可說是相對純粹又別具「慧眼」的年紀,在台灣老一輩流傳一個看法:如果嬰兒半夜一直莫名哭鬧,或幼童出現不明原因的行為反應,可能是被「煞」到,因為孩子還不具有成人那種完全適應現實的態度,因而容易「與另一個世界相遇」。
12歲是兒童即將捨棄天真,進入尋找自我的發展階段,意即他們會隱隱感受到生命有些什麼開始不一樣了,卻又難以理解到底有什麼不同,是什麼讓他們開始對異性感興趣?是什麼開始讓他們開始覺得自己玩的遊戲充滿幼稚?他們也開始渴望邁向大人的世界,獲得更多自由,那個曾經若有似無的「另一個世界」,似乎正悄悄地朝自己關上大門。
我認為人在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些「危機」,對孩童來說,他們保有進入「另一個世界」的潛能,這意味著他們更容易與潛意識連結,獲得深層的心靈潛能,然而不夠成熟的心智卻也讓他們暴露在被集體潛意識中,更大的負面力量攻擊的危險,怪奇物語即是圍繞在這層氣氛下展開的故事。
【潛意識如同汪洋,能夠輕易淹沒不夠穩固的陸地】
我從碩班就開始研究榮格心理學,論文也是以此作為與自己生命對話的基礎,當年書中(忘記是哪一本)有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潛意識就像是一片汪洋大海,意識則像是陸地,如果陸地不夠穩固,探索潛意識就很容易變得危險」榮格並不鼓勵對於太年輕的人,或是那些「意識不夠穩固」的成年人進行分析,因為那樣等於是將當事人推入大海裡,增加心靈異常的危險。
跟隨著4人幫一路冒險的過程裡,我發現威爾似乎是4人幫裡「陸地相對比較小」的那一位,如果說麥可是4人裡最早開始把人格面具戴牢的那位(所以他是裡面最早開始戀愛的),路卡斯是比較有力量的那位(所以他使用彈弓當武器),達斯汀則具有一些榮格所說的搗蛋鬼原型(如果有機會再來聊聊這塊),那麼常被同儕嘲弄為同性戀,又有個焦慮敏感的母親,而且早年即與父親分離,缺乏具陽剛力量楷模的威爾,似乎就是靠潛意識最近,又缺乏保護力的這一位。
正因為缺乏自我保護跟戰鬥的能力,威爾被拖入充滿邪惡氣息的顛倒世界後,一路只能逃亡,並嘗試重新與母親聯繫,當第一季劇情來到高潮時,我們驚恐地發現,怪物用有如異形觸手的東西深入他的喉嚨,看起來就像是要寄生威爾一樣,幸好警長哈普與母親喬絲及時感到,才將他帶回現實世界,即使如此,在第二季他仍成為奪心魔追捕與附身的對象。
【敏感纖細的威爾,如同純淨無暇的神聖孩童】
我曾在另一篇文章裡談到,在心靈原型卡中有張名為<神聖孩童>的卡片,象徵著我們心靈中純淨本然的部分,這份純粹卻也讓我們在幼年尚未具有自我保護能力時,因遭受創傷而被潛意識裡的防禦機制囚禁,從威爾的身上,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到這樣的特徵。
若說顛倒世界象徵潛意識的內在世界,來自這個世界裡的怪物就像是某種心靈裡的負面力量,襲擊了4人幫裡的威爾,將他拖入黑暗陰冷的「地下世界」裡,不僅榨取他的能量,甚至想要以黑暗同化他,從榮格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或許是因為威爾是他們之中最「善良」而純粹的那一位。
從榮格心理學來說,神聖孩童某程度上可被視為自性(Self)的象徵,而一切心靈運作皆圍繞著Self,在前兩季當中,威爾可說是眾人最關切的對象,卻也是最缺乏抵禦邪惡力量的人,在第一季裡,整個小鎮的行動都圍繞在找到他的下落,第二季則環繞在如何將奪心魔驅逐出他的體外,雖然加入其他角色的成長故事,但我們可以說,威爾是整個劇情的中心。
如果我們將4人幫與小伊,看成完整心靈的不同面向,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威爾之所以被怪物抓走,正是因為他是眾人裡最靠近潛意識的那位,而且純粹善良的他幾乎無法對抗邪惡,因為潛意識的負面力量,總是傾向於攻擊心靈系統裡最為脆弱的部分,然而也正因為他與邪惡相遇,開啟了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對話,因而有了後續精彩的劇情發展。
【善良無罪,同時我們也需要學習守護自己】
回到一開始我的疑惑:「是什麼讓怪物襲擊了威爾,而不是其他孩子?」如今我們似乎有了些答案,然而回到你我之間的現實生活,我們又該如何思考「為何總是善良的人飽受痛苦?」我想提出一個可能不太討喜的答案:「想要守護善良,必先認識邪惡」。
這裡的邪惡不一定是做壞事或殺人放火的惡,而是我們如果只是把頭埋在愛、寬恕、接納、慈悲這類正向情感裡,卻不去面對自己心中所擁有的負面情感,甚至是榮格心理學中提及的,那些被主流社會摒棄在外的價值觀與態度,那麼當有人用這種態度對待我們的時候,我們可說是手無縛雞之力!
神聖孩童之所以脆弱,以原型卡的角度來說,正是對人性幽微的無視與無知,榮格同好愛智者最常提及一句話:「理解黑暗,心存光明」,我認為正是相同道理,唯有明白人性中具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層次,我們才知道該如何應對迎面而來的傷害,並且採取適當措施來保護自己。
更深一層來說,對人性幽微的無視,也可能讓自以為善良的我們,在某些時刻做出他人眼中的「邪惡之事」,因為我們太想要把自己與那些「惡人」切割開來,也就沒有機會正視人性幽微並非惡人的專利,而是你我彼此心中都有的特性。
談完了是什麼威爾被怪物抓走,下一篇文章我想與你聊聊從創傷療癒的角度,我們如何理解第二季中威爾不可思議的遭遇,敬請期待唷~
張義平(幽樹),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藍海催眠研究機構催眠授證講師與催眠師。除了提供心理諮商與催眠服務,熟悉的身心靈療癒方式有: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原型卡生命藍圖解讀、塔羅牌、探索性牌卡與蛻變遊戲。
著有「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生活」,以及「透視心靈原型卡–與74個潛意識裡的你對話」
若要預約諮商、催眠或13月亮曆法共時相談,請私訊臉書專頁「幽樹的療癒客棧」。
圖片取自網路,直接按下icon即可分享到臉書、Line或Mail,歡迎分享給身旁親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