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創傷倖存者著魔的自我照護系統】
這幾年台灣陸續翻譯了創傷治療的許多專業書籍,
大多數的書籍都是從大腦神經傳導以及過度防禦反應入手,
然而這本「創傷的內在世界」,一如副標「生命中難以承受的重,心靈如何回應」,
採取了榮格、佛洛伊德、克萊恩等精神動力取向的觀點,
佐以童話、神話跟隱喻故事的素材,
向我們揭露創傷經驗中深不可測的一面,
當我們凝視著深淵,深淵也在凝視著我們,
本書作者引用了大量文獻跟案例,試圖揭開覆蓋在創傷深淵上的紗布,
讓我們得以一窺創傷倖存者內在的幽微世界。
在我服務過的創傷倖存者中,無論是性侵、家暴、童年受虐或情感冷漠的受害者,
在心理諮商或催眠的過程裡,往往都會看見潛意識中的「雙面刃」,
一方面潛意識裡具有智慧跟療癒力的象徵人物,會提供當事人慰藉跟保護,
另一方面卻也往往帶來嚴苛的自我批判與譴責,
使當事人在療癒的過程裡,經常感到舉步維艱,甚至「抗拒」自己的好轉跟療癒,
這種現象往往容易惹怒新手治療師,並讓部分治療師感到困惑與挫折,
本書作者在書中的開端,便以驚人案例來說明自我照顧系統的雙重特性,
幫助我們為何創傷倖存者在尋求療癒時,往往也在潛意識裡摧毀療癒成果,
這種既提供保護卻又同時傷害當事人的自我照護系統,
作者稱之為「原魔情人」。
【如果親密會導致受傷,否定被愛的渴望便成為唯一救贖】
作者用了不少篇幅細膩的陳述創傷倖存者內在的複雜情感,
並讓我們可以感同身受的經驗到,親密、情感修復、滋養與愛,
這些對於一般人來說具有療癒性質的情感,如何挑起當事人潛意識中的恐懼,
多數創傷(我認為應該要說是複雜性創傷,CPTSD)之所以發生,
往往來自於當事人身旁較為親近的人:父母、主要照顧者、師長、親戚…..等等,
正因為施虐者同時會照顧當事人,使得我們心中很容易產生矛盾的感受:
被愛等於被傷害、愛等於痛苦、被愛會讓我發瘋……
這類當事人很多時候都從幼年時期,就發展出自我催眠的能力,
將自己的意識封印在潛意識所打造出來的童話王國或「夢想島」裡,
雖然這些幻想完全是虛構的,並且讓當事人的身體或情感與現實生活解離,
然而也正因為這份解離的失真感,得以讓當事人逃離日復一日的折磨裡。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立刻可以明白,
雖然從客觀角度來說,在我們的眼中,
當事人費盡全力才打造出來的「童話世界」,顯得非常不切實際,
然而這個美好並充滿幻想性撫慰功能的世界,卻是當事人賴以為生的泉源,
任何嘗試戳破「假象」的刺激來源,都會自動被視為一種粗暴的力量,
甚至可說是想要將他們拖出防護罩,任其自生自滅的凌虐,
即使這股力量來自於親密伴侶或治療師渴望療癒這份破碎的善意,
大多數當事人仍然可能會無意識的進行抵抗,
甚至就算當事人的意識層面渴望療癒,位於潛意識的原魔情人仍然會施展殘暴的手段,
不顧一切的想要阻止療癒發生,
因為對名為原魔情人的自我照護系統來說,「療癒」等於自身力量將被摧毀,
也等於當事人一部份的生命力將被摧毀,
如果親密與信任的結果有可能帶來再次受創,那麼拒絕被愛就成了唯一出路,
因此唯有治療師願意敬重原魔情人的存在,才有機會與當事人的意識與潛意識攜手合作,
共同為了復原及療癒投注努力,並讓原魔情人的傷害性降低,激發其滋養性。
【接受並尊敬黑暗的存在,才有可能真正邁向光與希望】
心理學、心理治療發展到現代,慢慢走向「正向」的眼光,
強調看見每一個心理症狀背後的意義與價值,
然而這也讓許多人忽略了投入療癒的過程裡,必然會產生的不舒服經驗,
這使得有些人可能在初期被心理師與催眠師安撫情緒而穩定後,
就以為自己可以結束療癒了,因而錯失更深一層的覺察機會,
也可能導致有些人將療癒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的不愉快,視為無效的證明,
甚至對於新手治療師來說,會想要過快協助當事人來到舒服的狀態裡,
因而在無意間與潛意識裡的自我照護系統對抗,
認定這個看似一心要摧毀當事人的黑暗力量,猶如心靈中的邪魔,
並自以為是驅魔的神父,努力將這負面的部分從當事人的生命裡驅逐出境。
從榮格的角度來說,尊重並瞭解自我照護系統的雙面性質是通往療癒很重要的事情,
換個角度來看,當事人之所以可以安然度過這些創傷經驗,仰賴得正是原魔情人的滋養,
縱使以我們的角度來說,這份滋養嚐起來更像是摻了蜂蜜的毒藥,
至少保護當事人免於被創傷經驗撕裂成碎片,
在我豐富的催眠實務經驗裡,往往發現與作者書中強調的論點相符的特徵:
當我願意尊重這個看似具有傷害性的力量,不過度美化也不刻意打擊,
而是真心感謝這份力量曾經帶給當事人支持與陪伴時,
當事人往往可以好好哀悼與原魔情人之間的分離,或是將其轉化為另一股具有創造性的力量。
我自己就曾經在進行碩士論文的過程裡,與潛意識中充滿毀滅性的力量打過照面,
這隻渾身漆黑、衝動地要將所有眼前事物撕裂的黑色野獸,
後來被我命名為「神聖的憤怒」,
這種近乎本能的破壞力量,在我願意臣服與理解的時刻裡,
轉化為守護我健康界線的盟友,並支持著我運用自己生命裡龐大的力量,
在撰寫論文的那幾年裡,我經常在潛意識對話裡,與不同的內在心靈力量交會著,
這個過程不僅深深滋養了我,也幫助我將過往的創傷經驗轉化成療癒的養分,
使我更容易明白當事人內心世界的幽微與複雜,
並且感受到每一個與自身創傷奮鬥的當事人,所需要經歷的崎嶇道路長什麼樣子。
回到這本書的內容,由於作者引用了大量文獻跟心理動力的專業術語,
因此對於不甚了解榮格與心理治療的讀者來說,或許會對書中的童話及神話故事較有共鳴,
如果你對榮格學派或心理治療有濃厚興趣,這本書應該會讓你看了大呼過癮,
假如你隱約感受到自己正為了童年遭遇所苦,那麼細膩閱讀這本書,
或許可以支持你更加敬重潛意識裡這股同時具有毀滅與重生的力量,
正如同西方俗諺所說的:
「當你感覺自己正身處於最深的黑暗裡,那麼表示黎明已經不遠了。」
祝福每個在生命道路上前行的伙伴。
